评陆扬《子宫战士》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1   浏览数:2729   最后更新:2014/01/19 16:03:50 by guest
[楼主] 小白小白 2014-01-19 16:00:10

来源:中德文化网


图板234:空间,1971年, 慕尼黑市立伦巴赫美术馆, 版权:格哈德•里希特(2013年)


图集的通常作用是以书籍的形式,将一张张图片分门别类地收集在一起。而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正在展出的“图集”(ATLAS)则占据了320平方米的墙面,让人们得以一睹他的创作档案库的真容。同时,这套图片收藏也可被视为一部独立的作品,记录了这位艺术家独特的观察和认知。


“我看过无数的风景,但只有不到十万分之一会拍下来,而在拍出来的照片里,又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会画成画。我要找的是非常确切的意象,由此我可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格哈德•里希特

   格哈德•里希特,艺术家,1932年出生于德国德累斯顿。这套“图集”(ATLAS)的收集创作已逾五十载,并且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占据了特殊地位。他在图集中收集了大量照片、剪报、拼贴、项目设计草图和纪录素材等。有些图片成了里希特绘画创作的雏形,此外也有许多艺术家原本想要用来构成画作的意象,但最终并未付诸实践的素材。这套“图集”不仅让人一睹里希特拥有的浩瀚图片库的真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披露了里希特在艺术创作当中进行取舍的过程。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里希特就开始收集各种照片、剪报和草图,然后系统性地将这些素材排列在最早的一批图板上。从那以后,他就不断有针对性地运用这种分类归纳的方法。

“刚开始我试图把所有介于艺术和垃圾之间的东西都放进去,在我看来,这些东西在某种程度上都很重要,舍不得把它们就这么扔了。” – 格哈德•里希特

   为了将规模庞大的图片素材整理起来,里希特采用了两项标准:从内容上,他将图片分为不同的主题组;从形式上,则将同样大小的图片横向或纵向有序排列在一块块图板上。他在布置图片时,有意摒弃了划分等级的方法。

   开头的15张图板上张贴的都是从私人的家庭成员相册、报纸杂志、广告宣传册和挂历上收集来的照片。这当中既有反映里希特一家生活的意象,也有许多无名氏的照片,别人委托他画人像的时候,他就拿里面的一些来当模版临摹。有些图片用铅笔打上了横竖格栅,告诉人们当时还要靠手工来复制图片内容。

   除了出自60年代后期的照片实验素材外,“图集”中还包含了数目众多的风景、静物和家庭生活照系列,这些分别出自不同的年代,有些后来被里希特进一步加工成了画作,或者被收入了他的艺术著述中。






里希特对建筑结构的独到感知尤为令人惊叹。1968年,他将一些城市景观图和城市规划模型图放在一起,让人们看到,原来这些图片竟如此相似!此外,“图集”中还包含了很多建筑设计草图,其中既有理想主义的空间设计稿,也有为具体项目准备的精确的空间模型。

   “图集”中还记录了这位艺术家创作的一些大型项目。1972年,应第36届威尼斯双年展邀请,里希特创作了一组画作,题为《48幅人像》。作为这组作品的模版,里希特先是采用了自己从众多辞典中收集来的288张男性名人的肖像照,这些被收录于“图集”的八块图板上。然后他再从中最终敲定选用哪些照片来进行绘画创作。另外在“图集”中的两块图板上,还记录了里希特用不同方法展示这组作品的设计草图,可以看出,他是按照各张人像的视线来进行画面排布的。还有一张图板张贴的是这组作品在双年展德国馆首次展出时的九张照片。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图集”中不仅收录了“原始素材”,还包括了展览的设计草图和纪录照片。

   “图集”的存在证实,里希特惯常用系列铺排的手法来进行创作。他喜欢将同一主题的多张图片顺次排成横排或纵列,并且很少有视角的变化。从这种艺术创作的手法中,也可以看出里希特对现实及图片的真实度抱有怀疑的态度。




“我不迷信绝对的图像,只有近似,没有绝对,我必须不断用各种方法去尝试。” – 格哈德•里希特

   “图集”不仅反映出艺术家感兴趣的图片主题,而且还证明,格哈德•里希特对复杂图片库的分析、绘画与摄影、历史与回忆、感知与重现之间的多层次交流有独到而深入的研究。他对照片、剪报和草图的收集,突破了固有类别的藩篱。“图集”不单单是一部带有纪录性质的图片集,这部作品更多地反映出了里希特作为艺术家的概念性和超前性。

   “图集”第一次作为独立作品展出是在1972年,地点在荷兰乌特勒支,当时一共有343块图板。此后,相继举办了多场展出,包括克雷费尔德朗格艺术博物馆(1976年)、慕尼黑市立伦巴赫美术馆(1989年)、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1990年)、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1993年)、纽约迪亚艺术中心(1995/1996年)等,在此过程中,里希特还不断为其收藏增添新的图板。1996年,慕尼黑市立伦巴赫美术馆购得了整套“图集”,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先后在卡塞尔第十届文献展(1997年)、日本的多个展览(2001年)、伦敦白教堂画廊(2004)和华沙当代艺术中心(2004)等亮相。2013年十月,“ATLAS. MIKROMEGA”(“图集”中的小视角和大世界)展览在伦巴赫美术馆开幕,此时,整套收藏的图板总数已达802块。





伊丽莎白•吉尔斯(Elisabeth Giers)
文化和艺术学者,在慕尼黑市立伦巴赫美术馆从事学术研究

原文德语,中文翻译:邹知

[沙发:1楼] guest 2014-01-20 11:57:00
徐唯心就是学李希特的名人肖像系列,可是脑浊只模仿了图像表皮,不明他老人家的内在概念。
[板凳:2楼] guest 2014-01-20 22:07:27
一楼联想的有点奇怪,这个还要说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