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w_upload=79937]
展览空间:274艺术空间
展览名称:“迟迟出场”艺术展
展览开幕日期:2007-6-23
展览开始日期:2007-6-23
展览结束日期:2007-7-1
展览地址:辽宁沈阳青年大街274号北方图书城南侧
策划人:王易罡
艺术家:曹锡辉、付经岩、桂杨帆、金福钛、刘成龙、那危、曲木子、田寒、王小言、吴光宇、许介峰、闫珩、杨帆、张然、訾鹏
官方网站:
备注:
相关链接:[url]http://www.hishehui.com/mainframe.php?tid=16922&fid=13&l=h
展览前言:
“迟迟出场”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性问题。辽宁的当代艺术似乎始终没有与中国当代艺术特定情境中产生过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或者说我们的努力始终是不被国内理论界所关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当代艺术这一虚拟的景观性社会是由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达地区所制造。而辽宁地区相对保守落后,自然跟不上发达地区的文化思想的脚步。其中无知的自大与自满是形成无法真实对话的前提,同时在中国的经济转制期间又无法或不愿意真切的去面对今天的现实,总沉浸在昨天曾经辉煌时的记忆。在重新建构的共同语系当中无法再让人们重新重视起来,而自身的记忆总是在重复着昨日的故事,这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在我们的现存文化中,更多的时间里是在一个虚拟的艺术价值判断标准上进行的。我们以往的工作今天看起来竟然是那么无力,而这种虚的艺术价值标准其内在的不真实性统治了东北地区大多数的艺术品产生的基本意识形态,从而导致了艺术创造力本身的独立个性的衰落,彻底失掉了艺术中最为宝贵的品质——自由。而东北的政治经济在新一轮的全球政治经济的角逐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一个国家的基础是工业,其中的重工业又是国家与国家实力PK的重要筹码,所以发展重工业变成了现Z/F的当务之急。东北在新的经济发展中成为了众矢之的,相关的文化也开始慢慢的呈现出来。事实上在更多的时候艺术是艺术家对这个世界与文化的思索,后现代文化艺术现象代表着一代一代青年艺术家对待历史、文化及现实生活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他们都试着否定原有文化传统中的不适合今天文化和表达的东西,努力摆脱学院传统对他们的束缚,创作出最为贴切真实的作品。今天这个展览事实上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中展示。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今天生活的日常化反映,其中蕴涵着他们对以往审美理想的反叛,与以往的东北展览有许多的不同,因为他们在思想和意识形态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走出了学院的象牙塔而深入生活,关心的是自身的问题,使得原有的审美概念变得模糊不堪,让人无所适从。它们中有些是粗俗不堪的作品,但可能是揭示现代生活、政治、价值观最为有力的工具。他们在后现代的消费社会中既否定了现代艺术中的“线性结构”又否定了传统中的“为艺术而艺术”,从而积极地拥抱世俗与商业的价值观,对传统的价值体系给予强而有力的冲击。
“迟迟出场”做一个消费文化之中的否定性结论。但对于东北的青年艺术家来说这种“迟迟出场”未必不是一个有利的消息,正因为他们的迟到才享受到了一个更好更宽的国际化资源。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走向更宽更高思想境界与展示空间,新的氛围、新的空间给他们带来的是极大的热情。我们不约而同地可以预见到一个全新的东北当代艺术面貌将从这批艺术家中形成。
王易罡
2007年6月于十五纬路工作室
作品图片
[p_w_upload=79938]
[p_w_upload=79939]
[p_w_upload=79940]
[p_w_upload=79941]
[p_w_upload=79942]
[p_w_upload=79943]
[p_w_upload=79944]
[p_w_upload=79945]
[p_w_upload=79946]
[p_w_upload=79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