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问题说的更明白一点,今天换个语气再写点,这次不卖弄辞藻所以口味也随之清淡了许多,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写文字最怕的就是陈丹青这样的前辈们看不懂了。
犬儒主义在人格上外化的两个最显著特征:愤世嫉俗与玩世不恭。先对这两个词汇做些简单的剖析:
愤世嫉俗在情绪、心理上的表现大概是这样的:世风日下,令人生厌,它背后隐藏的逻辑是世界上所有的不美好都是由他者造成的,即:他没有任何的责任,他是干净和清高的。
玩世不恭在态度上表现为这世界关我屁事,在话语和行为上表现为旁若无人、放浪形骸。为了省事,贴个百度出来的定义:玩 世:以消极、玩弄的态度对待生活。不 恭:不严肃。玩世不恭:对社会、对生活不满而采取的不严肃的态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下面举几个人的例子来看看。
顾德新差不多被奉为艺术圈的圣人了,拎两句其“神作”里的话出来听一下:1,我们杀过人我们杀过男人我们杀过女人我们杀过老人我们杀过孩子我们吃过人我们吃过人心我们吃过人脑我们打过人我们打瞎过人眼我们打烂过人脸,我们能上天堂(文字像巨型宣传标语)。2,一万年后2015年10月15日人还在(用月经之类的东西涂出)。仔细听听这两句话背后是什么心理。
艾未未作为中国目前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没看到他对政治有什么见地,光是骂街谁不会啊?一个人在没有见地的地方少说话才对,不然就是乱搅和。
陈丹青八十年代画过藏民,因为较强的写实功底,一度走红,去了美国碌碌无为,回国后以一副老愤青的姿势到处卖萌装逼。
黄专在艺术界没太大的影响力,前文也是只针对那些话,那是什么话?
某几个直接以“泼皮”的名义走红的,看看他们现在的样子就知道了。
言行是被思想所指导的,思想是从文化里接受到的。文化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一个国家在建各种私人美术馆,如果这些美术馆挂满了垃圾笑脸和垂头丧气的玩意儿,而这些“作品”被奉为权威和经典然后永久的发挥着它们的熏陶和教育功能是个什么概念?
越是有影响力的人越能影响年轻人,越是被各种资本、媒体宣传放大的作品也一样。陈丹青说的对,我们这一代被教育搞坏了,艺术行业里的年轻人们被谁在教育?20多年后世风日下了,如果现在的年轻一代还这么搞,再过20多年你们看看能不能日上?
骂别人指名道姓 把人家家底也兜个精光 自己躲在暗处还蒙个面巾 竟然说还什么高手过招!!真是让过路的人笑喷了,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