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主场艺术
早前到 Spring Workshop「参与」了 The Social Contract 展览(展期至12月15日)。和其他人一样,所有人在进入前都要先签一份保密协议书,不可以公开展览的内容,所以笔者要不断自我审查及约束,希望没有洩露展览中有或没有甚麼,否则就破坏了合约。
中文版合约中条款包括:
●参与者必须对保密资料保守秘密并且维护其保密性质。所包括的义务包括:不以任何形式或方式,全部或部份,向任何第三方披露、讨论或交流参与者在 Social Contract Room 内所获的任何资料信息。「第三方」的解释将以最广泛的含义為定义,且包括任何已经,或可能,知悉该保密资料的人士。
●為免生疑问,参与者在社交媒体平臺若提及任何直接或间接指向 Social Contract Room 的内容(或其不含的内容),即构成毁约行為。
●参与者只可向被准许之第三方披露她或他曾被准许进入 Social Contract Room 。
●一旦毁约,A Constructed World 和 Spring Workshop 将可自由在无须通知参与者的情况下,单独或共同採取任何针对损坏、禁制令和/及特定业务的法律行动。
●若本同意书内的任何条款(或某部份)在任何司法管辖下是,或变成违法、不能执行或无效,该条款或部份将会视為已经被去除,而不影响本同意书的其餘条款。
●任何和所有所含或所提供的个人资料将会被保密,除了用来辨认参与者的身份之外,该资料不作任何其它用途。
●参与者根据本同意书的义务将由签署本同意书的日期开始,至2013年12月15日下午5时(香港时间)结束。
这次展览由身兼策展人、艺术家及作家多重身份的 张奕满 (Heman Chong) 策划,并由艺术组合 A Constructed World (Geoff Lowe 及 Jacqueline Riva 组成)创作,是 Spring Workshop 跟荷兰 Witte de With 当代艺术中心的艺术合作项目 Moderation(s) 的延伸活动。
进入位於黄竹坑的 Spring Workshop ,门口附近就是 The Social Contract 展览的所在地。用木板围拢。大家要先签保密协议书,除了参观者外,还需要有 Spring Workshop 总监、Geoff Lowe 及 Jacqueline Riva 的签名,之后你可走入展场,看完后就走出来。
走入后,你就会……(不能透露,未看的请自行想像,看过的请回忆便可以了。)
或者,展览内容从来就不重要,知道不知道、透露不透露也不是问题。笔者在开始时就想到,这其实是不是一种噱头而已,某程度上就像吸引人到鬼屋,但又叫被吓倒(或没有被吓倒)的人不可告诉其他人,以免降低惊吓程度。但这真的是以市场策略推广展览吗?笔者又觉得不是。
对於展览,观眾算是甚麼?是受眾?如果展览是一个结果,观眾充其量是作出反应;但如果展览是一个过程,观眾本身就是一个参与者,在这次展览中,或者观眾的角色比创作者来得更重要,因為……(不能透露,未看的请自行想像,看过的请回忆便可以了。)
要签保密协议书,是否可做到 A Constructed World 所言:「每一个入场观眾都可以透过这个展览决定和量度自己有多诚实和是否可信赖。展览作品是否能够完成,实有赖观眾的参与。」说出来,是否就代表观眾仍是观眾,不能成為参与者了?不说出来就令整件事得以成全?或者是如果说出来,大家不会反思自己作為观眾的角色,只会对展览中的内容作出讨论?
算吧,你们去看吧,不用告诉我或其他人。
笔者并非要说甚麼大道理,只是有时候看得多,有所感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