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艺讯中国 作者 Bridget Noetzel
平遥古城
平遥——从2001年开始,摄影爱好者们每年都会聚集到被保存完好城墙所环绕的平遥古城,参加为期一周的摄影节日。今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从9月19日到25日,恰好跨越了中秋假期。数以千计的游客、爱好者和半专业摄影师(经常扛着极大的专业相机)涌入了古城西北角一家50年代的旧厂房。
在一个长期参展者看来,今年的摄影大展更像是春节庙会:街头叫卖的食品小贩,开幕式上模拟的传统中式婚礼,某天下午的饶舌歌手,在门口欢迎游客的两个用鲜花编成带摄像头的卡通形象。
人们很容易在超过10000张照片的陈列中迷失自己。不少展览因其“以多为主”的美学而令人眼花缭乱。展览和展览之间的质量差异十分巨大,甚至在同一展览中作品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无数完美的明信片风景照,和笑意盎然的少数民族的照片中找到有思想的作品需要大量的探索工作。BLOUIN ARTINFO China为您精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最值得关注的五位摄影师.
1.罗杰·拜伦(Roger Ballen)
罗杰·拜伦的《魔力与神话》,将他标志性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寄宿公寓》和《影子房间》中梦魇式的黑白视野呈现给中国观众。熟知的物件和令人不安的人类符号或身体部分,被摆放在布满潦草涂鸦的看似废弃的空间内。尽管杂乱无章,这些怪异的景象却拥着丰富的细节,发人深省。观众需要自行寻找符号和意义来将这些作品联系起来。
2.刘勃麟
也许在不经意间,你就会错过刘勃麟位于主广场外一栋危房墙边的作品。刘勃麟特意选择了这样的地点来贴合他作为中国摄影人“隐形”的状况。他的作品结合了绘画和对日常生活的摄影。这组还在发展的系列作品的灵感来自于2005很多被强拆的摄影工作室,使得刘勃麟开始质问为什么有些人在当代中国是隐形的。刘勃麟身涂颜料,将自己融入日常的场景之中进行拍摄,比如高速公路的路边,吊车之前,公交车站。他使用细致的手法展现了人们伪装成为环境是如此轻而易举。
3.刘杰
躲藏在“四月风”十人联展《日常困境》的一个角落里,刘杰的《全家福》系列因其用超越通常街拍的拍摄手段来表现日常现实脱颖而出。他将目光投放于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因外出打工而不得不被分开的家庭。学龄儿童被留在乡村,而他们的父母则不得不去大城市赚钱养家。刘杰首先拍摄了留守四川的儿童,将其打印成真人大小的照片,然后让“全家重聚”来拍摄一组新的全家福。悲伤的事实在这种人造的团圆里折射出来:因为户口的限制,很多孩子的成长不得不缺少父母的陪伴。
4.范顺赞
结合了照片和交互装置,范顺赞的《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系列来自于一篇小学作文题目:你的梦想是什么?在每张照片中,他描绘了照片中人物的梦想,并用少量的线索泄露他们真正的生活。从腰部以上,他镜头前的是飞行员、画家、电影明星、奥普拉或迈克尔杰克逊。在他们的脚边,你却看到交通信号灯、待洗的脏衣服、食材、或者其它揭示日常现实的标志。在他们脑中,他们是这些美好的人物。但现实中,他们任然生活牢牢地钉在原地。同时,范顺赞在他的展区中央设置了一圈儿用砖头围出来的区域,游客可以放进自己的梦想。
5.张伟民
张伟民的系列作品,“伤疤”,聚焦人工制品在各种内部空间所留下的痕迹,如铜线拆除后留下整齐的轨迹,破镜子锯齿状的边缘,隐形拳头所留下的粗粝的空洞。当这些伤疤、裂缝、和空洞在影展的棉纺厂展区被并置时,张伟民的作品更像是一组装置艺术而非简单的挂在墙上的照片。那些裂缝,如火花般从照片内部迸裂出来,和照片本身一起,引领你想象这个工厂空间内曾经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