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凝视造就大黄鸭》 by 尤洋
发起人:小小的味道  回复数:0   浏览数:1542   最后更新:2013/09/22 17:22:06 by 小小的味道
[楼主] 刘伟伟 2013-09-22 17:22:06




   刘伟伟:今天我不工作


   此次展览从9月22日下午三点开始,当市局李警官和两个警察(九龙坡派出所)来审查作品时,由一个在场者(田萌)对在场观众说:“今天我们在等一个人,他已经到了,展览到此为止”结束,持续了40分钟左右。刘伟伟本人不在场。









观看犹如一场政治游戏,我们都在其中。

——关于《刘伟伟:今天我不工作》的简要说明

田萌



我们首先应该对关注此次展览的每一位朋友表示感谢:不管你是如期来到现场的朋友,还是通过其他的方式给予关注与支持的朋友,我们都是一样的感谢。我们非常清楚,我们今天的处境并不那么乐观,甚至是危机四伏,但是你们的关注与支持无疑给了我们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来面对一切困难!


艺术早已不再只是作为家庭装饰中的点缀物,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处境密切相关,并深入到我们生存的每一个角落里。给艺术下一个定义是几乎不可能的。艺术的本质主义虽然还对很多人充满了诱惑,但事实上并不能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和困境提供更多的价值。已有的艺术和理论没有使“艺术什么?”变得更清晰,而是使艺术的具体特性变得更模糊了。虽然风格学可以提供一种直观的艺术认识方式,但是面临今天多种多样的以艺术之名呈现之物风格学的认识方式显然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拥有了多种认识艺术的方式,但这也带来了认识的困惑。因此,如果观众仍是以一种审美的方式来参观展览的话,那注定是要落空的。至少,审美不是我们此次展览所要考虑的问题,甚至展览与我们的眼睛不再发生任何关系——尽管展览的关键在于一种观看关系。


当艺术的指涉的具体性不再明确,那么,“艺术”也就变成了一个方便使用的修辞。因此,以过去的艺术观念来认识发生在某些艺术家身上的遭遇显然是不合适的,甚或说,对某些艺术家来说,艺术只是某些事实发生的借口。刘伟伟即是如此。刘伟伟将艺术从审美中分离/断裂出来,将其视为一种生存的方式和语言的形态。在以艺术来表达我们的生存处境时,刘伟伟无可避免地触及到这个现实中的某些敏感的神经。于是,他在某些权力看来是另类的,是一个不愿被规训的危险分子。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他才从一个普通的个体变成了一个被重点关照的对象。现在,“刘伟伟”已经成为一个敏感词,也由此构成了我们认识他的作品的特殊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无论他做什么都要接受安全审查,即便他拉一坨屎,也可能是危险的。


如果艺术作为一种语言形态,那么,这种语言的目的不应该是喋喋不休的抱怨,而是应该是讲述一个比抱怨更有价值的东西,否则,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在此啰嗦“艺术”呢?当然,每个人对“更有价值”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而对刘伟伟来说,这首先不是对其所遭遇的一切的抱怨,而是对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不断地追问。在我看来,这是他对何谓真实的问题的不断追问。在我们的现实中,刘伟伟正在遭遇的一切可能会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这一切都不会以我们个人的意志而改变,除非我们始终保持缄默,或者按照被允许的方式说话即可。可是,刘伟伟拒绝了缄默,并希望去表达他眼睛所看到的和大脑所思考的东西。刘伟伟的表达并不一定代表真实,但是他确实是不断朝向真实的方向行进的。总有一些东西是害怕真实的。刘伟伟遭遇的危险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过,他并没有因为危险而停滞不前,而是在危险面前继续前行。


5月份以来,刘伟伟的展览方案几易其稿,也因为情势的原因将展览从起初关注的具体事件和人群转向了他个人。这种改变虽然由外因所致,但是就其认识而言,他也是认识到了创作主体的遭遇才是最大的问题。尽管我对他每个阶段的处境、思考和方案都非常了解,也非常清楚他的转变逻辑,但我仍对最后的呈现充满了期待。毫不夸张地说,有时候和他谈论展览就像开秘密会议。我们就像波德莱尔笔下的游荡者和密谋着。虽然在策划展览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不过现在总算呈现了。这总是令人欣慰的。那么,这里所作的简要说明并不是对这场以艺术之名而发生的展览的结论,相反,这将是我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的转折点。

和看很多展览一样,观众对此次展览应该是有期待的。事实上,整个展览是在一个期待逐渐落空的过程中开始和结束的。以前数次展览方案都因为某些高压原因而未能实现,不过,我们并没有放弃,经过多次“密谋”,最后决定制造一场故意的意外,让展览悄悄地发生就是了。真是没有不透风的墙的呀,尽管是二人的“密谋”,仍被搜集情报的人掌握了展览的计划。不过,刘伟伟的斡旋使得这个展览可以公开举行。事实上,公开必须在被允许的范围内公开。那么,我们就延续了前几次方案中的“空”的概念,


即便有些人对刘伟伟及其作品都比较了解,但是他们对展览期待也许并不尽相同。不过,艺术家的在场应该是多数人所共有的期待,也是最基本的期待。可是,刘伟伟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不仅如此,他也没有为观众提供任何可以观看和可以听的东西,最后只是通过另外一个在场者的口说:“我们今天在等待一个人,他已经到了”,并以此结束了展览。这看似一个骗局或者语言的游戏。如果观众觉得被这样的结果戏弄了,那是大可不必的。就呈现的结果而言,刘伟伟几乎抽空了所有一般意义上展览中的可观之物,甚至规避了任何可能产生危险的人际关系,以此实现“空”的效果。但是,“空”不是展览的玄学,相反,我们是利用“空”让展览更接近实在世界。“我们在等待一个人,他已经到了”,显然,所有人期待的对象应该是刘伟伟,但他从未出现,那么被宣布到场的这个人肯定不是刘伟伟。这个人会是谁呢?虽然这个人并没有被指认,但他这个人的确存在于观众之中。自然,这个人不是观众所期待的,是属于意料之外的,或许,即便是被宣布的这个人也觉得意外,甚至不知道这个人就是他。但这个人是刘伟伟所期待的对象,只有他知道这个人是谁。于是,“一个人”除了刘伟伟之外就没有人知道了。对观众来说,这是一个谜。


事实上,刘伟伟和“一个人”存在着一种约定关系(不是彼此明确的约定,只是一种事实关系),约定他们将在此相遇。“一个人”赴约了,而刘伟伟“失约”了。从表面来说,刘伟伟是在等待“一个人”的出现,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观众是多余的,也不意味着观众只是见证他们在此相遇。如果是这样,展览只是按照彼此所期待的结果而按部就班地发生而已,并不能给人们带来任何有意义的思考。“刘伟伟:我今天不上班”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可以理解为一个展览主题,也可以暗示刘伟伟今天将不会到展览现场。无论如何,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认识和判断的空间。这个空间也是观众存在的空间。然而,刘伟伟的“违约”使一切秩序发生了改变,使一般意义上的观看关系产生了断裂。这种观看关系的断裂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紧张与不安。或许,也正是这种观看关系的断裂才阻止了一场危险的进一步的发生?


在此时此地的不安中,观看犹如一场政治游戏,我们注定都在其中。


2013922日星期日


[沙发:1楼] guest 2013-09-22 23:06:44
啥呀 这是
乱七八糟的
现在什么能都算个匹展览
[板凳:2楼] guest 2013-09-23 00:23:21
那什么才能算展览?非要找工人布个半个月的展?非要放很多视觉化的作品在展厅才算?这是事件性 社会介入式的艺术 你估计都还不懂!
[地板:3楼] guest 2013-09-23 01:12:19
局里的人表示很生气
[4楼] guest 2013-09-24 18:21:20
非要设计海报吗
[5楼] guest 2013-09-24 22:25:18
看完某女性艺术家的展览后,整个看完就记得柜子了
中国的现场的外国的制品已经够多了,什么是先锋的,什么是实验的,怎么都从好不好卖来看了
这种社会介入方式,其实验性、先锋性是肯定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触碰象艾胖那样的底线。
[6楼] guest 2013-09-24 23:10:49
哈哈 就是 比焉醒好!这代表中国当代艺术不再停留在视觉的层面!但中国当下艺术圈能理解其中价值所在的人的确太少,像崔灿灿这样的年轻策展人还是太少,
[7楼] guest 2013-09-25 03:06:49
像小崔这种不学无术没有底线的人还是少一点好吧
[8楼] guest 2013-09-25 04:32:12
没见过这种迫不及待的宣传自己被审查的

好吧,你成功了
[9楼] guest 2013-09-25 13:25:23
楼上,他这个是在宣传自己被审查的吗?哈哈
[10楼] guest 2013-09-25 13:26:15
草泥马都有神经病
[11楼] guest 2013-09-25 15:33:16
这完全是单纯的意淫跟jc的关系,看似泥把他们上了,其实一直是泥自己在大飞机
[12楼] guest 2013-09-25 19:09:15
被审查至少说明作品有力度!!现在太多是安全无害的作品和展览了!
[13楼] guest 2013-09-25 19:17:17
很牛逼!重庆也有牛逼点的年轻人了! 看来李一凡他们搞的工作不错~
[14楼] guest 2013-09-26 03:20:06
警察要封展览,艺术家自己先把展览封了。这么简单的事情,啰嗦那么多干嘛,被封的展览多了去了,拿这个矫情早就没什么说头了
[15楼] guest 2013-09-27 01:06:15
是警察封了展览了,艺术家另外打野战
[16楼] guest 2013-09-27 01:41:32
隔靴搔痒,偏激片面,倒贴。烂

现在的问题只是审美吗?像这样的倒贴假公知不值得恶心嘛?还没吃就拉出大肠了!宋庄欢迎你
[17楼] guest 2013-09-27 05:02:51
不讨论艺术真好,
谁也不用瞎矫情
还是不够有毛病
[18楼] guest 2013-09-27 12:20:15
好展览。
[19楼] guest 2013-09-28 22:35:37
骂娘的大多数总是充当着审判者的角色:当他人讨论艺术时,他说没有艺术可谈;当他人讨论政治时,他说都是意淫。总之,这些骂娘者总是站在一个正确的道德立场上,可想想,这些骂娘者真正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