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丽·巴格拉米恩个展近日开幕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030   最后更新:2013/01/15 10:34:52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叮当猫 2013-01-15 10:34:52

来源:墙报.刘佼的日志

 

《看》 单频录像  07'30''   2012年

 

有文章曾对胡晓媛做了这样的描述——反观众期盼。她的作品或者展览一直不为观众所准备,观众是否能与其作品发生共鸣,也并不是胡晓媛在创作中所关心的事情。胡晓媛这种在作品上的坚持和态度,是现今很多年轻艺术家所没有的,而她在北京公社的第二次个展“根处无果”,也同样展示了她的一贯坚持,不为观众,不为市场,不解释任何事情,展览展出的仅仅是胡晓媛的艺术,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展览。
 
胡晓媛的个展名称“根处无果”是她自己创造的词语,简洁明了,“无果”代表着没有实体的意义。展览展出的三件作品对于一般观众来讲,甚至可以用晦涩难懂四个字来形容,而这种晦涩,却是出于艺术家有意识的操作。本来她可以用一种更为简洁明了的态度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但是,她并不想这么做。也许我这样的解读也是错的,但是展览现场严谨与慵懒并存的气质确实是非常吸引人去做如此一番设想的。

《溺水之尘》 三频录像  03'18''  2011年

 

三件作品中包含两件录像作品和一件装置。当然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应该就是与展览同名的装置《根处无果》。这件作品延续了过去胡晓媛对“木”这种材质的创作,不过此次的作品相较于以往,还是显示出了胡晓媛在这几年间的变化。作品的完成工序很复杂,胡晓媛将“绡”包裹在9块木头废料上,用墨在绡上描摹木纹,之后取下绡,在被描摹过的木头上涂上白漆完全覆盖,最后再将绡蒙上,木头与绡在经历了复杂的工序后,最终完全合并在一起。绡与木头,本身都是非常温暖的材质。绡,即生丝织物,轻薄,是古代做衣物的一种面料;而木头则更是容易让人联想到火与温暖。而在胡晓媛的创作下,绡与木头,在经历了几道工序后,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和意义,两种温暖材质的最终触碰却变成了冰冷的无法解释的作品。绡非绡,木非木,根处无果,即为意义尽失。胡晓媛用这种的方式来放大自己的个人体验,原本不同性质的事物有着同样的含义,但在两者经过各种尝试融入并最终寻找到一个最适合一起并存的场景之时,却发现彼此已经面目全非,不但没有创造出新的触感,反而也都失去了自我。胡晓媛的这种“描述者”的视角实际是非常霸道且有力度的“再创造”介入,而她所阐述的“无意义”实际则是充满个人体验及思考的表达。一如我对她最初的判断,这件作品是一个非常冷静及骄傲的女艺术家才可以做得出来的阐述。

《根处无果》 装置  木、墨、绡、白漆  尺寸可变  2012年

 

同时展出的两件录像作品,观念上的晦涩甚于这件装置,至于解读与否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此就不多加评述。作为一个女性观念艺术家,胡晓媛在此次展览中将自己的思维进行了最大化的展示,这种展示可能并不是能够完全被人理解或者猜中的,也可能我们永远也想不到胡晓媛的艺术究竟在表达什么,但这种未知的探究也正是她作品中最迷人的部分之一。
[沙发:1楼] guest 2013-01-15 12:49:46
不想猜,也懒得猜,省得浪费时间。
[板凳:2楼] guest 2013-01-15 14:04:17
下半年看过最好的个展
[地板:3楼] guest 2013-01-15 18:41:25
实在很牵强
[4楼] guest 2013-01-15 18:57:13
‘好’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意思,可笑的作品,可笑的解释, 真是什么人都有。
[5楼] guest 2013-01-19 11:01:17
一个展览叫“上房抽梯”,一个叫“根处无果”,呵呵,这两口子是要闹哪样?对对子?
[6楼] guest 2013-01-19 12:35:15

您的言论已转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