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rt Newspaper》中文版明年初发行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2195   最后更新:2012/12/13 10:58:48 by colin2010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2-12-13 10:58:48

来源:artforum

 

蒋志,“窄门展览现场,2012

 

弗洛伊德认为欲望来自于童年并且是一个不断再生产的东西蒋志的窄门就是一个关于这一重置过程的展览在魔金石空间此次的个展中,《安静的身体》(2011-2012)歌喉》(2012)这两件作品均是艺术家上海双年展中展出作品的复制版”:由一堆然放过的烟花残骸所建成的高楼大厦组成了一个巨大的“love”。但当这堆无声之爱从公共的空间走入狭小的展厅之后残存在它们身体上的黑色灰烬却让关于的联想更多了一份与个人情感相关的寂寥与落寞在那段被摄影机记录下来的生日颂歌中由几百张电子生日贺卡所构成的声音方阵正在电力的缓慢消耗中共同演绎着“Happy Birthday”的祝福之声而在电力消耗之后出现的断电和沉默通过最终的记录不断地叠加变成噪音仿佛每个人的声音都是单独且清晰的音乐蒋志在影像中从喧嚣走向平静的循环声场又将具有公共性的事件隐喻带回到了针对个体的完整聆听中在相同曲调的重复里构成了一段对于重复意义的质疑

而在这种透支重归寂静之时我们又看到了蒋志用光所塑造出的 《片刻之光之二》(2012),它曾照亮了蒋志对于现实生存中残酷诗意的尊敬与无奈这是一道平淡无奇转瞬即逝的光或许在烟花燃尽后的寂寞散场中未曾停歇过的流动性正是时间所赋予光线的最后诗性它独自歌唱于某个并不为人所注意的角落等待着敏感的眼睛将它重新带回到舞台中央并对着没有观众的看台独自起舞

这三件作品摆放在一起构成了展场的全部蒋志认为一旦我们的需求被确定这个需求将丧失活力只剩结果而对于作品不断产生诠释否定发展的过程也暗合了 “重复的意义

— 文/ 李逦

[沙发:1楼] guest 2012-12-13 11:36:01
“又将具有公共性的“事件”隐喻带回到了针对个体的完整聆听中”, 这种文字垃圾怎么越来越多了?窄门=装bi, 还真是。
[板凳:2楼] guest 2012-12-14 07:18:49
和刘顶有一拼
[地板:3楼] guest 2012-12-15 21:31:18
还没刘顶差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