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平的——杨锴个展》策展人:王南溟 (上海)
发起人:软白沙  回复数:18   浏览数:3193   最后更新:2012/09/08 00:13:37 by guest
[楼主] art-ba-ba注册协议 2012-07-28 21:09:45

重要的就是艺术

——“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的判断误区

 

|吴奇飞

 

结合当前艺术家普遍关注社会、现实、事件及政治,部分批评界人士重提政治艺术。我觉得有必要对栗宪庭这篇写于80年代的文章“重要的不是艺术”进行重新审视。对社会、人文及政治的依赖一直以来抑制着中国艺术家的想象力。

 

栗宪庭的这篇文章是针对1985年左右中国大陆地区的艺术创作而作,并以此为基础谈到中国近现代艺术的传承问题,通过横向的与西方艺术的比较试图为这一阶段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找到理论根基的支持。

 

这篇文章的标题虽然叫“重要的不是艺术”,但所论述的内容跟标题所应涵盖的内容想去甚远。看起来更像是一场为85新潮美术做的辩护,“栗宪庭认为尽管85新潮美术运动在语言上不成熟,但它有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价值,栗宪庭是从这些作品的外部价值来为其袒护的。”(王南溟)。因为自身形式上对西方艺术的借鉴,而否定艺术价值,“所以,艺术复苏关非艺术自身即语言范式的革命,而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栗宪庭),这句话将艺术分成语言范式和思想内容两个对立面,这种划分导致他在整篇文章中只能从单一的向度来思考艺术,并且始终在残缺地使用艺术这个词。他要么将艺术的变革视为纯粹的形式变革,要么将其视为社会意识或政治的变革。

 

“重要的不是艺术”这是一句潜台词,意味着重要的是什么,是现实?是评判标准?是流派划分?还是江湖?抑或什么都不是?栗宪庭的这篇文章对“85新潮”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界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显现在艺术界之外。对于不了解艺术的人,“重要的不是艺术”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对于整个艺术行业链条来说,它也制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从当下来看“重要的不是艺术”更像一个毒瘤,不断腐蚀艺术家的创造力,混淆艺术史逻辑。当我们说重要的不是艺术的时候,它不仅仅是在为自己开脱,同时也在误导听众。

 

从“重要的不是艺术”衍生开来的判断,丧失了一个根本的基础。这种趋势导致了我们30年来的艺术创作没有建立起自身的逻辑关系,以至于到现在我们还模糊在什么是艺术的状态中。甚至为了维护一个山寨西方艺术的事实,而不惜抛弃掉形式语言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无限制推崇那点可怜的反体制策略。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又惯性的强调反市场体制。

 

艺术的重要性及地位一再被打压,让位于政治、反体制及市场需求。过度的强调体制的局限性就是过度的依赖体制。艺术创作过度依赖社会事件,其本质上跟我们为政治宣传而做的创作没有区别。我们有必要明确意识形态各领域之间的关系,一种相辅相成、各自有明晰线索的关系。而不是现在这种一团浆糊似的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

 

“重要的不是艺术”为栗宪庭、也为很多人找到一个借口。这个借口掩盖了我们在面对艺术时的虚弱状态,表现出一种妄自尊大的膨胀心理。为了一个现实的体制问题,可以磨灭一个意识形态门类的属性。我们在此看到的是一种艺术内部的专制,它甚至跟其外部的环境没有任何关系。操控性的欲望如同任何一个马克思唯物主义者一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我想栗宪庭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没有认真考量过艺术、艺术家及作品这三个词,如果从艺术本体上去分析,那么这三个词是基础。“艺术家与作品向来是通过一个第三者存在的,它使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获得各自的名称。这个第三者就是艺术。”(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海德格尔的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艺术是一个基础,艺术家与作品围绕艺术而发生。

 

当下重要的是回到艺术本身,返回到一个最朴素的状态。

 

注:本文参考了王南溟的文章“栗宪庭:重要的到底是什么?”马丁•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

 

 

 

 

[沙发:1楼] guest 2012-07-29 19:05:15



ages/post/smile/tuski/06.gif>
[板凳:2楼] guest 2012-07-29 20:44:35
重要的就只是艺术吗也不一定了,艺术的界定本来就很模糊。
[地板:3楼] guest 2012-07-30 10:56:32
“重要的不是艺术”,多数人被老栗蒙了,其实他最明白重要的是全和钱,所以他暗地里抱着稀客,积极参与保利的拍卖推广
[4楼] 小院长 2012-07-30 13:22:55
那是80年代啊
[5楼] guest 2012-07-30 15:11:43
看看ARTBABA里那些变成蓝色的展览里的作品,有几个超越了80年代?
[6楼] guest 2012-08-06 09:55:27
栗宪庭真是越老越糊涂
[7楼] guest 2012-08-06 10:12:37
老栗才不糊涂呢,拉完皮条拿回扣,过得很好也,羡慕吧
[8楼] 兰皮 2012-08-06 14:13:02
当时的语境有点不一样
[9楼] guest 2012-08-18 19:33:18

 

[10楼] guest 2012-08-21 16:40:45
[11楼] guest 2013-08-23 20:20:35
呵呵
[12楼] guest 2013-08-24 08:52:58
从“重要的不是艺术”衍生开来的判断,丧失了一个根本的基础。这种趋势导致了我们30年来的艺术创作没有建立起自身的逻辑关系,以至于到现在我们还模糊在什么是艺术的状态中。甚至为了维护一个山寨西方艺术的事实,而不惜抛弃掉形式语言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无限制推崇那点可怜的反体制策略。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又惯性的强调反市场体制。

说得轻巧。
[13楼] guest 2013-08-26 10:02:03
形式正是学理所藏之处,以大字报反大字报的暴戾性该反省。那时那批艺术家很多代替了记者,抢了媒体的活儿。
[14楼] guest 2013-08-26 11:51:39
绘画终结后哪还有艺术了,用屁眼想都明白无误的事。
[15楼] guest 2013-08-29 21:08:01
用批眼怎么想
[16楼] lalal 2013-09-03 21:39:31

[17楼] guest 2013-09-12 23:26:04
只有老爷爷的屁响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