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赵要: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822   最后更新:2012/07/23 10:21:46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2-07-23 10:21:46

来源:artforum

 

"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研讨会的现场广州时代美术馆,20127


'72日到74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了关于策展实践的研讨会——《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该项目由蔡影茜和卢迎华共同策划研讨会讨论了当今策展实践的不确定性和应对的方法在此蔡影茜讲述了研讨会的起源和举办研讨会以后所得到的新的调查力

 

我和卢迎华在2010年开始在当代艺术与投资上启动了一个名为策展问题的栏目形式是其中一方推荐一篇译文然后向对方提出问题另一方可以对问题以及译文中提出的问题做出回应做这样的对话的初衷是就中国本土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同时分享一些在不同的语境中都存在的共同问题我们认为策展是一个主要被实践所推动的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尽管全球政治经济语境的变化和中国所面对的大量资本流入艺术市场的泡沫现状并不完全一样但是一些关于危机的思考以及面对现状进行的反思和展望却是迫切的可以被讨论和分享的所以我们在去年年底就开始讨论及筹备这个研讨会

由于艺术实践方式的变化今天的策展实践在展览和机构当中所起的居间调停(mediation)”作用已经被确认当然对于策展是否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相对于传统的艺术史而言展览史是否也能纳入研究的范围以及传统的关于策展人/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及其彼此的关系等等的争议仍然广泛存在。 中国的情况稍微特殊一方面策展包括机构的居间调停作用尚未完善而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被放在桌面上很多争议缺乏一种实践伦理上的共识。“不确定性的土地也意味着艺术实践艺术生产策展及机构实践等等无法不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同时在艺术框架的内外去观看和想象不同的可能

除了在博物馆美术馆等范围内讨论机构实践之外也非常有必要提出自我组织艺术家自发项目和个体实践者等不同的实践主体和它们在更大范围的艺术文化生态中起到的作用我认为这种变化是从小开始的由博物馆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不可能也不应该形成垄断博物馆本身应该更多地思考组织的灵活性和公共性为更多样化的主体及其遭遇提供平台

讨论的最后一天很多观众提出了有关批评及其批判性的问题我和卢迎华都觉得接下来可以就这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研讨会的其中一位演讲嘉宾西蒙·谢赫(Simon Sheikh)在演讲中提到希腊哲学家内利乌斯·卡斯托里亚迪斯(Cornelius Castoriadis)所提出的有关社会是一个想象的集合的观点:“我们既属于这一集合又对之进行不断的生产……制度是象征性网络的一部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投射和实践不断地被加以表达”。因此策展实践的未来应该是由更多不同的实践主体和他们不同的想象和投射所构筑的我们只希望为这样的想象提供平台

— 文/ 采访贝安吉(Angie Baecker)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