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挑战
发起人:蝙蝠不是鸟  回复数:7   浏览数:2979   最后更新:2006/11/14 19:57:39 by
[楼主] 嘿乐乐 2006-11-13 02:12:54
[attachment=32873]


橡皮泥做成的孔子全身像,面部老泪纵横,几位观众走上前,轻轻抹去他脸上的眼泪……10日,一位雕塑家在博客上发布了网络互动作品《孔子哭了!》,引起众多网友的质疑。

  雕塑作品

  孔子面部“惨不忍睹”

  雕塑的作者金峰介绍说,《孔子哭了!》用橡皮泥制成,尺度是185cm×70cm×80cm。之所以用橡皮泥做成,他的解释是,“因为橡皮泥在一定的温度下可以进一步塑形。”

  按照金峰的计划,《孔子哭了!》将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通过在工作室对外开放,展现《孔子哭了!》这座雕像。第二步是让约请的观众抹孔子的眼泪,让观众对孔子的形象进行互动式的再创造。“现场选用的升温办法是吹风机。橡皮泥在大致30℃的温度下就会变软。当抹眼泪的时候,很容易改变面部的形状。”

  记者在金峰博客的照片上看到,很多观众在孔子雕像面前,做出拭去他脸上泪水的动作。而被“擦过泪水”的孔子面部,则变得有点“惨不忍睹”。

  创作初衷

  欲让人们理解孔子“仁”

  金峰自称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曾在莫斯科、香港、上海等地举办个人展览。

  对于创作《孔子哭了!》的初衷,金峰作了几点陈述。“今年的网络,孔子一直是一个热点,我希望《孔子哭了!》能在常人、凡人或更人性的位置上来探讨与理解孔子。”他表示,孔子所倡导的儒家理念的根本是“仁”,仁就是“爱人”,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爱,但今天人们对爱的理解是否值得反思呢?他还表示,孔子如果复活,对今天做人的道理和教育现状,会做如何感想?

  金峰将《孔子哭了!》看作一件“网络互动性作品”。“作品不进入展厅,而直接返回网络,这在展览方式上是一种尝试。”

  提出质疑

  网友认为是恶搞孔子

  《孔子哭了!》在网上发布后才一天多的时间,就有两万多“观众”观赏了这个作品,但评价不一,有些人认为金峰是在恶搞孔子。

  有网友猜测金峰是对网上走红的“国学辣妹”表示不满,“以振兴国学为己任的女大学生连孔子也勾引,老夫子岂能不哭!”网友原色也认为,金峰出发点是好的,提出的问题值得探讨。“不过形式太过于直接,限制了人们更深刻的思考。”

  更多的网友表示不理解,对所谓的“现代艺术家”嗤之以鼻。“没有一点点根基,根本不懂孔子,我甚至怀疑,他们读过《论语》没有。”还有网友认为金峰的作品不具备能打动人的品格:“为了出名,也不能恶搞啊!就因为孔子是热点,就这么恶搞,什么居心?你是真的借古讽今吗?不要把恶俗当艺术!”

  信报记者张守刚
[沙发:1楼] guest 2006-11-13 03:26:32
这个记者是否收了劳金的贿赂,这样写不是让劳金开心死了???? [s:61]
[板凳:2楼] guest 2006-11-13 03:31:54
相关文章:

孔子哭不哭?
文/刘仰

2006-11-13 04:49:52
  网络行为艺术“孔子哭了”,引发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成为今年“孔子热”的又一个话题。   在我以前的印象里,孔子是不会哭的。后来读了点书,才知道孔子也会哭的,而且不只一次哭,而且每次都哭得很伤心。   《论语》中写道: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意思是说,孔子的学生颜渊(颜回)死了,孔子哭得极度伤心,旁边的人说:“先生悲痛过度了。”孔子回答说:“真的悲痛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痛,又能为谁悲痛呢?”那年,孔子71岁,据司马迁说,那年颜渊只有29岁,也有人说颜渊死的时候是32、41、48岁。我想,孔子为颜回伤心欲绝的时候,一定想起了颜回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次被人围困,颜回最后才逃出来,孔子对颜回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回如此回答:“先生在,我怎么敢死。”对于晚年的孔子来说,颜渊话犹在耳,但已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难怪孔子哭得如此伤心。没过多久,孔子另一个学生子路也死了,孔子又大哭一场。然后,孔子病了。孔子病中,学生子贡来看他,孔子哭得更厉害了。史书记载:   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没过多久,孔子也去世了,终年73岁。我们看到,历史记载中孔子的这几次哭都是在晚年,尤其是最后一次在病中的哭,更是撕心裂肺。而且这次,他是为自己而哭。   根据上述历史记载,我觉得,“孔子哭了”这个行为艺术不算是对孔子的大不敬。很多人说:孔子如果活到今天,能不哭吗?他们的理由也许同孔子为自己哭的理由是一样的。   现代中国社会,有人关注孔子总比没人关注好。这是当今中国人寻找精神家园的必然。因此,在这一年里,与孔子有关的事件接踵而来,这应该是件好事。   但是,如何关注孔子则是操作层面上的事情。在一系列与孔子有关的事件中,流于表面的居多。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其实只是一个汉语语言文化的加盟机构;发布孔子标准像有文化垄断的嫌疑;而一个丑女宣称要“勾引”孔子,更是地地道道的恶搞,恰恰印证了一句话:无知者无畏。   不管是表面化、恶搞还是认真地重新关注,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五四运动之后,孔子终于再次在中国具有了强大的号召力。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种号召力有点类似信誉优良的品牌,喜欢的人发自内心地喜欢,于是,假冒伪劣产品也蜂拥而至。   西方有一个世界历史名人榜,我记得孔子好像名列第三还是第四。如果不是重新认识到孔子依然是中国的骄傲,孔子思想依然是中国人对于世界的巨大贡献之一,那么也不会有今天的“孔子热”、“历史热”、“传统文化热”,孔子这个名字也就不会如此巨大的号召力。如果这个历史名人榜是当今中国人排的,我相信,孔子会排在第一。   如果没有五四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的铺垫,没有文-革时期批林批孔的烙印,大概不会有今天形形色色的恶搞孔子现象。那两场深刻的社会运动、思想运动使得很多中国人失去了2500年来对孔子的敬畏。这个结果既令人伤心,也不一定全部都是坏事。如果我们始终把孔子放在神圣不可侵犯的祭坛上,那么重新理解孔子,发展孔子思想就会遭遇很多无形的制约。   金峰先生在这个时候推出“孔子哭了”这一网络行为艺术,其实是用一种很简单的方式把当今中国“孔子热”的现象巧妙地呈现了一番,虽然也有点炒作的嫌疑,但是还不算过分。关键是,“孔子哭了”这一艺术实践,几乎囊括了当今中国“孔子热”的所有现象层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起哄者也有了感兴趣的话题,谩骂者也很容易找到各种武器。   “孔子哭了”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如何获得社会关注的极好的示范。我唯一感到不舒服的是:谁都可以给孔子擦眼泪吗?我没见过我父亲哭,但是,假设我父亲真的哭了,我问自己:我会替父亲擦眼泪吗?对此我没有答案。对于父亲尚且如此,对于孔子呢?




叶匡政:“孔子哭了!”的十六大理由
   
孔子哭了!孔子早就应该哭了!因为我们的愚蠢和无知,不仅让孔子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笑话,也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笑话:    
1、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快乐的人。《论语》开篇强调“悦”“乐”“不愠”四字,给中国传统文化定下了快乐的基调。由此,中国文化便与西方的“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区别开来。孔子是个懂得快乐精神的人,他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他“取瑟而歌”,喜欢唱卡拉ok。孔子不仅不是一个刻板、无趣的老学究,他还为我们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快乐不仅是一种生活理想,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率真的人。他憎恶虚假与伪善,他说:“把怨恨隐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对人家友好,我对这种行为感到耻辱。”所以,他会对粗鲁无礼的人大发其火,甚至动手打人,“用手杖击打别人的小腿”。    
3、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中国社会理想的奠基人。他期望政治统领社会,学术统领政治;他期望学术源于公众,不受政府钳制。周公是他理想中的政治领袖,创建了西周礼制,孔子的梦想,就是复兴周公之道。梁启超说:“西方为法治,中国为礼治”。同为治理社会的方法,礼治、法治实在难分优劣。所以孔子认为:“以法令引导民众,用刑法规范社会,民众只求免于受罚,不会有任何道德责任。而以德行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规范社会,民众便会感受到道德责任,内心因为认同而归依。”家庭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何况一个十几亿人的国家?我们治理国家的模式,近百年来都在向西方模仿、抄袭,这称得上现代中国的最大悲哀。    
4、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真正懂得好政府的人。子贡问政时,孔子回答“一个好政府应该有充足的粮食、足够的军备、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子贡问“如果不得已去掉一项,先去哪个?”“军备。”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还要去掉一个呢?”孔子答“那就舍去粮食吧。因为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但是,如果民众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不能成立。”孔子回答得多好!他还告诫后人:“国家有道,贫穷与卑贱是一种羞耻;但国家无道,富有与做官都是令人耻辱的事情。”    
5、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的思想,为中国迎来了一场彻底的社会和政治革新。他强调不以出身,而以德行和才能选择从政者;他认为统治者不应为自己敛财和攫权,而要设法给民众带来福利与幸福。在他的思想引导下,他去世后的几个世纪内,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从中国的大地上消亡了。    
6、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完全的人道主义者。他崇尚的不是神道,不是君道,是完全的人道。他说的“仁”是人心的境界,两人为仁,仁者爱人。只有这样的礼乐之世,才会君臣有义、父子有恩、兄弟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仁”成为中国方式的宗教。“殷人尚鬼”,到孔子时,他给中国人建了另一座教堂。这座教堂信的不是上帝圣灵,而是家族宗庙。在他的宗教信念中,谁都能做尧舜,人人可成佛陀。    
7、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最宽容的哲学家。他期望每个人都反躬自省,他小心翼翼地不为后人制定任何死板的规则。他说的“道”,就是个人自己的主张,所以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他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他说“朝闻道夕可死也”。他希望人们把求道、谋道、为道、行道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中心。他也梦想有一种大道,能成为所有个人与国家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了所有的德行、真诚、正义、慈爱和喜好。    
8、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最伟大的老师。在他眼中,贫贱者与富贵者永远平等,他只期望弟子们聪慧而勤奋。他从四个方面教育弟子:文献、行动、忠诚和信义。孔子的教育方式不是强制,而是说服,他不在意对错误的惩罚,但强调对正确的奖励。他平易近人,没有后代老师那些可怕的清规戒律。孔子虽然没能使弟子们得到世袭的权力,却巧妙地让他们拥有了“君子”之名。从此,“君子”指的是饱学之人,而与贵族身份无关。孔子也称“君子”为“士”,让他们肩负了一种使命:宁可自我牺牲,也要冲击强权,以民众的名义和利益掌管国家。    
9、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中国的第一位平民学者。中国此后的学术,都以孔子所创的儒家思想为主要血脉。孔子学说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他不尚空言,他强调知行合一。他思想的精髓,是学习如何为人做事,即使“不识一字,亦可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所以中国学术求会通,而西方学术求的是差别。如果今日学者只重学理,不求人格,永远也无法领悟中国学术的深义。    
10、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人士,他的思想推动了欧美民主的进程。17世纪始,耶稣传教士把孔子思想带到欧洲,在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大量思想家、政治家按受了孔子的影响。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称颂孔子:“我全神贯注的读了他的这些著作,我从中汲取了精华……”他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最值得人们尊敬的时期,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期。”赖克韦恩也写道:“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所以有西方学者认为,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观的源泉。通过法国的思想运动,孔子也影响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甚至想比照中国的科举制度,建立一种教育体制,作为美国的政治基石。    
11、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在现代中国只剩下一位真正继承者,这就是国父孙中山。孙先生从来都把孔子称为民主主义者。他宣称:“孔子和孟子都是民主的倡导者……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制的,但事实上
[地板:3楼] guest 2006-11-13 13:56:03
这年头煞笔真多!
[4楼] guest 2006-11-13 14:17:34
孔子哭不哭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比如说,一个艺术家说“明天下雨”是作品,并说明这是隐喻对未来的担心。
这是艺术作品吗?和艺术有关系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