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成功举办了向文人学习的展览之后,今年的9月我们推出了另外一个版本。对于去年已经参加过的艺术家们,我鼓励你们选取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做这个主题,以一个全新的方式来审视它。
这个展览会在上海当代艺术展期间开幕,时间大约是9月6日或9月7日。
我希望能在2012年的7月20日前见到方案。
所以这里是方案通知。我增加了一些新的思考点,希望能有源源不断的观点涌现出来。
林白丽
向文人学习3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回归到一种学者隐于园林在李子树下作诗,树梢上站着一只八哥这样的田园生活。
这些类似宫廷画师的人在描绘山水的同时加入了个人的感受,他们精通律法,诗歌,书法,哲学譬如像道家和孔教等。
多数在社会关系中处于领导者的角色,但一般来说,他们以隐士的身份而众所周知,倾向远离社会罪恶,归隐山间,在那里他们可以忘我地置身于思考和艺术中。
此展览我们希望回到过去并审查古人的一些思想,而不是朦胧地进行怀旧。相反是要试图分析他们和其思考的方式。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是源于过去的?哪些又是过时的观念,而因此被留在历史书籍中的?
这里有一些关于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想法。
文人“立身行道”细节上的痴迷
在“文人身份及其虚构的表示形式中,《中华帝国晚期的文人身份及其虚构表现》作者史蒂文•鲁迪写道,文人关心的问题围绕着自我修养的实践。所有的工作, 学术成就, 做诗, 服务国家都是“道德修养”的途径。
你认为道德价值可否被放在文化层面?或者道德更是在人们的行为举止和对待彼此中体现。
经典
文人在许多重要的经典著作《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在今天这些经典教诲了我们什么?如果你可以创作一套现代版的四书五经, 里面会是什么内容?
礼或礼貌:
孔子很重视仪式, 就如那些在寺庙里举行的答谢神灵,同时也是庆祝。在长辈和小辈之间交换礼物,这些创造了复杂的网络,在今天我们称之为关系。
你还会同样重视这种类型的礼貌吗?
任(仁慈或利他主义)
孔子认为仁慈或所表达的利他主义可以被表达为被逢迎时要避免自负态度。他认为人们应该“ 敏于行,讷于言”。其中还有一个部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的“仁或利他主义”不同于西方意义上的,它更多是表达尊重。
大学:以下的文字概括了美德的环形轨迹。
大学包括了展现美德。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
知至而後意誠
意誠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身修而後家齊
家齊而後國治
國治而後天下平
山水画中的人与自然
1. –“中国山水画时常在描绘广阔山野的同时包含了人物在其中,画面融合协调. 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并且相辅相成,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问题:当代人如何看待在自然条件和周围的世界中的自己?
绘画技巧的学习方法
2.中国传统绘画中包含 "临摹"的概念, 或复制模本, 不仅仅来自于生活也来自古代遗迹中。
问题:这种模本是否还存在有效性?我们创造新事物前是否一定需要达到专业精通的程度,是否已有太多的副本?
3. 独立的文人画家
绘画是一种含蓄的自我表达的媒介,理论上上这些文人艺术家是自我定向的业余爱好者,画什么什么时候画都比较随意,艺术家们在赞助商的支持下进行创作,作品则作为答谢的礼物赠送给赞助人,而不是直接的买卖交换。”
问题:这种自由真实存在吗?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是否该从市场寻求更多自由,或拥有其他资金资源以维持更多的独立?还是这独立的思想是种胡说?
4. 通过注释和其他评论的评注和对话
当文人画盛行于元朝时,就开始在画中加入个人笔记,比如诗歌或相关行等,都展示了他们的散文和书法技巧。这种书写在如今的作品上显示出更突出的位置。此时新的署名联盟,包含了赠送者和接收者的名字,画上的注释和相关诗句,以及绘画本身。
问题:这提供了基于艺术作品作为独立事物的想法的一个有趣的评论。它是否是神圣不可轻犯的,还是因为作品需要被赋予意义而在其本身和观赏者之间建立一种的对话形式?它也可以解释今天的系统,一件艺术品是如何会被视为“有口皆碑”的作品。哪些系统操作给了作品(真实的或虚构的)的艺术价值的意义。
5.文人的作用
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成为朝廷官员,大多数学士则担当乡村或城县的领导者。他们实施福利制度,在私塾任教,帮助决定法律纠纷,监督工程,维持当地的法律和秩序,管理儒家典礼,协助政府征税,宣扬儒家说教。
问题:当代艺术家是否如这些乡绅学士一般担任社会角色?他们是否发挥这样的作用?
6. 文人异常的生活方式
这些学者们代表了有品行美德的一类。
不稳定和分裂的政治现实,使许多知识分子献身于宗教生活,艺术,美酒,毒品和人生哲学。中国知识分子花大部分时间在著作诗歌和散文上,还有探讨哲学和注重美学研究的方面。他们还热衷于搜集稀有罕见的物品,发展优雅却怪癖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吃特别的食物,制作和使用毒品,酗酒,穿着时尚怪异的服装,吹口哨的行为等。他们还故意扰乱惯常的秩序意在激怒官方,反驳公共规则和道德,甚至出现在公共场所小便等行为。
问题:这些文人的行为都脱离了正常人的方式。是作为艺术家提供生存和思考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吗?公众是怎么做出反应的,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是在他们眼里艺术家是怪异的?
7. 隐士生活
与此同时,书法本身是一种艺术,并以此为人传颂。伟大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有些甚至归隐山间。他们不朽的主张和寻求事实上是欲求人类的完善,和对现实的不愉快的抗议。因此,一个新的文学题材诞生了,用诗歌和散文伴随韵律以表现自然景象,之后在视觉艺术中,出现了一种独立的题材:山水画。
问题:自然界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实和当代生活混淆的生活本质吗?又或许这仅仅只是允许我们逃避我们的问题?又或许我们的根本问题是缺乏与自然的联系?
8. 经验学习
在发展初期,山水有其功能性的原因。中国人认为教育应该包括两部分:读书和游历。其一是真正的教育应该不能只限于读书,还需要游览壮丽山河并亲眼见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对大自然的爱和对人类的爱是相辅相成的。但介于多数人不能每日游历四方的现实,山水画帮助了人们实现这一目标。
问题:我们可否从山水画还是从游历山水的过程中借鉴?艺术家应该通过书籍中还是旅行和社会互动了解世界?
9.无偏见的开放
“朴 ”未经切割的木材" "未雕琢的石块","未成形的原木",或 "简朴". 是一种无为的隐喻和儉的原则。它代表了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朴 ”是一种纯粹的潜能和感知的象征,无任何成见。在这种状态下,道家认为万物皆为事实所见而存在, 不存在先入之见和臆想。没有对与错,美与丑,只有纯粹的经验和认知,脱离固有定义,正是这种被认为是跟随无为无为.目标状态。
问题:我们应该以这种“朴”的思想和开放性的态度来看待所有艺术作品和解决所有问题,还是我们该靠经验和个人偏见来分析形势?
10. 无为与水
在古代的道家文本中,无为因为水那种灵活而弯曲自如的形态与其相关联水可软可弱,却能移动土地和坚硬的石头。道家哲学认为宇宙事物的和谐取决于它本身。当有人对世界施加自我意识,便是破坏了这种和谐。道家把这种无我看作问题的根源,并坚持认为人的意识与自然宇宙必须达到和谐的状态。
问题:是否存在无为的真理还是用来使人消极的思想?
11. 学术精英
整个学术精英的前提是基于对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儒家经典的掌握。理论上讲,这一制度导致了统治阶级的高度任人唯才,以最优秀的学生治理国家。考试给了很多人的机会去追求政治权力和荣誉 — 因此,鼓励追求严明的形式教育。由于该制度没有以社会地位为基础正式地区分开来,它只提供向上的社会流动的途径而不分年龄和社会阶级。
问题:这种精英还存在吗?现行的教育制度如何?是否太过专注在强迫学生摄入事实?
12. 关系系统
“孝”被认为是最大的美德,同时体现在生前和死后(甚至包括远祖)。所谓“孝”是以尊重为特征,指一个孩子,最初是一个儿子应该对父母的尊敬。这种关系延伸类推成为一系列五种关系
统治者与被统治
父子关系
夫妻关系
兄弟关系
朋友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恶化了吗?作为一个父亲或长辈,尊敬是否该为身份的象征或赢得良好事迹和善举?
13. 绅士和贤人意味着什么
君子, "上帝的孩子"原本象征着年轻未继承的高尚的子孙后代,后在孔子的言论中演变成为类似英文中“绅士”意义的称号。一个陶冶自身品行的良民可称之为“绅士”,而无耻的皇子只是“小人”。他认为不同等级的学生弟子能够清楚地代表他反对前朝社会的封建制度的思想。君子与小人,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字面义 "小的人"。小在这个背景下定义为心胸狭窄的,狭隘自私的,贪婪的,肤浅和唯利是图的意思。
问题:今天谁是君子?理想仍然存在吗?
感兴趣的艺术家请寄一份作品的样张以及简历给我们。我们接受所有合理范围内的尺寸和媒介。
请将JPG的文件发送至rebeccacatching@ovgall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