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娅个展温哥华开幕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987   最后更新:2012/04/13 11:09:00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小白小白 2012-04-13 11:09:00
来源:今艺术 文:林心如

今年1月号的《艺术论坛》(ARTFORUM)杂誌刊出了策展人波纳密(Francesco Bonami)对艺术家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近期在纽约古根汉美术馆(Guggenheim Museum)的回顾展「一切」(All)的评论。波纳密近期出版了一本卡特兰传记,而在本篇评论开头,他引述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贝波里提(Marco Belpoliti)去年11月在义大利网站Doppiozero上发表的文章,该文点出义大利前总理贝鲁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和卡特兰的类似性:都可以说是现今最受国际瞩目的义大利人,而且都精通利用媒体(波纳密并将卡特兰喻為可能是继卡拉瓦乔(Caravaggio)之后,在国际上最出名的义大利艺术家)。此外,贝鲁斯柯尼从政坛引退,艺术事业如日中天的卡特兰也宣布将在「一切」展览后退出艺坛(姑且不论这些说法是否是暂时性的)。波纳密进一步分析:卡特兰处理的主题一直是整个文化和社会,他运用艺术体系,将它当成一项「用完即丢」的工具。卡特兰作品中夸大的形塑、恐怖偶戏(Grand Guignol)式的肿胀、谐拟的活人画(tableau),意图均在於暴露、而也逃出艺术史、策展策略及市场的传统规则。这位「娱乐时代的先知」向来着迷於探索这个时代最矛盾的种种面向,导致他经常被指控為恶作剧者。而在「一切」回顾展中,卡特兰最终选择以目前所见的形式呈现:将其128件作品从美术馆圆形大厅上方悬吊而下,如策展人丝佩克特(Nancy Spector)的贴切比喻,这活像一场「大规模的处决」。如果说,这沿袭了艺术家形式乖张的风格、游走在譁眾取宠的边缘,波纳密则认為该展览延续了前述的艺术家理念,并再度将游戏推到极致:「最后,卡特兰创造出惊人的、成功的马戏班。他牺牲了个别作品,最后也牺牲了自己,所為的是一个更重大的理由:做出坦承、道地、肤浅的奇观。戏得撑下去(The show must hang on)。」

针对去年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人民佔领运动,该期杂誌邀请了向来关注社会与政治的艺术家哈克(Hans Haacke),呈现他於去年10月在纽约拍摄的「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运动的照片,并请社会学者莎森(Saskia Sassen)撰文剖析这番国际现象。莎森首先定义她所论的「领土」:一个复杂的状态,权力逻辑和要求权利都根植其中。莎森认為,近期的各种佔领行动(从「佔领华尔街」到埃及动乱期间、人们运用开罗的塔里尔(Tahrir)广场)即显现了经过整个20世纪,领土的现实在多大程度上超出其主要的意义(意即,几乎仅指国家统治的领土)。这些新的占领形式都是某种全球政治模式和地方及地方歷史的某种特性,两者交集下的產物;其背景实际上正是全球化力量所引发的、对国家统治逻辑的争论和攻击。今日,国家事物(the national)的牢笼正在崩解,而拜数位科技之赐而產生的数位经济以及日益便捷且迅速的传播,也有助於突破国家事物的时间和空间。随着这个长达数世纪的旧体系的中落,新的组合於焉诞生:它们匯集了昔日被国家框架限制的领土、主权和权利的片段,例如全球性的公司或全球都市构成的网络都含括了多国的领土。这些新的经济或社会实践,一如近期的各种佔领行动,都是某个正在浮现的新局面的徵兆,表明了领土(一个范畴、也是一个概念)已经转变成由无权者在其中重新组构社会、政治事物的空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