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伯特和乔治 一种为了民众的艺术
发起人:wangxiaoer97  回复数:0   浏览数:1962   最后更新:2012/04/12 13:59:10 by wangxiaoer97
[楼主] 东岸有鱼香 2012-04-12 13:59:10
凯伦•史密斯艺术对话暨《发光体1号: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新书发布会

【主题】
艺术,一切只为发现

【时间】
2012年4月18日 下午2:00—4:00

【地点】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内)


【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中国艺术家的划时代之作!】
一个才气逼人的视觉想像力,一个经验丰富的执行力,一幅大师级的艺术作品。《发光体》与传统市场观点有着不一样的视角,它是一个庆典,庆贺艺术家们在那些美好且顺心的日子里创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非凡而卓越的作品。《发光体》给出的不仅仅是画面和文字,还会呈现出一些思想以及一点点耐人寻味的理由,让人走出家门,去看、去品味、去体验真正的艺术,并因此期待出现更多更好的作品!

【预约方式】
1、参与微博活动“艺术,一切只为发现”,按要求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
2、拨打010-6401-0046电话预约,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
3、发送电子邮件至hongxu.nie@gmail.com进行预约,邮件标题“发光体新书发布会”,邮件里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

说明:尤伦斯需要预约才能进入,进入后你不仅可以参加新书发布会,还可以参观其他展览哦~


【作者简介】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传奇女性,在北京工作的英国艺术史学家,艺术策展人,来中国20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亲历者。
著作包括:
《艾未未》(Ai Weiwei,斐顿2009年版)
《九条命:新中国先锋艺术的诞生》(Nine Lives: The Birth of Avant-Garde Art in New China,斯卡罗2006年版,八艺区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合著)

【《发光体》简介】
本书介绍了2011年在中国展出的一批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即便不都具有划时代意义,却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若干在艺术圈内备受尊崇的艺术家,以及一些大家公认的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但是,撰写《发光体》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倾力报道那些最受推崇的中国艺术家。《发光体》与传统市场观点有着不一样的视角,即不再赘述那些缺乏精神实质的陈词滥调,或像那些大部头的学术论著一样将大量的理论分析堆砌在一起。相反地,它只是一个庆典,庆贺艺术家们在那些美好且顺心的日子里创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非凡而卓越的作品。简言之,它真正关注的是艺术,抑或借用翠西•艾敏的话说,即使他们明天就逝去,这些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划时代的作品也将会被铭记。

[沙发:1楼] guest 2012-04-19 10:34:05
作者:裴刚 来源: 雅昌艺术网

2012年4月18日下午2点,798艺术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举办了凯伦-史密斯编著的艺术品鉴新作《发光体1号》,作为《发光体》系列的第一本与公众见面。新书发布会以对话的方式交流作者眼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问题以及这本新书。发布会的主题为“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这本书介绍了2011年的44个当代艺术展览,其中并未涉及水墨部分,凯伦-史密斯也坦言:“我不懂中国画,所以并未涉及这一领域。”

凯伦-史密斯在新书发布会现场 摄影:裴刚

凯伦-史密斯自1992年来到中国后,在中国居住、生活、工作的20年经验,与中国当代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我开始是学油画的,并不是纯粹做艺术理论研究的。我一直是作为中国和西方当代艺术的桥梁的角色。我常常会带西方的艺术机构来到中国艺术家的额工作室了解他们的工作。”凯伦-史密斯长期以来的工作,主要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当代艺术的发展。凯文-史密斯撰写的《九条命:新中国先锋艺术的诞生》(Nine Lives: The Birth of Avant-Garde Art in New China,斯卡罗2006年版,八艺区出版社2008年版),九位艺术家分别是王广义、耿建翌、方力钧、顾德新、李山、张晓刚、徐冰、张培力、和汪建伟被认为是外国评论家对中国先锋派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她也是《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一书的合著者。目前她即将完成另一部著作《从撞击到盛行: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术》(Bangto Boom: Chinese Art in the 1990s),该书分析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一个时期内起作用的各种力量。

作为策展人,凯伦-斯密斯的策展工作合作对象包括:东京当代美术馆、德国沃尔夫斯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皇后区艺术博物馆、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西班牙亚洲之家、北京今日美术馆以及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等等。

《发光体1号》由后浪出版公司策划、编辑和制作,面向全球读者同步发行3个版本,分别是:后浪出版公司与世界图书公司合作出版的中文简体版;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英文版以及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的英文版。

凯伦从个人对作品的感受出发,向大多数的普通大众介绍艺术品与垃圾的区别?如何界定两者的区别?我们需要以怎样的眼光去发掘艺术?视觉艺术是需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体味的。是理性和感官的综合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凯伦-史密斯通过提纲挈领的点评,带大家去理解2011年出现的卓越作品和它们的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2011年在中国展出的一批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即便不都具有划时代意义,却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若干在艺术圈内备受尊崇的艺术家,以及一些大家公认的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但是,撰写《发光体》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倾力报道那些最受推崇的中国艺术家。《发光体》与传统市场观点有着不一样的视角,即不再赘述那些缺乏精神实质的陈词滥调,或像那些大部头的学术论著一样将大量的理论分析堆砌在一起。相反地,它只是一个庆典,庆贺艺术家们在那些美好且顺心的日子里创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非凡而卓越的作品。简言之,它真正关注的是艺术,抑或借用翠西·艾敏的话说,即使他们明天就逝去,这些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划时代的作品也将会被铭记。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