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之后”一个虚情假意的展览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6   浏览数:1942   最后更新:2012/01/03 00:53:56 by guest
[楼主] 蜡笔头 2012-01-02 19:39:11
作者:Diana Jou 来源: 《华尔街日报》


弗德里克•埃雷罗

对偶然经过的路人来说,Para/Site艺术空间(Para/Site Art Space)门前人行道路缘石上的那些淡蓝色长方块看起来可能像是一个油漆匠为了掩盖过失而涂的。

靠近点看:那其实是画家弗德里克•埃雷罗(Federico Herrero)在人行线内侧精心画上去的,它们与几英寸开外的黄色交通线平行。

他的目标是让人们知道,画画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33岁的埃雷罗住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曾被2001年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评为最佳年轻艺术家,并于2009年再度被邀请展览其作品。今年,他在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Art Basel)的“艺术课程”(Art Parcours)单元展示了自己的特定场域作品。他的作品以趣味性的抽象风格著称,受到街头和民间艺术、以及都市建筑和流行艺术的影响。

在Para/Site展出前,他接受了《华尔街日报》的采访,谈到了涂料的实用用途如何激发他的艺术创作。

记者:你是如何构想出今天的作品主体的?

埃雷罗:主要是配合特定场域的概念。从这点来说,我更喜欢受邀去国际展览,而不是在工作室里创作,我喜欢去一个地方,与那里的建筑和那个地方结合,创作能与那个地点有共鸣的东西。

记者:你能描述一下你的作品吗?

埃雷罗:我的作品基本上就是一幅向空间延伸的画。那种能让人自由徜徉的画。这跟看画布或 上的画概念很不一样,这两种画我也画。但基本上我喜欢让观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感官来引导对作品的欣赏,能从中学到东西,能通过四处走动和身临其境来感受作品。我觉得这件作品的未完成性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求观看者自己也做点功课。它把观者带入到一个能够受到激发的平台。

记者:哪些东西对你的作品有影响?

埃雷罗:开始我确实学了点建筑知识。很快我就知道自己不会成为一名建筑师,我有其他的兴趣。我们每天以极其不同的方式体验绘画。开车时你按照街上的路线走,这些路线就是画出来的。人跟绘画和建筑的关系是在不停变动的。它以日常体验为基础,比如人们为房子涂漆并挑选颜色也是一种绘画的体验吧?在这种体验中,绘画就不再是珍贵的艺术品了……我们都有自然的绘画体验,只是可能没有意识到罢了。

我本来是只画外部,但由于这次是一种开放式结构,我们就在里面也画了。展览的主要理念是解构空间并引起某种共鸣。

记者:这是你第一次来香港,印象如何?

埃雷罗:它让我想起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感觉很好。它有热带风情,这点我很喜欢,有小山、周围有一些丛林,还有高楼大厦……就像是几个城市的综合体。我试着去理解这个地方的机制。我把这个地方当作是陌生的,当然它对我来说确实是陌生的,因为它是另一种文化,但我说的是城市的整个结构。这里有大地、有城市、有山,还有大自然。所有这一切都融合得很好。

弗德里克•埃雷罗的作品是Para/Site艺术空间“二零一一”(Two Thousand Eleven)展览的一部分。该展览还展出奥尔加•切尼榭娃(Olga Chernysheva)、张奕满和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作品。展览于12月16日开幕,至2012年3月4日结束。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