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清个展“cctv/监控视频系统”

展览日期 2011年12月9日 - 2011年12月20日
开幕时间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展览馆 录映太奇 (中国 香港)
策展人 梁 学彬、李 振华
艺术家 鲍 蔼伦、曹 斐、杜 琪峰、冯 梦波、黎 肖娴、罗 扬文、欧 宁、邱 志杰、荣 念曾、Jeffrey Shaw、Eric Siu、汪 建伟、王 振飞、萧 子文、徐 文恺、杨 福东、张 培力、朱 力行
主办方 录映太奇 (中国 香港)
平行世界简介
自1986年创辨起,录映太奇以其录像及新媒体艺术项目建立本地及海外声誉。过往的许多项目除了让艺术家、思想家及观众流通于香港和世界之间的地理及文化边境,同时也代表了整个新媒体科技的光谱。在我们过往众多的计划中,有多少画面、图片像素、声音及程序代码透过飞机和电话线中传递。这些科技语言成为了录映太奇与世界沟通的基本单位,那些画面、像素、声音及代码的传递也令本地与国际间的文化轮廓互相交错。
《平行世界》将会成为首个从地区、国家及全球的观点去探索中国媒体艺术的计划。透过一连串展示中国大陆及大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座谈会、展览及放映会,这个项目将启发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艺术家展开对话。
位于珠三角内的自治区域,香港被视为中国文化之内与外。透过策划《平行世界》,我们希望利用香港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以地区、国家及全球的角度探讨中国当代艺术。除了从香港的地理政治位置去阅读中国艺术,我们亦希望透过不同的中国文化概念,重新思考我们的身份。香港的媒体艺术家经历了媒体和美学类型的不同阶段,是次展览给予香港媒体艺术,相对中国的艺术和文化运动下自我参照的机会。
徐文恺 X 萧子文
《Gfwlist》 (信息互动装置, 2010) [奥沙观塘]
徐文恺
《道恩灯塔水母》 (程序录像装置, 2010) [奥沙观塘]
徐文恺
《Machine Motion - Re/delivery》 (录像纪录, 2010) [奥沙观塘]
萧子文
《中国制造》 (装置, 2010) [奥沙观塘]
萧子文
冯梦波 X 朱力行
《苹果日记》 (录像纪录, 1994) [Hanart Square]
冯梦波
《私人照相簿》(互动程序, 1997) [Hanart Square]
冯梦波
《下一个鹰巢》(录像装置, 2005) [Hanart Square]
冯梦波
《股‧市‧声‧动》(互动声音装置, 1996) [Hanart Square]
朱力行
《Reflection》(互动装置, 2010) [Hanart Square]
朱力行
欧宁 + 曹斐 X 黎肖娴
《三元里》(单频录像, 2003) [奥沙观塘]
欧宁和曹斐
《看得见的声音,听得见的形象》 (单频录像, 2009) [奥沙观塘]
黎肖娴
邱志杰 X 鲍蔼伦
《西方》 (互动艺术, 1999) [Hanart Square]
邱志杰
《循环影院》(单频录像, 1999) [Hanart Square]
鲍蔼伦
《为了某些原因》 (单频录像, 2003) [Hanart Square]
鲍蔼伦
汪建伟 X 荣念曾
录像作品与现场表演的纪录剪辑 [奥沙观塘]
《生产》(纪录片, 1997)
《征兆》(数字电影, 2007)
《时间•剧场•展览》(多媒体剧场, 2009)
《三岔口》 (单频录像, 2007)
汪建伟
《天天向上》(漫画滚动条, 2010) [奥沙观塘]
荣念曾
《录像桌子》(与沈圣德合作) (单频录像, 1990) [奥沙观塘]
荣念曾
王振飞 + 王鹿鸣 X 罗扬文
《鱼的时光》(装置, 2010) [奥沙观塘]
王振飞与王鹿鸣
《聚会》 (装置, 2011) [奥沙Open]
王振飞与王鹿鸣
《正虚影》(LED装置, 2009) [奥沙观塘]
罗扬文
杨福东 X 杜琪峯
《后房-嘿,天亮了!》 (单频录像, 2001) [奥沙观塘]
杨福东
《第五夜》(录像装置, 2010) [Spring Workshop]
杨福东
张培力 X 邵志飞
30 X 30 (单频录像, 1987) [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
张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