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约翰逊个展“Alright Alright”瑞典开幕
来源:艺讯中国 作者: 严潇潇

参展艺术家在展厅内
白盒子艺术馆近日的“15日:合作制绘画”项目,邀请了15位艺术家在15天时间内各花一日、先后完成一平方米的画作,最终呈现于展厅的除了拼合起的15幅绘画外,还包括对应的15个视频记录与艺术家们现场创作留下的颜料画笔等。
这或可算是与时下日益出现的对传统策展体制的多种突破性尝试之一,策划文中所言“双向消解了策展人中心制和艺术家中心制的日常形态,让自由秩序在自发自为的外部条件下渐次呈现”的表述,也直接体现了这种实验性,将艺术家在某种“自由秩序”下所能发挥并碰撞出的空间表现作为实验重点。艺术家现场在一平方米画布范围内的自由创作、集体抓阄决定的创作次序以及依此次序由艺术家分别决定最终拼合绘画的衔接方式,都试图建立起一种强调了艺术家在场的合作系统。
最后呈现出的空间结构也正力图再现这一强调:即便是诸位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依然只能透过沿墙的视频录像来展现,包括绘画操作台、颜料画笔、甚至气泵、升降台等这些创作“实证”原封不动地保留并作为重要陈列展出,则做了叠加还原的工作,将传统展示体系中缺席的艺术家创作过程及空间作为重要元素纳入其中。
然而也应当看到,15位受邀艺术家所共享的“自由秩序”也只是相对的,艺术家的择取、创作方式的设立、空间展示结构等项目的诸多设置上都隐含着策展思路的积极介入,在对策展人中心制的消解程度上并未见质上的推进。艺术家在各自创作中的自由度(各种综合媒介的运用)与对他人、以及整体创作的干预与介入(拼贴次序与衔接方式)也是某种游戏规则下的小规模发挥;从艺术家角度而言,更高的实验性也要求他们参与“合作制”更大程度上的自觉。
“15日:合作制绘画”参与艺术家:冯良鸿,石心宁,梁硕,付泓,梁远苇,康靖,徐小国,王光乐,史晶,宋建树,方上,赵赵,张小涛,龚剑,武小川,黄宇兴
展览在北京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持续至11月18日。

冯良鸿创作过程

付泓创作过程

胡庆泰实施被收买的龚剑方案

黄宇兴创作过程

梁硕创作过程

梁远苇创作过程

石心宁创作过程

史晶创作过程

宋建树&方上创作过程

王光乐创作过程

武小川创作过程

徐小国创作过程

张小涛创作过程

赵赵创作过程

参展艺术家在展厅内
白盒子艺术馆近日的“15日:合作制绘画”项目,邀请了15位艺术家在15天时间内各花一日、先后完成一平方米的画作,最终呈现于展厅的除了拼合起的15幅绘画外,还包括对应的15个视频记录与艺术家们现场创作留下的颜料画笔等。
这或可算是与时下日益出现的对传统策展体制的多种突破性尝试之一,策划文中所言“双向消解了策展人中心制和艺术家中心制的日常形态,让自由秩序在自发自为的外部条件下渐次呈现”的表述,也直接体现了这种实验性,将艺术家在某种“自由秩序”下所能发挥并碰撞出的空间表现作为实验重点。艺术家现场在一平方米画布范围内的自由创作、集体抓阄决定的创作次序以及依此次序由艺术家分别决定最终拼合绘画的衔接方式,都试图建立起一种强调了艺术家在场的合作系统。
最后呈现出的空间结构也正力图再现这一强调:即便是诸位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依然只能透过沿墙的视频录像来展现,包括绘画操作台、颜料画笔、甚至气泵、升降台等这些创作“实证”原封不动地保留并作为重要陈列展出,则做了叠加还原的工作,将传统展示体系中缺席的艺术家创作过程及空间作为重要元素纳入其中。
然而也应当看到,15位受邀艺术家所共享的“自由秩序”也只是相对的,艺术家的择取、创作方式的设立、空间展示结构等项目的诸多设置上都隐含着策展思路的积极介入,在对策展人中心制的消解程度上并未见质上的推进。艺术家在各自创作中的自由度(各种综合媒介的运用)与对他人、以及整体创作的干预与介入(拼贴次序与衔接方式)也是某种游戏规则下的小规模发挥;从艺术家角度而言,更高的实验性也要求他们参与“合作制”更大程度上的自觉。
“15日:合作制绘画”参与艺术家:冯良鸿,石心宁,梁硕,付泓,梁远苇,康靖,徐小国,王光乐,史晶,宋建树,方上,赵赵,张小涛,龚剑,武小川,黄宇兴
展览在北京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持续至11月18日。

冯良鸿创作过程

付泓创作过程

胡庆泰实施被收买的龚剑方案

黄宇兴创作过程

梁硕创作过程

梁远苇创作过程

石心宁创作过程

史晶创作过程

宋建树&方上创作过程

王光乐创作过程

武小川创作过程

徐小国创作过程

张小涛创作过程

赵赵创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