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者》 赵峥嵘作品展 策展:香瓜侠公社
《意识行动》没顶公司2011最新作品展
个展 香格纳H空间, 上海
日期: 十一月 12, 2011 - 十二月 12, 2011
开幕式上最戏剧化的时刻出现在大约下午四点左右,当时没顶公司的小关正和伯尔尼美术馆前馆长菲利普站在香格纳画廊中央一个特意搭建的白立方体前,向一群记者介绍这个展览,忽然间,一件物品被抛上白立方体上空又迅速落下,接着又是一件,摄影记者们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狂拍起来,很多人一边辨别那些被迅速抛上又落下的艺术品,一边乐不可支地笑起来。
继今年上半年的《意识形状》展览之后,没顶又推出了现在这个展览《意识行动》,展览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在莫干山路50号的16号楼香格纳画廊,另一个区域在隔壁18号楼香格纳画廊H空间。
16号楼展区正中央搭建了一个全封闭的白色立方体,藏在里面的人把大约几十件没顶制作的作品逐次往上扔,络绎而来的观众吃惊之下面带笑容驻足观看,可以分辨出貌似天安门城楼、镂空铁花的五角星、地球仪、站在纸箱上的小狗、硕大的人民币图标、美金图标、“万岁”字样、花瓶、一条大腿、铁链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件行为+装置“意识行动”,正是本次展览的切题之作,这里的艺术品只在抛上落下的一瞬间被观看,它改变了艺术品的展示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
16号楼入口处和白立方旁边各悬吊着一个貌似黑人的硅胶仿真人体,裸露,被绳索捆绑,这个系列名为“玩”。有个观众在问施勇:干吗要把黑人捆起来?施勇说,这是黑人吗?只不过看上去像黑人而已;捆绑,那是人家日本人的情趣游戏。不要一看到这个就以为是在把黑人绑起来,那是偏见。
进入香格纳H空间,是一群大大小小的海绵雕塑,这组作品名为“神”,有体量高大的,也有十分小巧的。有一件“虫身人面像”,令人联想起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体量庞大,蹲踞在一个大木箱上,黑色皮革包裹。还有“神-陨石”,头部是一个被喷成红色的陨石,头部以下则是人们视觉习惯里很熟悉的非洲雕塑。有的“神”穿着金箔的小内裤,有的“神”头部贴满金箔。在这些“神像”的中央,铺着一块瑜伽垫,有专人表演没顶上半年在长征空间做过的展览《意识形状》,那是一套健身操,十个章节200多个动作里包含了几乎所有人类历史上祭祀、膜拜、礼仪的动作。
H空间的另一半则是另一组作品,油画系列“猎物”。没顶拍摄了贵州和上海的一些赤贫家庭,把照片画成了油画,很美学,很古典,很艺术,还特意用金光闪闪的古典雕花画框装裱起来,一旁的作品标签标注了具体的拍摄地点,还特意放上了卫星地图,结合“猎物”这个名字,透着搞笑与讽刺——贫穷是猎物?艺术是猎人?


个展 香格纳H空间, 上海
日期: 十一月 12, 2011 - 十二月 12, 2011
开幕式上最戏剧化的时刻出现在大约下午四点左右,当时没顶公司的小关正和伯尔尼美术馆前馆长菲利普站在香格纳画廊中央一个特意搭建的白立方体前,向一群记者介绍这个展览,忽然间,一件物品被抛上白立方体上空又迅速落下,接着又是一件,摄影记者们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狂拍起来,很多人一边辨别那些被迅速抛上又落下的艺术品,一边乐不可支地笑起来。
继今年上半年的《意识形状》展览之后,没顶又推出了现在这个展览《意识行动》,展览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在莫干山路50号的16号楼香格纳画廊,另一个区域在隔壁18号楼香格纳画廊H空间。
16号楼展区正中央搭建了一个全封闭的白色立方体,藏在里面的人把大约几十件没顶制作的作品逐次往上扔,络绎而来的观众吃惊之下面带笑容驻足观看,可以分辨出貌似天安门城楼、镂空铁花的五角星、地球仪、站在纸箱上的小狗、硕大的人民币图标、美金图标、“万岁”字样、花瓶、一条大腿、铁链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件行为+装置“意识行动”,正是本次展览的切题之作,这里的艺术品只在抛上落下的一瞬间被观看,它改变了艺术品的展示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
16号楼入口处和白立方旁边各悬吊着一个貌似黑人的硅胶仿真人体,裸露,被绳索捆绑,这个系列名为“玩”。有个观众在问施勇:干吗要把黑人捆起来?施勇说,这是黑人吗?只不过看上去像黑人而已;捆绑,那是人家日本人的情趣游戏。不要一看到这个就以为是在把黑人绑起来,那是偏见。
进入香格纳H空间,是一群大大小小的海绵雕塑,这组作品名为“神”,有体量高大的,也有十分小巧的。有一件“虫身人面像”,令人联想起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体量庞大,蹲踞在一个大木箱上,黑色皮革包裹。还有“神-陨石”,头部是一个被喷成红色的陨石,头部以下则是人们视觉习惯里很熟悉的非洲雕塑。有的“神”穿着金箔的小内裤,有的“神”头部贴满金箔。在这些“神像”的中央,铺着一块瑜伽垫,有专人表演没顶上半年在长征空间做过的展览《意识形状》,那是一套健身操,十个章节200多个动作里包含了几乎所有人类历史上祭祀、膜拜、礼仪的动作。
H空间的另一半则是另一组作品,油画系列“猎物”。没顶拍摄了贵州和上海的一些赤贫家庭,把照片画成了油画,很美学,很古典,很艺术,还特意用金光闪闪的古典雕花画框装裱起来,一旁的作品标签标注了具体的拍摄地点,还特意放上了卫星地图,结合“猎物”这个名字,透着搞笑与讽刺——贫穷是猎物?艺术是猎人?



没顶公司的小关正和伯尔尼美术馆前馆长菲利普.皮洛特向媒体介绍展览

忽然他们头顶上飞出一艘帆船

万岁

五角星

貌似身穿血衣的纸板人

美金

铁链

红卫兵?















雕塑装置《玩》系列:










“神”系列:




神-虫身人面像

神-妻子



神-神的集团


神-神的臀


神-游戏

神-Marx

神-桑拿

神-陨石



神-巧克力




神-虫身人面像

神-妻子



神-神的集团


神-神的臀


神-游戏

神-Marx

神-桑拿

神-陨石



神-巧克力
油画“猎物”系列







用卫星地图做标注的作品标签:










用卫星地图做标注的作品标签:


现场:








































猎物的观念讽刺包含好多啊
江郎才尽,只会扯鸡巴蛋骗骗傻逼了。
没戏了、、、

挑侃慌木,保罗-迈卡锡吗.就这几个人转来转去.无聊的很泪/
,不错,徐震总是够给力~~
难得的外向型艺术家
展览同时有专人表演没顶上半年的《意识形状》健身操:














《意识行动》的新闻稿:
此次没顶公司在上海香格纳画廊推出的最新作品展“意识行动”,包含了四组全新作品:行为与装置相结合的展览同名作品《意识行动》;大型雕塑《神》系列;两组由绳索捆绑的仿真人雕塑组成的装置《玩》系列;以及根据拍摄自上海和贵州赤贫家庭照片绘画的《猎物》古典油画系列,同时现场还将表演没顶公司上半年推出的《意识形状》健身操。
作为《意识形状》的延续,《意识行动》继续挑战“思想”和“行动”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在展览同名作品《意识行动》中,作品只能从白色立方体中抛起的那一瞬间才能被观众看见。在这件作品里艺术品不再需要被看清楚,利用艺术在观众大脑里残留的认识印象,欣赏的是一种思维,检验的是观众自身对当代艺术的“认知方式”。
根据虐恋行为中“皮绳愉虐绑”而创作的装置——《玩》,使用“捆绑棉绳”在展厅里捆绑悬吊起硅胶翻制的真人大小的仿真黑人雕塑。大型海绵雕塑《神》系列来源于《意识形状》健身操中传统造型的动作。这组大型海绵雕塑与玩系列都是以一种文化偏见的视角制造一种观看和认知层面上的不协调。
赤贫家庭的绘画“猎物系列”,是根据没顶公司派出的专门摄制组,深入上海郊县、贵州山区等地寻访收集拍摄的照片并应用古典油画技法的再度呈现。在每幅画旁边都注明了详尽的拍摄住址.这组作品是在“破旧”迷恋的美学趣味上加入一种道德元素,形成一种审美与道德认知的不协调,反讽艺术与贫穷之间的美学关系。
“意识形状”是一套根据上百种人类历史上祭祀、典礼、仪式动作而编造的健身操。将由专职的“意识形状”教练在林立的“神”系列雕塑中间现场演示练习。
展览期间还同步推出没顶公司大型概念画册《意识行动》,画册集合当下街头各类打印店使用的设计元素,囊括没顶公司成立以来各阶段的主要作品,系统阐释了没顶公司“以生产创造力”为核心的创作理念。
Q: 意识行动这个作品好像什么也看不见?看不清楚怎么办?
A: 难道其他的作品我们都看清了吗?面对这个作品,其实你体验的是自己对于当代艺术的经验,是对每个个体自身的认知方式的检验。
Q: 那些黑色的非洲海绵雕塑是什么呢?
A: 那不是非洲雕塑,或许我们想起野蛮文明,就会想起非洲的雕塑。仔细看看,那些玩性虐游戏的雕塑其实也并不是完整的黑人,她们都是按照东方女性的体型塑造的。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预先带着某种文化惯性在“观看”。
Q: 《猎物》和那些乡土写实,伤痕绘画有什么区别?
A: 《猎物》是一种饱含同情心的行为,也是一种道德上的救赎,是对乡土写实和伤痕绘画的具有转折性的突破。
Q: 各部分作品之间有必然联系?
A: 《意识行动》、《玩》、《神》和《猎物》都从不同角度和行动、行为有关。
Q: 如何理解生产创造力?
A: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没顶公司的“产品”就是“创造力”。我们的努力就是为了保证创造力源源不断的产生。
Q: 如何理解“怎么做都是不够的”这句话?从消费的欲望来说它本身就是个无底洞,既然知道永远都不够?创造还有意义吗?
A: 我们认为:今天,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刻”,只有在这个“时刻”,我们才存在。
此次没顶公司在上海香格纳画廊推出的最新作品展“意识行动”,包含了四组全新作品:行为与装置相结合的展览同名作品《意识行动》;大型雕塑《神》系列;两组由绳索捆绑的仿真人雕塑组成的装置《玩》系列;以及根据拍摄自上海和贵州赤贫家庭照片绘画的《猎物》古典油画系列,同时现场还将表演没顶公司上半年推出的《意识形状》健身操。
作为《意识形状》的延续,《意识行动》继续挑战“思想”和“行动”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在展览同名作品《意识行动》中,作品只能从白色立方体中抛起的那一瞬间才能被观众看见。在这件作品里艺术品不再需要被看清楚,利用艺术在观众大脑里残留的认识印象,欣赏的是一种思维,检验的是观众自身对当代艺术的“认知方式”。
根据虐恋行为中“皮绳愉虐绑”而创作的装置——《玩》,使用“捆绑棉绳”在展厅里捆绑悬吊起硅胶翻制的真人大小的仿真黑人雕塑。大型海绵雕塑《神》系列来源于《意识形状》健身操中传统造型的动作。这组大型海绵雕塑与玩系列都是以一种文化偏见的视角制造一种观看和认知层面上的不协调。
赤贫家庭的绘画“猎物系列”,是根据没顶公司派出的专门摄制组,深入上海郊县、贵州山区等地寻访收集拍摄的照片并应用古典油画技法的再度呈现。在每幅画旁边都注明了详尽的拍摄住址.这组作品是在“破旧”迷恋的美学趣味上加入一种道德元素,形成一种审美与道德认知的不协调,反讽艺术与贫穷之间的美学关系。
“意识形状”是一套根据上百种人类历史上祭祀、典礼、仪式动作而编造的健身操。将由专职的“意识形状”教练在林立的“神”系列雕塑中间现场演示练习。
展览期间还同步推出没顶公司大型概念画册《意识行动》,画册集合当下街头各类打印店使用的设计元素,囊括没顶公司成立以来各阶段的主要作品,系统阐释了没顶公司“以生产创造力”为核心的创作理念。
Q: 意识行动这个作品好像什么也看不见?看不清楚怎么办?
A: 难道其他的作品我们都看清了吗?面对这个作品,其实你体验的是自己对于当代艺术的经验,是对每个个体自身的认知方式的检验。
Q: 那些黑色的非洲海绵雕塑是什么呢?
A: 那不是非洲雕塑,或许我们想起野蛮文明,就会想起非洲的雕塑。仔细看看,那些玩性虐游戏的雕塑其实也并不是完整的黑人,她们都是按照东方女性的体型塑造的。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预先带着某种文化惯性在“观看”。
Q: 《猎物》和那些乡土写实,伤痕绘画有什么区别?
A: 《猎物》是一种饱含同情心的行为,也是一种道德上的救赎,是对乡土写实和伤痕绘画的具有转折性的突破。
Q: 各部分作品之间有必然联系?
A: 《意识行动》、《玩》、《神》和《猎物》都从不同角度和行动、行为有关。
Q: 如何理解生产创造力?
A: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没顶公司的“产品”就是“创造力”。我们的努力就是为了保证创造力源源不断的产生。
Q: 如何理解“怎么做都是不够的”这句话?从消费的欲望来说它本身就是个无底洞,既然知道永远都不够?创造还有意义吗?
A: 我们认为:今天,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刻”,只有在这个“时刻”,我们才存在。
系统阐释了没顶公司“以生产别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创作理念http://www.art-ba-ba.com/images/post/smile/tuski/01.gif
[quote]引用第15楼guest于2011-11-14 12:47:21发表的:
系统阐释了没顶公司“以生产别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创作理念http://wwwart-ba-bacom/images/post/smile/tuski/01gif...[/quote]
“以生产别人的创造力” 精辟,牛比,抄袭不上税,没顶公司不怕税务部门。
没顶越来越思辨,还要把思辨跟戏谑讽刺结合起来
理论车间后门:对于富人而言,贫穷是他们的奢侈的必要条件。贫穷是后者制造出来的景观,用来为他们的有钱世界增色的。
@資深杜撰: 我略感困惑的是,这一精确的短路,还能给我们带出什么来?
理论车间后门:极端穷富之间的短路,结局是内爆,implosion;形象点说,就是全球化文化大空间里或世界市场内,穷富像一锅豆子那样被一起爆炒,先爆而漾出满屋的喷香的,是肥油的富人。
@資深杜撰: 我略感困惑的是,这一精确的短路,还能给我们带出什么来?
理论车间后门:极端穷富之间的短路,结局是内爆,implosion;形象点说,就是全球化文化大空间里或世界市场内,穷富像一锅豆子那样被一起爆炒,先爆而漾出满屋的喷香的,是肥油的富人。
可以把每个创作者都看成一个艺术史,今天比较的是每部艺术史之间的区别和质量.没顶表现的不错,加油.

搅混水是没顶的特长,没顶以公司的形式在“跨越”一些东西,制造像“艺术”的“艺术”在今天也同样首要重要,但是它又像是挖了一个大坑,让盲从者进入之后更加迷失,那些怀疑生产力的艺术家们,今天怀疑生产力已经根本不重要了,艺术不像艺术也根本不重要了,那重要的是什么,没顶跨越了一些问题,方向未知,总之作为一个抛东西进系统的演员,演的很好
今天当代艺术作为一种"问题"的问题而存在的必要性越来越强.
艺术家们都在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要说,,,这些问题中游走.没顶的工作更倾向于在"为什么要说"这类问题上.走的很好
艺术家们都在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要说,,,这些问题中游走.没顶的工作更倾向于在"为什么要说"这类问题上.走的很好
没顶的贡献是告诉世界,这一切都不重要.放松.
[quote]引用第16楼guest于2011-11-14 12:50:33发表的:
[quote]引用第15楼guest于2011-11-14 12:47:21发表的:
系统阐释了没顶公司“以生产别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创作理念http://wwwart-ba-bacom/images/po...[/quote]
生产别人的创造力,是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被常使用的手段和方向。没顶的火热是利用了当代中国艺术界的孤陋寡闻捡的漏。就像很多从电视鉴宝看到利益的艺盲群众,把自己的无知投入到无限的无知当中去。欢心雀跃被另外的无知专家骗,清醒的是徐震,他在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包括你的无知和不远的历史上别人的创造力。用”偷“的方式工作。这是他从卡特兰那里拷贝过来的工作方式,听说卡特兰要退出艺术圈了。这似乎对没顶是个福音。但要达到卡特兰对艺术的贡献,没戏了,因为生产别人的创造力是获得不了别人创造力的价值的。卡特兰的一件作品价值曾拍到200万美刀以上。没顶的产量不可能使单件作品有所作为。但因为全世界艺术界的别人们还在不断地进行着他们的创造,所以新东西会不断地产生,所以没顶会有不断的素材和创造力可以拷贝。但作品的大数量是没顶必须要保证的,人员资产的分配也是必须的,没顶需要不断的累下去才能维持。身心的疲惫只有徐老板自己心知肚明,没顶从来就没有轻松过,这些看似轻松的把戏,不过是给无知者的烟幕而已。没顶的同事们也并不是都认同这个徐老板公司的价值,因为这个看似集体创作的公司,只不过是披着公司外衣的独立艺术家徐震。我们从没有看到过其他人的名字,引用一段苹果公司的故事让没顶思量:在乔布斯的新传记中,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将乔纳森描述为一个“敏感的性情中人”。当乔布斯因为别人的创意而享受过多的殊荣时,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与其他同事一样,开始感到郁郁寡欢。特别是乔纳森,感到最为受伤,因为他与乔布斯私交甚好。
“他(乔布斯)总是评论我的创意说,‘这个不怎么样,那个也不怎么样,我喜欢这一个。’”乔纳森对艾萨克森说,“后来,我就坐在观众席时,倾听他讲述我的创意,就好像这些创意原本就出自他本人。我非常注意创意的来源,我的笔记本电脑上保存的全是我的创意。因此,当他因为我的某项设计而受到推崇时,我就感到很受伤。”
当公司外部的人将乔布斯视为苹果绝无仅有的创意大师时,乔纳森也感到很郁闷。“这一点让我们公司上下都感到很不舒服。”乔纳森对艾萨克森说。
没顶要发展到苹果那样大,大家都知道比锯断珠穆朗玛峰难的多。但还是祝愿徐老板发财光大,毕竟在中国像徐老板这样的才子不太多。http://www.art-ba-ba.com/images/post/smile/tuski/01.gif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中肯!
麦金托什研发组的成员回忆说,“我们都知道关于史蒂夫.乔布斯的一个笑话,如果你想要他同意你的一个想法,那你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他当时肯定不会同意。几个星期后,他会急匆匆地赶来告诉你,他有一个极好的新想法要告诉你,你听完了就会发现,其实这就是你几星期前对他提出过的想法。”
最关键我们只知道徐震。这不是一个集体,是个人。
大多数人,还在为艺术到底是谁做的这个问题而烦恼.其实这早就是个logo的问题而已了.这些作品是没老板做的也好,不是他做的也好.是偷来的也罢,是买来的也行.到底谁会真正的在意?
公司的形式本身就是对个人性的存在的一种怀疑.
没顶现在在做的工作早就超越了身份,地域政治,符号化等等常规的艺术创作范围.跟没顶讨论撞车,讨论是不是从卡特兰那里copy过来的,基本没什么意义.飞利浦的文章里概括得很好,没顶的作品都是披着商品外衣的概念性作品.而群众们还在为没顶的"商品"的数量,人员资产分配而担心,这点其实是没必要的.这样的担心反而帮了没老板.为他创造了光环.
乔布斯,马云都是老板,一个老板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为公司创造广告效应,早就是大家绞尽脑汁,争相模仿的公司推广方法,我们艺术界怎么还这么保守.
有一次采访,没老板自己也说他已经从一个躲在后面笑的人通过公司这个东西.背起了一些包袱,这是好事情,比我们大多数人要负责,这不是对别人或者社会负责,是对自己的信念负责.
公司的形式本身就是对个人性的存在的一种怀疑.
没顶现在在做的工作早就超越了身份,地域政治,符号化等等常规的艺术创作范围.跟没顶讨论撞车,讨论是不是从卡特兰那里copy过来的,基本没什么意义.飞利浦的文章里概括得很好,没顶的作品都是披着商品外衣的概念性作品.而群众们还在为没顶的"商品"的数量,人员资产分配而担心,这点其实是没必要的.这样的担心反而帮了没老板.为他创造了光环.
乔布斯,马云都是老板,一个老板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为公司创造广告效应,早就是大家绞尽脑汁,争相模仿的公司推广方法,我们艺术界怎么还这么保守.
有一次采访,没老板自己也说他已经从一个躲在后面笑的人通过公司这个东西.背起了一些包袱,这是好事情,比我们大多数人要负责,这不是对别人或者社会负责,是对自己的信念负责.
[quote]引用第25楼guest于2011-11-21 11:38:10发表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中肯!
麦金托什研发组的成员回忆说,“我们都知道关于史蒂夫乔布斯的一个笑话,如果你想要他同意你的一个想法,那你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他当时肯定不会同意。几个星期后,他会急匆匆地赶来告诉你,他...[/quote]
今天,个人和集体还有什么区别?
绝大多数的艺术家的个人其实是一种他人的灵魂附体.
[quote]引用第26楼guest于2011-11-21 11:45:41发表的:
大多数人,还在为艺术到底是谁做的这个问题而烦恼其实这早就是个logo的问题而已了这些作品是没老板做的也好,不是他做的也好是偷来的也罢,是买来的也行到底谁会真正的在意
公司的形式本身就是对个人性的存在的一种怀疑
没...[/quote]
重要的是没顶并没有真正改变什么对个人性存在的怀疑。只是用了别人的方式披了层外衣而已,而且这件外衣也是秀水和襄阳市场的2000代的旧款。不新鲜。现在赫斯特 村上隆 张洹都是这样工作滴。库哈斯也是这样工作滴。老了。
[quote]引用第28楼guest于2011-11-21 12:03:50发表的:
[quote]引用第26楼guest于2011-11-21 11:45:41发表的:
大多数人,还在为艺术到底是谁做的这个问题而烦恼其实这早就是个logo的问题而已了这些作品是没老板做的也好,不是他做的也好是偷...[/quote]
没顶好像没想改变这个东西,他们只是有效利用了大家强加给他们的这个思路.
毫无疑问,没顶现在是中国的最前沿!
没有人超越了他,只有人离开他,超越不了就回归好了,回归也是一种境界,等他自己太无聊了,就会觉得“回归”在艺术史的系统里也是一种超越了。
@汪建伟wjw:没顶最新的展览"意识形态的行动"有某种征兆__我们生活在共同体,但不是乡愁的倾诉,而是面对纠结。
@武华安:“纠结”一词可能是当代中国的浓缩。
@汪建伟WJW:无处逃离。
@徐伯欣:因为我们同处这个时代所以无处逃离,因为纠结所以需要“脱节”。
@没顶公司:有问题才有艺术
@黄含康 是对共同面对的问题埋置了个陷阱,观看陷阱本身和其俘虏到的问题。
@武华安:“纠结”一词可能是当代中国的浓缩。
@汪建伟WJW:无处逃离。
@徐伯欣:因为我们同处这个时代所以无处逃离,因为纠结所以需要“脱节”。
@没顶公司:有问题才有艺术
@黄含康 是对共同面对的问题埋置了个陷阱,观看陷阱本身和其俘虏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