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起来的回顾展“Maurizio Cattelan::All”
陈颖编译 来源:artspy艺术眼

马丁·基彭伯格被毁坏了的作品
近日,发生在德国的一次过分热心的清洁事件毁坏了一件价值69万英镑的艺术品——起因则是清洁工把它误当作了一件需要好好擦拭一番的“丑八怪”。被毁坏的作品是德国艺术家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1953-1997)的一件雕塑,它被借给了多特蒙德的Ostwall博物馆进行展示,结果却沦为了钢丝绒的牺牲品。
这件名为“当它开始从天花板上滴落时(When It Starts Dripping From the Ceiling)”的作品由一个橡胶水槽构成,它被放置在了一个用板条搭成的、摇晃不定的木塔下方。基彭伯格在水槽内漆上了一层油漆,用来代表蒸发了的雨水。基彭伯格把这件作品看作是艺术,而清洁工则把它看作是一次清洁挑战,试图让整个水槽看起来焕然一新。
该博物馆的一名发言人告诉记者说,这位女清洁工“将水槽四壁上的油漆都清理掉了”。“现在已经不能把它还原到之前的样子了,”发言人称,并且还说这件作品是一位私人藏家借给博物馆的,保险公司的估价为69万英镑。她表示之前已经告知了博物馆的清洁工需要与展出作品保持20cm的距离,但不清楚这名清洁工是否收到了通知。
如果基彭伯格现在能从坟墓里活过来,那么当他得知他不是唯一一个因清洁而被损坏了作品的艺术家时,也许他能感觉到些许安慰。1986年,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一块价值大约40万欧元的“油斑”被清洁工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中抹掉了。
幸运的是,至少基彭伯格的这件作品还没有被丢弃。2004年,泰特英国美术馆的一名清洁工把另一位德国艺术家——古斯塔夫·梅茨格(Gustav Metzger)的作品当成了垃圾,然后扔掉了它的一部分。这名清洁工没有意识到这个装着废弃报纸和硬纸板的塑料袋是某件作品的一部分而不是垃圾。这个袋子后来被找到了,只不过已经破得不能再进行展示了,于是梅茨格不得不用另一个袋子来替换它。
倒霉的不仅仅是德国艺术家。2001年,达明安·赫斯特发现他准备用来再现艺术家生活的一堆啤酒瓶、烟灰缸和咖啡杯不见了,后来才知道是一名看管人把它们扔了。

马丁·基彭伯格被毁坏了的作品
近日,发生在德国的一次过分热心的清洁事件毁坏了一件价值69万英镑的艺术品——起因则是清洁工把它误当作了一件需要好好擦拭一番的“丑八怪”。被毁坏的作品是德国艺术家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1953-1997)的一件雕塑,它被借给了多特蒙德的Ostwall博物馆进行展示,结果却沦为了钢丝绒的牺牲品。
这件名为“当它开始从天花板上滴落时(When It Starts Dripping From the Ceiling)”的作品由一个橡胶水槽构成,它被放置在了一个用板条搭成的、摇晃不定的木塔下方。基彭伯格在水槽内漆上了一层油漆,用来代表蒸发了的雨水。基彭伯格把这件作品看作是艺术,而清洁工则把它看作是一次清洁挑战,试图让整个水槽看起来焕然一新。
该博物馆的一名发言人告诉记者说,这位女清洁工“将水槽四壁上的油漆都清理掉了”。“现在已经不能把它还原到之前的样子了,”发言人称,并且还说这件作品是一位私人藏家借给博物馆的,保险公司的估价为69万英镑。她表示之前已经告知了博物馆的清洁工需要与展出作品保持20cm的距离,但不清楚这名清洁工是否收到了通知。
如果基彭伯格现在能从坟墓里活过来,那么当他得知他不是唯一一个因清洁而被损坏了作品的艺术家时,也许他能感觉到些许安慰。1986年,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一块价值大约40万欧元的“油斑”被清洁工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中抹掉了。
幸运的是,至少基彭伯格的这件作品还没有被丢弃。2004年,泰特英国美术馆的一名清洁工把另一位德国艺术家——古斯塔夫·梅茨格(Gustav Metzger)的作品当成了垃圾,然后扔掉了它的一部分。这名清洁工没有意识到这个装着废弃报纸和硬纸板的塑料袋是某件作品的一部分而不是垃圾。这个袋子后来被找到了,只不过已经破得不能再进行展示了,于是梅茨格不得不用另一个袋子来替换它。
倒霉的不仅仅是德国艺术家。2001年,达明安·赫斯特发现他准备用来再现艺术家生活的一堆啤酒瓶、烟灰缸和咖啡杯不见了,后来才知道是一名看管人把它们扔了。
@德国印象t:照片中这件艺术品是德国著名艺术家Martin Kippenberger的作品,价值80万欧元!这件艺术品昨天还在多特蒙德的博物馆展出,今天就没了,不是让人偷了,而是被博物馆的女清洁工误为垃圾给扔了!德媒报道了这起"意外",但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让普通人认出它是一个艺术品?80万欧损失由保险公司买单。

网友热议:
@余极: 这太有意思了,女淸洁工真不赖
@小丸子的琉璃岛:看了电视,这个作品叫"Wenn's anfängt durch die Decke zu tropfen" (当天花板开始漏水),所以艺术家在下面那个黑色橡胶盆上制作了一些石灰污渍。清洁女工是把那些污斑擦掉从而破坏了整件艺术品。讽刺的是,清洁公司规定,清洁人员不得离展品超过20厘米。但人家眼里根本没把这个当展品。
@林梢有青:徐冰也说,自杜尚把小便池搬进美术馆后,当代艺术家就开始注重解释作品但不注重作品本身。
@仰民:艺术不是看图说话、不是讲道理,更不是讲故事,它的魅力是不可言的。此事有趣之处在于各种读解可能性间的对话,这种差异使我们看到“物”的不确定性。使作品在无意之间超越了视觉范畴,你感受到的比你看、听到的要强烈得多,除了心里的触动,一切外在的表达都多余。这样一个偶然的超脱难道没有意思么?
@熊小默:这种事儿只让人高兴,因为证明了艺术就只应该属于精英。看看可悲的“占领美术馆”活动吧,瞎嚷嚷什么呀?诺,卢浮宫不是天天让平民占领么,排着队一窝蜂大步朝蒙娜丽莎冲去,路线坚定目不旁移,路过岩间圣母都不带停的。艺术民主,就不会有齐本博格,我怀疑四忍龟也不会叫那几个名字。

网友热议:
@余极: 这太有意思了,女淸洁工真不赖
@小丸子的琉璃岛:看了电视,这个作品叫"Wenn's anfängt durch die Decke zu tropfen" (当天花板开始漏水),所以艺术家在下面那个黑色橡胶盆上制作了一些石灰污渍。清洁女工是把那些污斑擦掉从而破坏了整件艺术品。讽刺的是,清洁公司规定,清洁人员不得离展品超过20厘米。但人家眼里根本没把这个当展品。
@林梢有青:徐冰也说,自杜尚把小便池搬进美术馆后,当代艺术家就开始注重解释作品但不注重作品本身。
@仰民:艺术不是看图说话、不是讲道理,更不是讲故事,它的魅力是不可言的。此事有趣之处在于各种读解可能性间的对话,这种差异使我们看到“物”的不确定性。使作品在无意之间超越了视觉范畴,你感受到的比你看、听到的要强烈得多,除了心里的触动,一切外在的表达都多余。这样一个偶然的超脱难道没有意思么?
@熊小默:这种事儿只让人高兴,因为证明了艺术就只应该属于精英。看看可悲的“占领美术馆”活动吧,瞎嚷嚷什么呀?诺,卢浮宫不是天天让平民占领么,排着队一窝蜂大步朝蒙娜丽莎冲去,路线坚定目不旁移,路过岩间圣母都不带停的。艺术民主,就不会有齐本博格,我怀疑四忍龟也不会叫那几个名字。
@理论车间后门: 这是一次更有意义的展示:越这样亵渎,就展示得越颠覆!痛快!格罗伊斯曾这样写到:如今,只有美术馆保安和派出所巡警在保卫当代艺术了,因为只有他们是还未听说过“艺术终结”了。
@理论车间后门: 如不是美术馆里的监视屏,门内的保安和门外的警察,观众是早就要动手动脚起来,将艺术品统统当成刍狗,当地板上的鞋合,踢来踢去了。其实,几乎所有人都想这样来对待艺术品了,连清洁工阿姨都这么大牌只有保安和警察是仍将他们知道的艺术史无前例艺术体制当着真。艺术的门面,如今是他们给撑着的了
@叶斯:商品逻辑不适用于当代艺术。如果一定要套用的话我认为当代艺术的使用价值只在艺术的展示环境中生效,并且只具有符号效用,而作为商品的艺术的价值与艺术家和艺术品无关,与艺术商人们的关系比较密切。艺术应该可以被反复制造反复展示反复拆除的,installation是可以被install和uninstall甚至delete的。
@理论车间后门:说得好!Installation就是用来install的,装置就是用来被我们再装置的。
@理论车间后门:不对,在当代艺术的这一说法下,所有在展中的作品,都是艺术作品,不在展示中的作品,哪怕曾经在展中是艺术作品,也都不是艺术作品了;它们是“艺术品”,意思是:它们像被拐卖的妇女,被买卖于市场中了。“艺术品”在我看来是贬义词。说一个展览上的作品是“艺术品”,这相当于说它在展示中还卖,这几乎是在说,它们在自己的婚礼上还在卖淫。你们说得好可怕耶!
@布丁Papa:转发此微博:不同意。曾经问过圈内人士相同问题,答曰:看他想表达什么。深以为是,再加一句:看他怎么表达。如果同意艺术是语言,则必然有语法,否则只是嚎叫。回到问题,没弄清前两个问题,直呼垃圾。武断! //@薛蛮子:你们同意吗 // @梅新育 :所谓当代艺术,本来就是垃圾的同义词
@理论车间后门: 如不是美术馆里的监视屏,门内的保安和门外的警察,观众是早就要动手动脚起来,将艺术品统统当成刍狗,当地板上的鞋合,踢来踢去了。其实,几乎所有人都想这样来对待艺术品了,连清洁工阿姨都这么大牌只有保安和警察是仍将他们知道的艺术史无前例艺术体制当着真。艺术的门面,如今是他们给撑着的了
@叶斯:商品逻辑不适用于当代艺术。如果一定要套用的话我认为当代艺术的使用价值只在艺术的展示环境中生效,并且只具有符号效用,而作为商品的艺术的价值与艺术家和艺术品无关,与艺术商人们的关系比较密切。艺术应该可以被反复制造反复展示反复拆除的,installation是可以被install和uninstall甚至delete的。
@理论车间后门:说得好!Installation就是用来install的,装置就是用来被我们再装置的。
@理论车间后门:不对,在当代艺术的这一说法下,所有在展中的作品,都是艺术作品,不在展示中的作品,哪怕曾经在展中是艺术作品,也都不是艺术作品了;它们是“艺术品”,意思是:它们像被拐卖的妇女,被买卖于市场中了。“艺术品”在我看来是贬义词。说一个展览上的作品是“艺术品”,这相当于说它在展示中还卖,这几乎是在说,它们在自己的婚礼上还在卖淫。你们说得好可怕耶!
@布丁Papa:转发此微博:不同意。曾经问过圈内人士相同问题,答曰:看他想表达什么。深以为是,再加一句:看他怎么表达。如果同意艺术是语言,则必然有语法,否则只是嚎叫。回到问题,没弄清前两个问题,直呼垃圾。武断! //@薛蛮子:你们同意吗 // @梅新育 :所谓当代艺术,本来就是垃圾的同义词
@施勇2010:类似这种事以前在杨赫特策划的第9届卡塞尔文献展也发生过。卡巴科夫在户外做的一个摹拟苏联时期的男女厕所,结果在还没正式开展时,有个工作人员真把这它当厕所了,进去解手,杨赫特得知后笑弯了腰
@何岸不怕:博伊斯的也出现过,当时的清洁工事后都吓哭了,她赔不起
@何岸不怕:博伊斯的也出现过,当时的清洁工事后都吓哭了,她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