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节泓:艺术界不应有“霸权”
作者:昆妮晴 来源:《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
冯梦波是国内最早一批接触新媒体艺术的,这其中50%因为他是一个艺术家,另外50%却是因为他是一个爱好电子游戏的宅男。

冯梦波的作品大多充满对未知的探索和对现实的调戏。
据冯梦波了解,自新世纪以来,国内的各个大学先后建立起了3000多个新媒体艺术班系,而他的第一个大型互动多媒体作品《私人照相簿》则诞生于1996年。
“第一代比较原始、比较幼稚。从第一个菜单开始,因为它综合了三代,我的祖父母、我的父母和我。当时最早创设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把我们家所有的收藏如照片、声音、杂物进行记录,变成一个电子媒体。我认为物理地保持这些物品是有难度的,如果能够用数字化把它保存下来,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个礼物。最早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但是当我开始系统地把收藏进行分析、归类、记录时,变得非常有感情。然后我就在想,相信很多人会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等于是把自己私人的收藏公布给大家看这样一个效果。”
对于一个1993年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的冯梦波来说,比《私人照相簿》更早的则是一些更为简陋的电子幻灯片,在没有资源和同行交流的情况下自娱自乐着,等到三四年之后开始有了些做多媒体的专业软件之后,他才开始真正上手,也开始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前些年,国内艺术圈还不太认新媒体艺术,不拿这东西当回事儿,所以冯梦波在国内的展览也很少。不过现在,如果没有几个新媒体的作品“撑场面”,没有几个博览会会自称“当代”,而让冯梦波真正被国内艺术圈“认可”的则是在尤伦斯展出的《长征:重启》。这件作品是一个真正的互动游戏,设置的八个投影仪让中央甬道的每一面墙都被冯梦波设置的游戏画面所填充,走在其中的观众成了主角。《长征:重启》融合了艺术家早期绘画和新媒体创作的元素。作品透过复杂的传感和投影系统与参与游戏的观众形成互动,参与游戏者,即观众在暗化处理后的空间内“遭遇”游戏情景中的种种障碍和挑战。这件作品对于冯梦波的艺术实践经历来说,15年的时间,他以这样一种戏谑的方式,诉说了中国的近代史及当代现状,而这件作品因为太过“史诗般的”,也落到了被MoMA收藏的“下场”。
“冯梦波2012”听上去特别超现实,不过了解作品之后,会去掉不少因为过于兴奋而产生的惶恐的感觉。《真人快打》是把艺术家及其亲朋好友作为主角的格斗游戏装置。
所有人物都以真实身份出场,通过激烈的搏击体现出丰富的个性和幽默感。每个角色用逾千张序列照片捕捉了28套规定动作,8比特的色彩和音效处理赋予这款游戏强烈的复古面貌,精选的80年代流行音乐更加深了这种怀旧感。
两名观众可以同时操纵街机游戏摇杆,自由选择自己偏爱的角色对战。作为李小龙和《街霸》(Street Fighter, Capcom出品)的崇拜者,艺术家的本意是试图发现人在运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武器的条件下,本能地表现出的一切经历、情感和价值观。在这里格斗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格斗达到一个创作者和观众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境界。冯梦波将把今日美术馆的大厅戏剧性地变为北京的城乡接合部,运用幻影成像技术(Holovision)给这个游戏一个开阔的舞台。
《Q2012》是获奖的跳舞毯电子游戏装置《阿Q》的新篇章。异于《阿Q》的纯粹的暴力美学,冯梦波在新作中设计了一个和手机融为一体的裸女,她唯一的武器是一束玫瑰。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旋律中,原始的射击游戏引擎(雷神之锤,Quake III Arena,id软件出品)驱动的是一个永无终止的互动的舞蹈,死亡幻变为一个缓慢盛开的玫瑰花园。观众将以跳舞毯操控这个慢镜头的游戏,创造出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舞蹈。
自2007年以后,冯梦波开始创作《乱码山水》系列绘画,试验用三维技术破解并重构中国古代艺术传统,并于2009年起通过《一比特》和《不太晚》,从不同角度探索书法艺术的可能性。艺术家痛感书法在电脑日兴后的衰落,亦不满现当代的书法试验与绘画趋同。他认为书法的本质是字体,一味追求材料趣味和偶发是末节。在打字代替日常书写的今天和未来,只有电脑字体才能在书法家和读者之间建立桥梁。本次展览的《视力表》就是运用他最新创作的两款字体(点阵冯和矢量冯)印制的,其用意是用数字化来加速风化的过程,使字体像古代碑帖拓本一样仅保留最基本的因素,在可读和不可读之间找到某个节点。这是一个用软件参数精确设定认读和书写的美学试验。这两款字体将由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在《梦波2012》的开幕式上荣誉推出,并开放对个人用途的免费下载。
冯梦波2012,今日美术馆,10月23日至11月7日
冯梦波是国内最早一批接触新媒体艺术的,这其中50%因为他是一个艺术家,另外50%却是因为他是一个爱好电子游戏的宅男。

冯梦波的作品大多充满对未知的探索和对现实的调戏。
据冯梦波了解,自新世纪以来,国内的各个大学先后建立起了3000多个新媒体艺术班系,而他的第一个大型互动多媒体作品《私人照相簿》则诞生于1996年。
“第一代比较原始、比较幼稚。从第一个菜单开始,因为它综合了三代,我的祖父母、我的父母和我。当时最早创设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把我们家所有的收藏如照片、声音、杂物进行记录,变成一个电子媒体。我认为物理地保持这些物品是有难度的,如果能够用数字化把它保存下来,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个礼物。最早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但是当我开始系统地把收藏进行分析、归类、记录时,变得非常有感情。然后我就在想,相信很多人会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等于是把自己私人的收藏公布给大家看这样一个效果。”
对于一个1993年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的冯梦波来说,比《私人照相簿》更早的则是一些更为简陋的电子幻灯片,在没有资源和同行交流的情况下自娱自乐着,等到三四年之后开始有了些做多媒体的专业软件之后,他才开始真正上手,也开始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前些年,国内艺术圈还不太认新媒体艺术,不拿这东西当回事儿,所以冯梦波在国内的展览也很少。不过现在,如果没有几个新媒体的作品“撑场面”,没有几个博览会会自称“当代”,而让冯梦波真正被国内艺术圈“认可”的则是在尤伦斯展出的《长征:重启》。这件作品是一个真正的互动游戏,设置的八个投影仪让中央甬道的每一面墙都被冯梦波设置的游戏画面所填充,走在其中的观众成了主角。《长征:重启》融合了艺术家早期绘画和新媒体创作的元素。作品透过复杂的传感和投影系统与参与游戏的观众形成互动,参与游戏者,即观众在暗化处理后的空间内“遭遇”游戏情景中的种种障碍和挑战。这件作品对于冯梦波的艺术实践经历来说,15年的时间,他以这样一种戏谑的方式,诉说了中国的近代史及当代现状,而这件作品因为太过“史诗般的”,也落到了被MoMA收藏的“下场”。
“冯梦波2012”听上去特别超现实,不过了解作品之后,会去掉不少因为过于兴奋而产生的惶恐的感觉。《真人快打》是把艺术家及其亲朋好友作为主角的格斗游戏装置。
所有人物都以真实身份出场,通过激烈的搏击体现出丰富的个性和幽默感。每个角色用逾千张序列照片捕捉了28套规定动作,8比特的色彩和音效处理赋予这款游戏强烈的复古面貌,精选的80年代流行音乐更加深了这种怀旧感。
两名观众可以同时操纵街机游戏摇杆,自由选择自己偏爱的角色对战。作为李小龙和《街霸》(Street Fighter, Capcom出品)的崇拜者,艺术家的本意是试图发现人在运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武器的条件下,本能地表现出的一切经历、情感和价值观。在这里格斗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格斗达到一个创作者和观众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境界。冯梦波将把今日美术馆的大厅戏剧性地变为北京的城乡接合部,运用幻影成像技术(Holovision)给这个游戏一个开阔的舞台。
《Q2012》是获奖的跳舞毯电子游戏装置《阿Q》的新篇章。异于《阿Q》的纯粹的暴力美学,冯梦波在新作中设计了一个和手机融为一体的裸女,她唯一的武器是一束玫瑰。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旋律中,原始的射击游戏引擎(雷神之锤,Quake III Arena,id软件出品)驱动的是一个永无终止的互动的舞蹈,死亡幻变为一个缓慢盛开的玫瑰花园。观众将以跳舞毯操控这个慢镜头的游戏,创造出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舞蹈。
自2007年以后,冯梦波开始创作《乱码山水》系列绘画,试验用三维技术破解并重构中国古代艺术传统,并于2009年起通过《一比特》和《不太晚》,从不同角度探索书法艺术的可能性。艺术家痛感书法在电脑日兴后的衰落,亦不满现当代的书法试验与绘画趋同。他认为书法的本质是字体,一味追求材料趣味和偶发是末节。在打字代替日常书写的今天和未来,只有电脑字体才能在书法家和读者之间建立桥梁。本次展览的《视力表》就是运用他最新创作的两款字体(点阵冯和矢量冯)印制的,其用意是用数字化来加速风化的过程,使字体像古代碑帖拓本一样仅保留最基本的因素,在可读和不可读之间找到某个节点。这是一个用软件参数精确设定认读和书写的美学试验。这两款字体将由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在《梦波2012》的开幕式上荣誉推出,并开放对个人用途的免费下载。
冯梦波2012,今日美术馆,10月23日至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