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图境 王海川+谢冰鑫作品展16:00,22/10/2011
陈颖编译 来源:artspy艺术眼
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8年来的首场伦敦个展近日在Victoria Miro画廊开幕,展览将特别呈现阿提肯的多频道影像装置作品“Black Mirror”,以及一些以墙面和地板为基础的雕塑和灯箱作品等。

1968 (Broken), 2011
在画廊的一层展厅中,观众可以欣赏到一系列以灯箱和墙面为依托的文字作品,它们利用了后流行与极简主义延续下来的传统。以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数字或是日期为主要意象——比如“一(One)”、“乌托邦(Utopia)”、“动乱(Riot)”、“1968”、“1980”等——这些作品改造了标志系统的商业化倾向,以此来强调语言和图象凝聚到一起时的文化力量。
二层展厅则展示了影像装置“Black Mirror”,它探索了一个游牧人群体的故事,故事的大环境则定在了充满现代气息的旷野中:一片由充斥在有形世界中的电话、电子讯息以及虚拟文档构建而成的领域。它描绘了一群作为社会产物的人,他们在信息和过度饱和的变化中迷失了方向。视频中的角色用速记法来行动,用快速的脉冲进行交流,他们旅行到很远的地方只为进行短暂的会面,然后迅速地分开。

Riot, 2011
虽然阿提肯的艺术实践有着复杂的韵律,但它最终还是源自大千世界。他把整个世界看作是他的工作室,将各种体验中狂热的碎片结合到一起,创造出了一片新的境地——他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在其中找到固定点,体验一种连接感。

Black Mirror, 2011, installation view

Black Mirror, 2011, installation view

Black Mirror, 2011, Still

Black Mirror, 2011, Still

Black Mirror, 2011, Still

Black Mirror, 2011, Still
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8年来的首场伦敦个展近日在Victoria Miro画廊开幕,展览将特别呈现阿提肯的多频道影像装置作品“Black Mirror”,以及一些以墙面和地板为基础的雕塑和灯箱作品等。

1968 (Broken), 2011
在画廊的一层展厅中,观众可以欣赏到一系列以灯箱和墙面为依托的文字作品,它们利用了后流行与极简主义延续下来的传统。以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数字或是日期为主要意象——比如“一(One)”、“乌托邦(Utopia)”、“动乱(Riot)”、“1968”、“1980”等——这些作品改造了标志系统的商业化倾向,以此来强调语言和图象凝聚到一起时的文化力量。
二层展厅则展示了影像装置“Black Mirror”,它探索了一个游牧人群体的故事,故事的大环境则定在了充满现代气息的旷野中:一片由充斥在有形世界中的电话、电子讯息以及虚拟文档构建而成的领域。它描绘了一群作为社会产物的人,他们在信息和过度饱和的变化中迷失了方向。视频中的角色用速记法来行动,用快速的脉冲进行交流,他们旅行到很远的地方只为进行短暂的会面,然后迅速地分开。

Riot, 2011
虽然阿提肯的艺术实践有着复杂的韵律,但它最终还是源自大千世界。他把整个世界看作是他的工作室,将各种体验中狂热的碎片结合到一起,创造出了一片新的境地——他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在其中找到固定点,体验一种连接感。

Black Mirror, 2011, installation view

Black Mirror, 2011, installation view

Black Mirror, 2011, Still

Black Mirror, 2011, Still

Black Mirror, 2011, Still

Black Mirror, 2011, St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