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进入画廊将带来什么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369   最后更新:2011/08/22 19:16:39 by clclcl
[楼主] babyqueen 2011-08-22 19:16:39
作者:陈颖 来源: 《画廊》

记者:香格纳作为参加巴塞尔艺博会的老牌画廊,不知今年参加巴塞尔和往年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劳伦斯·何浦林:众所周知,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是全球最重要的艺博会之一,作为国际舞台上相对较为成熟的艺博会,巴塞尔每次都能吸引全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各大美术馆馆长及策划人、画廊、艺术爱好者等等慕名而来,聚集于巴塞尔这座小城。基本上来说,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是非常稳定的。

  记者:以您的经验而言,香格纳为什么能早期就加入到巴塞尔?并且能一直延续参加?

  劳伦斯·何浦林:香格纳从1996年就开始以推广中国当代艺术为宗旨。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去执行发掘好的艺术及艺术家,做好的展览。这些年来,与我们一起成长起来的艺术家都已经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大放光芒。我们也非常荣幸能在2000年就受邀去参加巴塞尔博览会,并且能一直延续至今。

  记者:以您的经验来说,巴塞尔的标准是成立了3年以上的画廊才能参加,除了这个基本要求之外,还有哪些潜规则?

  劳伦斯·何浦林:巴塞尔一直以他们高标准的筛选而闻名于世,这保证了总体参展艺术品的质量。除了“成立3年”这条标准衡量画廊运营稳定性外,关键还在于该画廊是否做过有影响的展览或代理优秀的艺术品。

  记者:艺博会的标准是西方人制定的,要想进入这个系统,必须符合他们的要求,中国画廊到目前为止,每年最多也只有4个画廊进入,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还是他们有偏颇?

  劳伦斯·何浦林:本身这个艺术博览会是在欧洲举行,相对而言,他们对中国的一些艺术作品跟艺术家了解的机会就会比较小,作为画廊来说,应该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才是正确的方法。

  记者:巴塞尔全球扩张的势头猛烈,它的这种模式是否代表着西方的话语权?对于西方紧握话语权,中国画廊应如何应对?又有何种启示?

  劳伦斯·何浦林:只能说巴塞尔是个相对非常成熟的博览会,博览会本身是一个把作品比较集中地向收藏者展示的平台。现在各地也都有博览会,这跟画廊并不冲突。作为画廊,我们应该注意抓好自己的定位,有好的艺术作品,做有意思的展览。

  记者: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当中国画廊或者艺术家具备这种国际性,是否有变成西方模式的嫌疑?您作为经常往返中西方的经纪人,如何看待“中国艺术跟在西方后面,还在复制他们”这种声音?

  劳伦斯·何浦林:艺术离不开生活,特别现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非常有自己的特色,不存在复制的问题,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跟表现手法。作为画廊,应该努力把好的艺术作品让更多世人知晓,这才是关键,没必要去花过多的时间来分析模式问题。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