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布莱克:“不要称我的艺术带有女性气质”
作者:Ken Johnson(陈颖编译) 来源:artspy艺术眼
在纽约新美术馆的第四层,电梯门一打开就能看到一张放大的老照片,它几乎覆盖了一面4英尺长的墙壁,照片拍下了德国军队看守集中营犯人的场景,背景隐约可见奥斯维辛那熟悉的大门。从电梯上走下来,你会踏上一条高低不平的木板路。在左方,毫无遮蔽的铝制立柱会使人产生一种亲自走进了集中营的感觉。继续往右走的话,你会被带到一个宽阔敞亮的展厅中,那里正在展出古斯塔夫·梅茨格(Gustav Metzger)的个展“Historic Photographs”。

Installation View
在展厅一角,陈旧而且破损了的砖块堆放在一张拍摄了一些妇女和小孩的照片前。照片中,他们的手臂都高高举起,一些配备了来复枪的德国士兵正在监视他们。在另一个处,一个用混凝土砖块砌成的构造物将另一张照片遮挡了起来。而根据墙上的标签介绍,这张照片拍下了一名消防队员在1995年的俄克拉荷马州城市爆炸中拯救一个受伤的小孩。更远处,一片竹制窗帘遮盖着一幅拍摄于1972年的、越南南方共和国里难民儿童的照片。展厅中有一张照片几乎完全看不见,墙上的标签介绍说它拍摄了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它被两张焊接在一起的钢板密封了起来。展厅的另一角展出了两张壁画式照片:其中一张拍下了装模作样的德国士兵,而另一张则拍下了集中营里数以千计的鬼魅般的犯人。这件作品的名字十分直接——“恐怖行动与压迫(Terror and Oppression)”。

Liquidation of the Warsaw Ghetto, April 19–28 1943, 1995/2009
展厅中间的地板上铺着一张黄色的防水布,于是我向年轻的工作人员询问下面盖着的是什么。他解释说艺术家希望观众能够从防水布下面爬过去亲自找到答案,并且体验一下“在公共场合中受到羞辱的感觉”。当我爬进去时,我看到了一大幅照片,照片拍摄了1938年的维也纳,一群人正在希特勒青年团成员的指导下跪着擦洗一条街道。你也许还有印象,纳粹强迫犹太人佩戴的袖章就正是黄色的。

To Crawl Into – Anschluss, Vienna, March 1938, 1996/2011

Installation View
这是85岁的古斯塔夫·梅茨格第一次在美国的博物馆里举办自己的个展,无论怎样形容展出作品的直率、压抑、老旧都不为过。梅茨格并不打算斥责我们对描绘或是使人想起残暴事件的照片的麻木,这也不是艺术家想要承担的责任。在过去的30年中,有许多像这样从政治上关注文化的艺术家——例如安迪·沃霍尔、阿德里安·派珀(Adrian Piper)、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ksi)以及阿尔弗莱多(Alfredo Jaar)等等。而梅茨格的作品则带有异乎寻常的压迫力。
巧合的是,下东区的e-flux也正在展出梅茨格的展览“Mass Media:Today and Yesterday”,这是由数千份堆叠在一起的旧报纸构成的。他同时还邀请观众从报纸上剪下与“信贷危机”、“废止”、“我们现在生活的方式”等相关的内容贴到墙上。如果说这听起来像是高中公民学课的项目,那么它看起来也的确是这样的。

Kill the Cars, Camden Town, London 1996, 1996/2011
作为在大屠杀中遭到迫害的波兰犹太人的后代,梅茨格在1939年时从他的出生城市——纽伦堡逃到了英国。他在20世纪50年代时开始创作画作;50年代末,他发表了一份名为“Auto-Destructive Art”的声明,称如果用艺术来隐喻现代世界中的暴力的话,那么就是自取毁灭。在60年代的伦敦,梅茨格又出现在了先锋派艺术创作与政治激进主义的活动领域里。在70年代末期,梅茨格构想出了一个名为“The Years Without Art — 1977-1980”的项目,提议所有的艺术家停止艺术创作3年。在接下来的25年里,艺术界里很少有梅茨格的消息,近年来又突然被国际上的策展人重新发现了,参加了2007年的Munster Sculpture Project、2008年的横滨三年展、2009年的泰特三年展、2010年的圣保罗双年展等。另外,伦敦蛇形画廊在2009年还举办了梅茨格的“1959-2009作品回顾展”,当时的组织者之一Hans Ulrich Obrist,近日被《艺术评论》杂志评选为国际艺术界最具影响力人物的第二名(2009年时他是第一名)。这样的巧合,会使得不明就里的纽约观众认为新美术馆的策展人Massimiliano Gioni——他担任了2010年光州双年展的艺术总监,梅茨格也是参展艺术家之一——通过组织一场鲜为人知的欧洲艺术家的展览来证明其眼光的独特性。
老实说,我有点感到困惑了。国际艺术界里的知识分子怎么会欣赏这种政治角度陈腐、道德上恃强欺弱、美学价值不足的作品?难道新美术馆的观众正如这场展览假定的那样愚蠢吗?难道任何一件与大屠杀有关的欧洲艺术品必定都是重要的?最后,我想知道的是,这种极其轻视观众的展览是为什么样的目的、又是为了谁的利益在服务?
在纽约新美术馆的第四层,电梯门一打开就能看到一张放大的老照片,它几乎覆盖了一面4英尺长的墙壁,照片拍下了德国军队看守集中营犯人的场景,背景隐约可见奥斯维辛那熟悉的大门。从电梯上走下来,你会踏上一条高低不平的木板路。在左方,毫无遮蔽的铝制立柱会使人产生一种亲自走进了集中营的感觉。继续往右走的话,你会被带到一个宽阔敞亮的展厅中,那里正在展出古斯塔夫·梅茨格(Gustav Metzger)的个展“Historic Photographs”。

Installation View
在展厅一角,陈旧而且破损了的砖块堆放在一张拍摄了一些妇女和小孩的照片前。照片中,他们的手臂都高高举起,一些配备了来复枪的德国士兵正在监视他们。在另一个处,一个用混凝土砖块砌成的构造物将另一张照片遮挡了起来。而根据墙上的标签介绍,这张照片拍下了一名消防队员在1995年的俄克拉荷马州城市爆炸中拯救一个受伤的小孩。更远处,一片竹制窗帘遮盖着一幅拍摄于1972年的、越南南方共和国里难民儿童的照片。展厅中有一张照片几乎完全看不见,墙上的标签介绍说它拍摄了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它被两张焊接在一起的钢板密封了起来。展厅的另一角展出了两张壁画式照片:其中一张拍下了装模作样的德国士兵,而另一张则拍下了集中营里数以千计的鬼魅般的犯人。这件作品的名字十分直接——“恐怖行动与压迫(Terror and Oppression)”。

Liquidation of the Warsaw Ghetto, April 19–28 1943, 1995/2009
展厅中间的地板上铺着一张黄色的防水布,于是我向年轻的工作人员询问下面盖着的是什么。他解释说艺术家希望观众能够从防水布下面爬过去亲自找到答案,并且体验一下“在公共场合中受到羞辱的感觉”。当我爬进去时,我看到了一大幅照片,照片拍摄了1938年的维也纳,一群人正在希特勒青年团成员的指导下跪着擦洗一条街道。你也许还有印象,纳粹强迫犹太人佩戴的袖章就正是黄色的。

To Crawl Into – Anschluss, Vienna, March 1938, 1996/2011

Installation View
这是85岁的古斯塔夫·梅茨格第一次在美国的博物馆里举办自己的个展,无论怎样形容展出作品的直率、压抑、老旧都不为过。梅茨格并不打算斥责我们对描绘或是使人想起残暴事件的照片的麻木,这也不是艺术家想要承担的责任。在过去的30年中,有许多像这样从政治上关注文化的艺术家——例如安迪·沃霍尔、阿德里安·派珀(Adrian Piper)、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ksi)以及阿尔弗莱多(Alfredo Jaar)等等。而梅茨格的作品则带有异乎寻常的压迫力。
巧合的是,下东区的e-flux也正在展出梅茨格的展览“Mass Media:Today and Yesterday”,这是由数千份堆叠在一起的旧报纸构成的。他同时还邀请观众从报纸上剪下与“信贷危机”、“废止”、“我们现在生活的方式”等相关的内容贴到墙上。如果说这听起来像是高中公民学课的项目,那么它看起来也的确是这样的。

Kill the Cars, Camden Town, London 1996, 1996/2011
作为在大屠杀中遭到迫害的波兰犹太人的后代,梅茨格在1939年时从他的出生城市——纽伦堡逃到了英国。他在20世纪50年代时开始创作画作;50年代末,他发表了一份名为“Auto-Destructive Art”的声明,称如果用艺术来隐喻现代世界中的暴力的话,那么就是自取毁灭。在60年代的伦敦,梅茨格又出现在了先锋派艺术创作与政治激进主义的活动领域里。在70年代末期,梅茨格构想出了一个名为“The Years Without Art — 1977-1980”的项目,提议所有的艺术家停止艺术创作3年。在接下来的25年里,艺术界里很少有梅茨格的消息,近年来又突然被国际上的策展人重新发现了,参加了2007年的Munster Sculpture Project、2008年的横滨三年展、2009年的泰特三年展、2010年的圣保罗双年展等。另外,伦敦蛇形画廊在2009年还举办了梅茨格的“1959-2009作品回顾展”,当时的组织者之一Hans Ulrich Obrist,近日被《艺术评论》杂志评选为国际艺术界最具影响力人物的第二名(2009年时他是第一名)。这样的巧合,会使得不明就里的纽约观众认为新美术馆的策展人Massimiliano Gioni——他担任了2010年光州双年展的艺术总监,梅茨格也是参展艺术家之一——通过组织一场鲜为人知的欧洲艺术家的展览来证明其眼光的独特性。
老实说,我有点感到困惑了。国际艺术界里的知识分子怎么会欣赏这种政治角度陈腐、道德上恃强欺弱、美学价值不足的作品?难道新美术馆的观众正如这场展览假定的那样愚蠢吗?难道任何一件与大屠杀有关的欧洲艺术品必定都是重要的?最后,我想知道的是,这种极其轻视观众的展览是为什么样的目的、又是为了谁的利益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