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的艺术展览会如此泛滥?转
发起人:复印机  回复数:2   浏览数:2220   最后更新:2006/10/03 14:52:16 by
[楼主] 淡如痰 2006-10-03 04:51:54
人们误以为艺术作品和日常语言中的语词一样是携带意义的。误以为作品是这些意义的图像,甚至也误以为作者所处的现实、所拥有的情感和观念就是它的意义。“意义”这样一个来自语言哲学的词语,在艺术理论中被胡乱借用,混淆了“价值”与“意思”。这成为混乱不堪的艺术理论的祸根。
在后效主义的思路中,作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拥有改变现有局面的能力,它是由它即将产生的效果而被选择的。效果是在作品构造完成之后才形成的,所以称之为“后效”。

意义是在作品之前就已经存在于的,它存在于整个社会释读的语法框架中,存在于人们的习惯之中,这些都是先于创作而存在的。这个之前和之后的差别,是最为根本的差别。
被错误理论误导的艺术家,经常用作品出现之前的理由来作为作品的依据:作者声称他已经用作品“意指”了他所说的那些“意义”,我们不知道他的意指到底有没有瞄准,我们不知道他自己的“意指”到底能不能成为别人的“意义”。我们也不知道作品的最终形态所似乎表达出来的意思,是不是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事实上这必然要陷入作品和意义的循环论证。我们必然要猜测作品的原义,我们必然会在各种各样的解读之间拿不定主意,我们必然会要求作者本人,或者一个“权威”的批评家来进行阐释。
一件有“理由”的作品不一定有效果,相反,一个有效果的作品不见得一定说得清楚理由,这就是我们的“理由无效律”。在我们的课堂上,某位同学提出一个方案,他必须陈述这个方案所预期达到的效果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细节,我们要求他不得陈述理由。
在“后效主义”中,正因为我们是依据作品实施之后的效果来评估作品的价值的,所以这个价值才是可评估的。作品实施之后,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作者自己心里是有数的,绝大多数明眼人心里也是有数的。作品所预期的效果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一些差别,作者的预期会有得到证实的时候,也会有得到证伪的时候。作者很容易找到一个他自己所能接受的生效范围。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作者的工作看作是一种“试错”:在创作之前,在作者的身上是有一些东西,那是一些想要打动人,想要达到效果的意图。作者猜测:面对如此这般的观众群,我如果如此这般地做,可能会产生如此那般的效果。他的这些猜测依据的是他对观众的人性的了解,依据的是它对他所使用的材料的物性的了解,他对他的作品将要投放进去的整个局面的了解。
这些猜测有可能是正确的,作品就如期生效。
这些猜测的判断有误,或者实现这些猜想的实施操作有误,作品便不能生效,这时候作者的猜测被证伪了。艺术家应该回到他的工作室里面继续修改他的作品,推敲他的手法,直到作品生效为止。
猜测所依据的观众的人性、材料的物性都是相对稳定而可以共享的,所以后效是否生效,或者如此生效比那么生效更强烈,这都是可以评估,有目共睹的。后效主义的确定性,是建立在人性和无形的确定性之上的。
我所应该考虑的是,我这样做能达到什么效果?这是不是最有效的办法?
在“作品表达意义”的模式里面,作品总是表达着意义,因为意义已经先于作品而存在了。这种理论的捍卫者可以说,不过,意义也有没有被准确表达的时候,所以还是可以比较出,这样表达比那样表达更好一点。但是,那样表达虽然没有准确地指向原有的意义,但他作为一种表达,不也已经表达了另外一种意义吗?
所以,受到这些理论误导的,以“表达”意义为工作目标的艺术家,总是不会回头去修改作品,总是因为他的意义被错误领会而焦虑,总是在忙着在作品之外,进一步阐释:自己进行阐释或者找人帮着阐释。别人看了没感觉,他们却说:“你误解我了,我的意思其实是什么什么”。这样的艺术家难道不是很可笑?他们的创作是不存在失手的,是不会犯错误的。
而我相信,只有当一个行为是可能出错的行为,它才可能是创造性的行为。蜘蛛凭着本能结网,蜘蛛结网从来不会出错。人类盖房子却可能出错。
有“意义”,就有理解的问题,误解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所以也就有阐释的问题了,同时批评家就有饭吃了。因为你做了一个作品,人家可能产生了误解,或者人家可能不懂,懂不懂的问题出现了。观众和作品之间就需要一个中介,批评家这个行当随之产生。
从法国南部的洞窟壁画开始人类已经搞了几万年的艺术了,作为阐释者批评家的出现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样的阐释出现之前,古代的艺术一直生效的很好,可见这样的阐释远没有什么必要。中国古代的艺术只讲品鉴,也一样生效的很好。
[沙发:1楼] 口黑口黑 2006-02-22 02:14:41
邱志杰的文字,是难得主动吸引读者,并且读起来很有滋味,还读得懂的文章!

顶邱志杰!
[板凳:2楼] guest 2006-02-22 02:17:34
老邱说得很有道理,啥时候这么对着自己呀就牛逼了。



[地板:3楼] 然而 2006-02-22 03:14:07
一篇好文章!
[4楼] 职业顶贴帅哥 2006-02-22 16:51:45
今天开始我的理想除了消灭0回复,还要顶起学术贴,谁叫谈学术的人少啊!
我是职业顶贴的帅哥! 大家伙儿都很喜欢我! 我们的理想是————消灭O回复!!!
[5楼] 不独立策展人 2006-02-22 18:28:50
如果揣度你所预设人群的心思,成为了一件作品成立的最大因素的时候,那么如何解释那些跨时代的作品?这些即定人群的水平,就成为了艺术作品的水平,比如去长征时,就要剪纸和画农民画,去为你死,就要超时空飞碟或者卖弄东方主义."生效"似乎总有一些"艺术功利论"和"媚俗"的味道,不管媚的是哪个"俗".如何看待广州人决心作个永不成功的艺术家?
[6楼] ███的祖宗 2006-02-22 18:27:09
[quote]下面是引用不独立策展人于2006-02-23 02:16发表的:
如果揣度你所预设人群的心思,成为了一件作品成立的最大因素的时候,那么如何解释那些跨时代的伟大作品?"生效"似乎总有一些"艺术功利论"的味道,如何看待那些决心永不"生效"的艺术家?[/quote]



奥,通俗和片面的来说是不是就和艺术的体制产生了关系,一个是职业的艺术家,另一种是非职业艺术家。主观方向不同吧。
[7楼] 我不是金锋 2006-02-22 18:33:27
老邱的是将为特跟思谈的哲学与艺术结合十分好的人,为特跟思谈说,幽默不是一种心情,而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然而他主要关注语言与艺术之间的关系,通过逻辑形式来分析各种科学命题,即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的可信程度。然而为特跟思谈晚年将逻辑语言转向语言本身,力图揭示语言用法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为特跟思谈的退步,个人意见!
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______为特跟思谈
[8楼] 不独立策展人 2006-02-22 18:33:38
[quote]下面是引用███的祖宗于2006-02-23 02:27发表的:




奥,通俗和片面的来说是不是就和艺术的体制产生了关系,一个是职业的艺术家,另一种是非职业艺术家。主观方向不同吧。[/quote]


或者应该说是"职业化"的艺术家和"非职业化"的艺术家.
[9楼] ███的祖宗 2006-02-22 18:35:10
[quote]下面是引用不独立策展人于2006-02-23 02:33发表的:



或者应该说是"职业化"的艺术家和"非职业化"的艺术家.[/quote]

yes,
[10楼] 我不是金锋 2006-02-22 18:35:26
[quote]下面是引用不独立策展人于2006-02-23 02:28发表的:
如果揣度你所预设人群的心思,成为了一件作品成立的最大因素的时候,那么如何解释那些跨时代的作品?这些即定人群的水平,就成为了艺术作品的水平,比如去长征时,就要剪纸和画农民画,去为你死,就要超时空飞碟或者卖弄东方主义."生效"似乎总有一些"艺术功利论"和"媚俗"的味道,不管媚的是哪个"俗".如何看待广州人决心作个永不成功的艺术家?[/quote]

觉得你说的不错!然而你的思路太狭窄了些!
[11楼] 不独立策展人 2006-02-22 18:42:08
维特也说"凡可说的,都可以说清楚",艺术肯定说不清,但不是都在说?
[12楼] ███的祖宗 2006-02-22 18:44:18
[quote]下面是引用我不是金锋于2006-02-23 02:35发表的:


觉得你说的不错!然而你的思路太狭窄了些![/quote]


可能说得是个思路的出发点或者方向,往后怎么走,是放剪纸或者放飞碟,那已经是和这个思路的关系已经不大了,那是选择材料的问题。这个思路只是可能最多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他不负责把作品做好的责任的。
[13楼] ███的祖宗 2006-02-22 18:44:58
[quote]下面是引用不独立策展人于2006-02-23 02:42发表的:
维特也说"凡可说的,都可以说清楚",艺术肯定说不清,但不是都在说?[/quote]


艺术其实是可说可不说得,都行,每个人的轨迹不同。
[14楼] ███的祖宗 2006-02-22 18:47:56
[quote]下面是引用不独立策展人于2006-02-23 02:28发表的:
如果揣度你所预设人群的心思,成为了一件作品成立的最大因素的时候,那么如何解释那些跨时代的作品?这些即定人群的水平,就成为了艺术作品的水平,比如去长征时,就要剪纸和画农民画,去为你死,就要超时空飞碟或者卖弄东方主义."生效"似乎总有一些"艺术功利论"和"媚俗"的味道,不管媚的是哪个"俗".如何看待广州人决心作个永不成功的艺术家?[/quote]


只谈最后一句话,广州人决心做个永不成功的艺术家,要说这个其实也挺“艺术功利伦”和“媚俗”的。但个人认为有这两点不是最重要的。可能重要的是这么做的自我认同和在过程中的自我肯定及不断的确认。
[15楼] 不独立策展人 2006-02-22 18:51:44
如果不负责把作品做好,大概就没办法上课了~
[16楼] ███的祖宗 2006-02-22 18:53:32
差艺术家不见得是差老师
[17楼] 不独立策展人 2006-02-22 18:57:47
这么说也挺玄的,比如说芙蓉姐姐和胡戈是个极其"生效"的个案,但明显是预设失败的典型.
[18楼] ███的祖宗 2006-02-22 18:59:04
[quote]下面是引用不独立策展人于2006-02-23 02:57发表的:
这么说也挺玄的,比如说芙蓉姐姐和胡戈是个极其"生效"的个案,但明显是预设失败的典型.[/quote]


他们是实验文化,和实验艺术还是有点区别的
[19楼] hk-art 2006-02-22 19:06:57
[20楼] 我不是金锋 2006-02-22 19:08:23
[quote]下面是引用███的祖宗于2006-02-23 02:44发表的:



艺术其实是可说可不说得,都行,每个人的轨迹不同。[/quote]


凡游戏则必有规则,这种规则就是语言的用法。词语的意义就在于它的使用,没有脱离语言使用环境的意义,所有语言的意义都要放在“语言游戏”之中来加以确定。所以不能规定一种统一的语言游戏的意义,各种“语言游戏”之间并没有共同的本质,只是存在着一种“家族相似”。
[21楼] 巫师与大祭司 2006-02-22 19:45:51
[quote]下面是引用淡如痰于2006-02-22 10:06发表的意义和效果————转自老邱blog:
从法国南部的洞窟壁画开始人类已经搞了几万年的艺术了,作为阐释者批评家的出现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样的阐释出现之前,古代的艺术一直生效的很好,可见这样的阐释远没有什么必要。中国古代的艺术只讲品鉴,也一样生效的很好。
.......[/quote]

那是因为古代有我们呢。在现代,我们专门打假。可惜怎么都打不过来,现在的批评家老说自己是艺术家……
[22楼] guest 2006-02-23 00:14:51
批评家不是一个简单的大众阐释者,而应是艺术家的对立面,艺术和艺术批评之间的矛盾,推动艺术向前发展。两个身份在艺术领域中是互补的。
[23楼] guest 2006-02-23 00:18:16
批评家和艺术的关系就如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执政府的关系,在一个没有自由知识分子敢说话的社会,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任何领域的批评都是苍白无力的,集权无处不在,甚至发生在艺术和批评之间
[24楼] 晃晃 2006-02-23 01:45:20
每天开着忽悠来的那个陆虎,写写这样的文字,练练手指的指交能力,这样的文字看多了人会阳痿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