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残酷镇压报人:詹大悲鼓吹革命被判18个月
发起人:www.mg60.com  回复数:0   浏览数:2161   最后更新:2011/04/24 22:35:25 by www.mg60.com
[楼主] www.mg60.com 2011-04-24 22:35:25
清代冰嬉活动使用的冰刀虽然简易,但包括了多种现代冰上运动的雏形

  过了小寒,北京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周。各大公园的“冰雪嘉年华”活动陆续开幕。溜冰、雪滑梯、雪橇、冰车,人们玩得不亦乐乎……但是我们对冰上嬉游的想象也不过如此了,跟几百年前紫禁城的皇家冰嬉活动相比,这些项目只能算是小儿科。

  每年冬天,当太液池(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的水结成坚冰,清宫冰嬉活动便拉开序幕。清代多幅《冰嬉图》描绘的正是沸腾一个冬季的清宫“冰雪嘉年华”。

  清代帝后冬季“大阅冰”

  冰嬉是冰上运动的总称,源于在白山黑水的冰雪间驰骋的满族习俗。努尔哈赤手下有一支神秘的滑冰部队。相传当年努尔哈赤被困墨根城,城池即将陷落的时候,一支“皆着乌喇滑子”的滑冰部队如从天降,解了墨根城之围。这支特种部队完全靠滑冰前进,一天一夜行军700多里,火炮也架在冰爬犁上运送。

  清军入关之后,滑冰、冰上足球作为满族传统的军事训练活动保留下来,每年冬天皇帝都要检阅士兵的滑冰技能。当时满清军队中有专门的溜冰兵种,叫“技勇冰鞵(鞋)营”,溜冰的士兵统称“冰鞵”,管理部门则称为“冰鞵处”。

  清朝中后期,统治者江山稳坐,“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逐渐演变为一项皇家娱乐活动,奉为“国俗”。当然,冰嬉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娱乐,而是“以肄武习劳,隐寓练戎之意,不徒供岁时娱玩也”。

  每年冬天,皇家从八旗将士和内务府上三旗官兵中挑选“善走冰”的能手上千人入宫训练。按照清朝典制,活动最多有1600人参加。每年冬至之后开始集训,腊八前后举行正式的比赛和表演,在西苑太液池上接受皇帝、后妃和王公大臣等人的检阅。今天北海的漪澜堂就是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等观赏冰嬉的地方。

  乾隆尤爱冰嬉,特别撰写《御制冰嬉赋》,首开帝王为冰嬉作赋的先河。他还多次命令宫廷画家将太液池冰嬉场面摹画下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金昆、程志道、福隆安所绘《冰嬉图》卷、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所绘的《冰嬉图》和姚文瀚绘制的《紫光阁赐宴图》,都忠实地反映出八旗兵在太液池上表演冰嬉的场面。



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滑射活动

  现代冰上运动的雏形

  八旗兵所穿的冰刀,在木板下镶钢条或钢片,绑在鞋下即成。清代冰嬉活动使用的冰刀虽然简易,但包括了多种现代冰上运动的雏形,如速滑、花样滑冰和冰球等等,还有许多清宫独创的冰上杂技节目,即使是今天优秀的花滑运动员也未见得能完成那些高难度的动作。

  最先上演的是速滑竞赛,也称“跑冰鞋”。宫中选择黄道吉日,在太液池上找一块平整且坚固的冰面,预先在赛场周边搭起彩棚、高挂彩灯和彩旗,当然最要紧的是为皇帝准备好观战乘坐的船形冰床。这种冰床华贵坚固,乾隆曾写诗赞美说,“檀榻簇葩匡既好,柘檐缬翠盖斯觫。方茵茸燠敷貂座,圆极虚明屏周帱。”

  比赛当天一早,皇帝的龙驾便到了,轿辇行至湖心,皇上在冰床上坐定,四面爆竹齐鸣。随着炮响,一百多名身着彩服、头饰花冠的“运动员”从二三里外的树丛中冲出来,滑向冰床。转眼间,已经有人滑到皇上跟前,跪拜行礼。由于速度太快,必须有专人在旁边负责帮助“运动员”停住脚步。

  冰嬉的重头戏“转龙射球”在故宫藏的两幅《冰嬉图》中都有生动描绘。冰场上立起三座插有彩旗的大门,门上挂有彩球,两队队员各自列成纵队,在明镜一般的冰场上滑出两个卷云形的大圈。选手要一边滑行,一边做出各式动作。射手、旗手、杂技表演者相间,依次鱼贯从门中滑过。传奇

  在张为邦、姚文瀚合绘的《冰嬉图》中,除反映滑射场面外,还有各种娱乐性冰上杂技表演,也就是花样滑冰。双人、单人花滑、溜滑倒立、耍刀、弄幡、叠罗汉等,每种表演冠以形象生动的名字,如“双飞燕”、“金鸡独立”、“鹞子翻身”、“童子拜观音”等。表演者除了八旗军士,还有儿童,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

  《冰嬉图》中没有描绘的一种冰嬉项目叫作革戏,也叫“圆鞠”。场上选手分成左右两队,“左衣红,右衣黄”,各设旗门,中间有执事(即裁判)。负责开球的御前侍卫狠狠一脚,把球踢到半空,选手们“虎旅纷来”,手脚并用,得者为胜。有人说,革戏是现代冰球的前身,还有人将其形容为“英式橄榄球”,可能后者更为贴切。

本文由http://www.cq130.com转载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