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1999年的性炸弹标本
发起人:wangxiaoer97  回复数:0   浏览数:1225   最后更新:2011/03/04 16:35:18 by wangxiaoer97
[楼主] wangxiaoer97 2011-03-04 16:35:18
朱苓的艺术空间

去年段炼让我写一篇关于中国艺术家抄袭/模仿西方艺术家 的文章,我在文章里区分了几种不同形式的抄袭/模仿。一种是暗中抄袭/模仿,稍做修改,自以为能够瞒天过海(如蔡国强的《撞墙》模仿博伊斯的《狼群》)。 另一种是公然的抄袭/模仿,抄袭/模仿者公开承认他的榜样是谁,美其名曰是用当代手法“演绎”,仿佛这样就能将他挪用他人劳动果实的行为合法化(如缪晓春 “演绎”米开朗基罗)。还有第三种情况,很多朋友称之为 “撞车”,也就是说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纯属冤枉。不过我个人认为,即使当事人确实是无心,那也只能说明两个问题——1. 他对美术史了解不够 2. 他的 作品概念太简单,太容易被别人想到。这样不管是有心无心,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即当事人是位二流艺术家。




我上一篇关 于艾未未的文章《艾未未——中国艺术的悲剧》,很多朋友批评我攻击艾未未人太多,讨论作品不够。这个批评我接受,所以今天再开个话题,希望能和大家讨论讨 论艾未未的作品。(不过话又说回来,上一篇文章批评我的朋友,没有一个回答我的问题,即艾未未的“茶房”比德国的圣诞美食“蜂蜜蛋糕房”高明到哪里去。)




艾未未的 “艺术”作品,涵盖了我在上面所列举的三种情况,下面有图为证。至于这些“雷同”到底是有心还是无心,只能请各位朋友自己定夺。如果都是有心的,那说明艾未未创作“取材很广”;如果都是无心的,那我只能说艾未未是中国艺术最冤的冤大头。



去年段炼让我写一篇关于中国艺术家抄袭/模仿西方艺术家 的文章,我在文章里区分了几种不同形式的抄袭/模仿。一种是暗中抄袭/模仿,稍做修改,自以为能够瞒天过海(如蔡国强的《撞墙》模仿博伊斯的《狼群》)。 另一种是公然的抄袭/模仿,抄袭/模仿者公开承认他的榜样是谁,美其名曰是用当代手法“演绎”,仿佛这样就能将他挪用他人劳动果实的行为合法化(如缪晓春 “演绎”米开朗基罗)。还有第三种情况,很多朋友称之为 “撞车”,也就是说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纯属冤枉。不过我个人认为,即使当事人确实是无心,那也只能说明两个问题——1. 他对美术史了解不够 2. 他的 作品概念太简单,太容易被别人想到。这样不管是有心无心,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即当事人是位二流艺术家。




我上一篇关 于艾未未的文章《艾未未——中国艺术的悲剧》,很多朋友批评我攻击艾未未人太多,讨论作品不够。这个批评我接受,所以今天再开个话题,希望能和大家讨论讨 论艾未未的作品。(不过话又说回来,上一篇文章批评我的朋友,没有一个回答我的问题,即艾未未的“茶房”比德国的圣诞美食“蜂蜜蛋糕房”高明到哪里去。)




艾未未的 “艺术”作品,涵盖了我在上面所列举的三种情况,下面有图为证。至于这些“雷同”到底是有心还是无心,只能请各位朋友自己定夺。如果都是有心的,那说明艾未未创作“取材很广”;如果都是无心的,那我只能说艾未未是中国艺术最冤的冤大头。






左图是艾未未2007年的 作品,右图是俄国著名建筑师Vladimir Tatlin 1920年未建成建筑“第三国际纪念塔”的模型。艾未未毫不避讳他是引用Tatlin的模型


左图是艾未未2009年的 作品《1吨茶》,右图是博伊斯成立的党派“德国学生党”(这个党今天还存在!!!)接班人Johannes Stüttgen和同僚用100公斤蜂蜜做的纪念物(不是艺术品/商品!),用来纪念博伊斯和博伊斯 的精神导师,欧洲“人智学”的创始人Rudolf Steiner。2007年卡 塞尔文献展的时候他们把蜂蜜块拉到卡塞尔,宣传博伊斯关于“直接民主”的理念。当时艾未未就在卡塞尔,2009年就 出了《1顿茶》这件非常“神似”的作品,纯属巧合?





左边是艾未未在2007卡塞尔文献展上的作品,右边是意大利60年代著名艺术流派“arte povera”(贫穷艺术)代表人物Michelangelo Pistoletto于1978年做 的作品。





这个例子是 从Art-Ba-Ba社区上来的,右边是美国艺术家Robert Therrien 1993年的作品。


左边是艾未 未2007年纽约索斯比的拍品,右边是足球的模型(也和艾未未的作品一样是“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结合。)






左边是艾未 未的“茶房”,右边是德国著名雕塑家Wolfgang Laib的米房,Laib先生用自然材料搭房子搭了几十年了,米是他最喜欢的材料之一,估计这也是艾未未不敢用米的原因吧——怕“撞车”撞得太明显了。



左边是艾的作品,右边是美国极简主义艺术家Sol LeWitt 1991的作品。

左边是艾的作品,右边是柏林某个小广场池塘里的雕塑。

[沙发:1楼] guest 2011-03-04 19:10:27
终于见识了这个无知的艺术爱好者屡屡对专业作品的评价。

在她眼里只看到了作品外在形态的相似性,而不了家艺术家所选择的材料,不了解艺术家的意图,更不了解一件作品成立的语境关系。
作品外在形态的相似,说明不了什么。你可以说所有几何的、极简的艺术家作品都很相似,但他们的材料属性不同,诉求绝对不同,甚至观念画家马克坦西的绘画模仿的也是美术史有名作品,但产生的意义刚好相反。波普艺术画家模仿生活中的任何画面,也模仿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里希特的绘画直接模仿老照片,这些外在形态都很相似,能说明什么呢。
[板凳:2楼] guest 2011-03-04 19:43:08
艾未未=SB!!!
1楼=2SB!!!

[地板:3楼] guest 2011-03-04 23:59:55
不同人做出来的东西当然“诉求”不同,譬如原创者的诉求是创新,仿冒者的诉求是搭便车出名赚钱。
[4楼] guest 2011-03-05 13:57:14
这个说法太扯了 就像文学里你用"草你妈“下次有人写文章再用到“草你妈”就是抄袭吗,你明显是在炒作自己。
[5楼] guest 2011-03-05 18:23:33
艾家里买了一堆外国画册,哪有神马自己的东西,
媒体上炒作,当上了明星,捞钱捞利是真,
[6楼] guest 2011-03-05 18:31:14
朱苓是谁??是朱大可的傻女吗??这么白痴
[7楼] guest 2011-03-05 21:19:45
没弄清当代艺术的孩子,只会闹笑话,搞明白了再来秀。
[8楼] guest 2011-03-05 21:27:31
当代艺术是智性活动,是知识的积累,是聪明的比拼,是创意的展现,更是素养和修行的检阅,多数年轻人急于求成,连当代艺术基本的概念都没搞清楚,瞎模仿,浪费时间。
[9楼] guest 2011-03-07 05:29:55
你自己也做做看 即然如你所说的那容易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