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387   最后更新:2011/01/04 10:22:11 by clclcl
[楼主] colin2010 2011-01-04 10:22:11
来源:龙荻的艺术空间

贴个maira画的纽约客封面:



我没见过这只叫pete的狗,但是我拿过它的骨灰盒。





2001年 12月初, 911后的第一个寒冬降临纽约,可临近圣诞新年的都市还笼罩在三个月前那场灾难的阴郁气氛中,曼哈顿下城那片围起来的废墟成了人们心头永恒的创伤,心情总也亮不起来。正在这时, 12月 10日出版的《纽约客》却已悄悄送抵订户的邮箱,摆上报刊庭、咖啡馆、和杂货铺的架子。幸好,这期杂志色彩明快内 容幽默的封面,在人们瞟见它的那一瞬间,轻轻地移去了纽约人心头那片阴郁的乌云,大家一下子换了个明亮轻松的心情看这个经历重创之后仍然可爱的城市,带着 希望迎接新年到来。

而这张名为 New Yorkistan“纽约克斯坦”的漫画版纽约地图,按画家心中城里各区的不同特点,重新起了中亚或法国 式的别名,意在表现纽约城是一个充满活力且内容丰富的小世界。这期封面刊出后,封面画的印刷品出乎意料地大卖,截止次年二月,仅封面印刷的大小海报就给 《纽约客》进账四十余万美元。而这张由美国著名的插画家 Maira Kalman 和 Rick Meyerowitz合作完成的杂志封面也在过去四十多年来美国最著名的 40张杂志封面中排名 14。




不仅是 Maira和 Rick的这对情侣画家纽约客的智慧和幽默成就了这张封面,其成功也得益于《纽约客》作为一本呈现城市文化艺术表 情的知识分子杂志一贯坚持的整体艺术风格,以及其对封面以及内页插画、漫画作品品质的把握。创刊八十五年多,《纽约客》一方面秉承其严格挑剔的艺术风格, 一方面又不断提供给其专职和特约的艺术家们最大的空间去发挥想象力,自由用画笔和色彩表现自己的观点,哪怕引起争议无所谓。杂志既呈现给读者门唯美时尚的 时装周和婚礼专刊封面,也曾因一张极富争议的奥巴马封面引来民主党人的讨伐 。除了封面,杂志内页里穿插在评论文章,散文,和小说间的或黑白或彩色的漫画,寥寥几笔一个场景就自然地透出文化精英式的自嘲和反讽,用机智的冷幽默给阅 读严肃评论文章的读者带去会心一笑的轻松。换个角度讲,这些封面插画和漫画同时也成为了《纽约客》高质量的文字之外,一个更直观地体现和保持杂志品质与风 格的方式。




所谓《纽约客》坚持的艺术风格,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从创刊人 Harold Ross1925年挑选 Rea Irvin 绘制第一张封面起,经由几代主编和艺术编辑们的努力,在逐渐变革和带入新元素的同时,传承下来的换汤不换药的智慧 和风趣,以及幽默间自然调和着的文化精英的反思和自嘲。但这精致的品质并没让《纽约客》成为一本高高在上或老气横秋的文化杂志。而正因其深谙纽约时尚和流 行脉搏的敏锐,其能将高低文化自如调侃的从容,还有其冷静评论纽约城中事和国际国内事件的犀利,使得它严谨精致之余带着成熟的时代感,一如纽约这座永不缺 少内容和活力的大都市。 上世纪九十年代,主编 Tina Brown在任期间又力主给杂志内页加入更多现代元素,启用了彩色插画和漫画。在她大胆启用了一批利用新媒体手段绘画封面作者之后,杂志一贯的风格并没受到影响,反倒因得这些新元素新色彩的加入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如今的《纽约客》不仅体现了美国知识界的文艺喜好及其潮流的风向,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自由知识分子的良心和关 怀。《纽约客》代表的品质不仅激励着作家们的创作,艺术家们也将《纽约客》的认同和推崇作为一种对自己作品的肯定和最好的宣传;而更年轻一些的作者们,从 新晋作家、画家到独立电影人,都十分看重在《纽约客》露面的机会,而更多的人甚至会为《纽约客》对自己作品的评论而十分紧张。




一 旦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被《纽约客》的编辑选中刊出,甚至频频出现在杂志内页或封面上,那他的名声就会更响亮,事业机会就会更开阔。且这种近似权威宣传的认 可,不仅影响着艺术圈,同时也延伸到更为广泛的文化圈和知识界。这也正好体现了美国文艺界模糊的界线,知识界和文化精英们喜欢《纽约客》不仅因其高品质的 文字,也因为它高质量的封面和插画作品直观表现了美式知识分子的幽默。同时,这也是为什么 Maira Kalman和 Rick Meyerowitz绘制的封面能够大卖 ,为什么其它更多的《纽约客》封面也一直被重印出售,且供不应求。




《纽 约客》不同于其它杂志的特殊之处还在于,杂志从来不要求封面必须贴合本期主要的大文章成为封面故事的插图,内页里的独立漫画也不用紧扣时局,可任由画家发 挥想象力,只有用来配文的插画才是命题之作。于是杂志编辑将创作的所有决定权交给画家,画家爱画什么画什么。但是这爱画什么画什么的宽松要求却并不简单, 它其实要求《纽约客》的插画和封面作者不仅能从容把握纽约的文化脉搏,同时也必须谙熟美国知识界文化界的喜好,能轻松触及主要读者群的兴奋点,幽默得不温 不火,恰到好处。这种微妙又严格的要求,若不是文化造诣很深的画家,是不能领会和驾驭的。




为鼓励画家们创作,纽约客每年还会出一期漫画专刊,集中刊登当年杂志主要漫画家的新作。今年的漫画专刊在万圣节之前一周上架,封面自然是应景的万圣节化妆派对。这张二维漫画封面出自意大利裔漫画家 Ivan Brunetti之手,他给他经典造型的简单大脑袋漫画小人儿们穿上不同的万圣节装束,从猫王蝙蝠侠,到超人吸血鬼,再到莎士比亚和电锯杀人狂,各路怪人神人一齐上场派对。 Ivan Brunetti最拿手的是仅用二维漫画的简单造型和笔画也能赋予每个人物独特的表情和特点,诙谐中透着黑色幽默。同时,为了提高读者们对杂志漫画的兴趣,杂志每期还会挑出几幅漫画不配解说,儿征集读者们配上解说,每幅漫画入选前三名的解说将刊登在下一期的杂志封底。同时,在《纽约客》 08年改版的网站上,编辑们还把一些漫画做成了动画播出,在 Itunes的《纽约客》页面上也可找到漫画改编的动画片的免费 podcast下载。




当然,最能理解《纽约客》对插画和封面要求和最懂如何创作附和杂志风格的插画和封面的作者,还是生活在纽约的文化人画家们。比如 Maira Kalman和 Rick Meyerowitz, 他们在纽约长大受教育然后定居格林威治村。他们不仅是出色的插画家,也是出色的作家。 Maira作为有名的儿童书画家为小朋友们绘制过至今畅销的几个不同系列的儿童画书。而她给 Kate Spade设计的手袋也成为收藏佳品。在与《纽约客》合作之后, Maira 也相继分别于 06年到 07年和《纽约时报》合作两次创作插画博客 。 Rick Meyeorowitz 是美国著名的讽刺漫画家,他讽刺政治漫画杂志 national lampoon的主创作者之一,常为各个时报创作政治漫画。 Maira和 Rick都住在曼哈顿的格林威治村,他们每天会很早起床,早餐时候看《纽约时报》或者本周的《纽约客》聊天,然后 各自回工作室开始一天的创作。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去中央公园暴走。晚上他们或听音乐会或去朋友家聚会,而每周去美术馆博物馆散步早在儿时就成为了他们生 活的一部分。就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中,他们充满好奇和爱观察着他们生长的城市,并用色彩和线条,用诙谐的文字,在《纽约客》等报刊杂志里表现着他们眼中城市 的变化和美好。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