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元旦杭州”怎么办“活动热忱欢迎你
来源 刘鼎的博客
主持:刘鼎、卢迎华。
参加者:何颖雅、Clara Kim、苏文祥、苏伟、滕宇宁、朱加;
现场翻译:吕静静,摄像:王俊艺。
时间:早上10点半至12点半,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
地点:北京北皋国际一号B03刘鼎卢迎华办公室
“小运动”是由刘鼎和卢迎华发起的一个研究、研讨、出版、教育和展览计划。“小运动”所研究的是曾经发生过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艺术和理论实践,包括艺术家个体实践、艺术家小组实践、策展实践、空间实践、机构的实践、出版的实践,艺术史研究实践以及教育实践,这些实践都希望和尝试着建立和发展新的工作模式,超越我们已有的经验、理解和对边界的认识和界定。这些实践都带有一定的自主性,而能够不依赖于其他的参照、确认和价值判断来展开思考和工作,能够独自工作、独自思考,并逐渐形成自我的系统,以其独立的价值观来对峙、抗衡、撼动并影响带有普遍性的标准、规范和系统性的力量。
2010年12月29日从早上10点半至中午12点半之间,“小运动”邀请正在北京开展对于艺术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处于发展状态的部分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另类/替代/独立实践的研究的洛杉矶REDCAT艺术中心总监和策展人Clara Kim来分享在她的经验里,是什么样的迫切性促使她希望开展此类研究,也邀请了在泰康艺术中心实践了一年多的51平米计划的艺术家、策展人苏文祥来谈谈 51平米发起的缘由和实践的经验,从2008年开始在她居住的北京胡同店面开展她的艺术、思考和出版实践的“家作坊”主人何颖雅提供了她如何为她的实践建立理论语境的经验,艺术家朱加分享了90年代面临艺术系统经济基础和机构资源的贫瘠时艺术家的实践以及在今天的语境下他又为什么仍然需要和几个同时代的艺术家一起自我组织,展开IA-32空间的实践的体会,社科院研究员苏伟从西方现代性和中国现代性的差异来认识艺术实践的独立性在中国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北大视觉研究中心主任滕宇宁提出了对已有历史判断进行不断反思的必要性。在最后,Clara Kim也提出了她对于“另类/替代性空间”的认识:这种90年代在美国纽约由艺术家发起的自我组织形式在今天面临不同的语境和情境也处在重新被定义和理解之中。
主持:刘鼎、卢迎华。
参加者:何颖雅、Clara Kim、苏文祥、苏伟、滕宇宁、朱加;
现场翻译:吕静静,摄像:王俊艺。
时间:早上10点半至12点半,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
地点:北京北皋国际一号B03刘鼎卢迎华办公室
“小运动”是由刘鼎和卢迎华发起的一个研究、研讨、出版、教育和展览计划。“小运动”所研究的是曾经发生过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艺术和理论实践,包括艺术家个体实践、艺术家小组实践、策展实践、空间实践、机构的实践、出版的实践,艺术史研究实践以及教育实践,这些实践都希望和尝试着建立和发展新的工作模式,超越我们已有的经验、理解和对边界的认识和界定。这些实践都带有一定的自主性,而能够不依赖于其他的参照、确认和价值判断来展开思考和工作,能够独自工作、独自思考,并逐渐形成自我的系统,以其独立的价值观来对峙、抗衡、撼动并影响带有普遍性的标准、规范和系统性的力量。
2010年12月29日从早上10点半至中午12点半之间,“小运动”邀请正在北京开展对于艺术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处于发展状态的部分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另类/替代/独立实践的研究的洛杉矶REDCAT艺术中心总监和策展人Clara Kim来分享在她的经验里,是什么样的迫切性促使她希望开展此类研究,也邀请了在泰康艺术中心实践了一年多的51平米计划的艺术家、策展人苏文祥来谈谈 51平米发起的缘由和实践的经验,从2008年开始在她居住的北京胡同店面开展她的艺术、思考和出版实践的“家作坊”主人何颖雅提供了她如何为她的实践建立理论语境的经验,艺术家朱加分享了90年代面临艺术系统经济基础和机构资源的贫瘠时艺术家的实践以及在今天的语境下他又为什么仍然需要和几个同时代的艺术家一起自我组织,展开IA-32空间的实践的体会,社科院研究员苏伟从西方现代性和中国现代性的差异来认识艺术实践的独立性在中国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北大视觉研究中心主任滕宇宁提出了对已有历史判断进行不断反思的必要性。在最后,Clara Kim也提出了她对于“另类/替代性空间”的认识:这种90年代在美国纽约由艺术家发起的自我组织形式在今天面临不同的语境和情境也处在重新被定义和理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