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新闻通告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已经过了第三个生日了,收获了艺术家群落的大量可贵资源,让人有些迫不及待的要“曝光”这些优秀的作品,促成这个大型的群展的整个过程不禁叫人兴奋,艺术品是多元化的,艺术家是错综性的,这个展览是“现象”感的……
百度上说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知觉到的一切情况。
我们说“现象”是艺术表现出来的,能被人知觉到的一切情况!
展览主题:《现象》
展览总监:唐文辉
学术主持:王中文
策展执行:许 楠
主 办:《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编辑部
协 办:中国文联 上上国际美术馆 墨艺堂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三艺堂 光辉岁月当代艺术中心 洋红艺术交流中心(Asia Visual Project) 田艺术中心 红色空间当代艺术中心 798宏艺术中心
开幕时间:2010年12月18日14:00
展 期:2010年12月18日至2011年1月8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
“景”中 之“境”
新闻通稿
本次展览所谈的“景”中之“境”,是想在被邀请艺术家的作品中寻求一种对当下环境带有批判和反思的声音。所以我强调“景”中之“境”的“境”不仅仅是感物触伤的心境,也不是当下所论的什么境界的高低,而是在当下自然环境恶化和重复建设下“人为景观”蔓延中你是怎样的心境?怎样去认知和感受个人在这个环境中存在的理由?艺术的本身是个人对生命的体验过程,生存空间和所周遭的环境恰恰是这种体验的根本。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以物质商业化进程中把一切都从新洗礼,首先把人从政治的附属中解脱出来,而成为商业消费的附庸,消费和自我消费,娱乐和被娱乐,作为人本身只是这个物欲时代的背景而已。这种状况在21世纪愈演愈烈,大都市的不断扩张,以及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破坏原有的生存环境和自然共处平衡法则。环境恶化、城市扩张、暴力拆迁以及重复的社区建设等等一切一切的现状在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上都显得失语。但人类的活动都是双刃剑,文明和自然的平衡,都在和谐共处和邪恶共生难以平衡。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分别于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无锡、内蒙古和西安等城市和城镇,无论是影像部分还是绘画部分,都对当下中国的现实“风土人情”有很深的感触,他们的作品并不是一对一的如实的反映现实,而是带着自己的“有色镜”感受现实存在的假象,以往的“纪实”只是渴望生活的真实性,生活就是这样子发生的,我们只是这样子记录而已,但这种表面的真实性其实后面隐藏着种种假象,艺术的真实就是对现实情景的假象进行个人的批评和反思。
展览主题:《景中之境》
展览总监:唐文辉
策展人:张建俊
策展执行:许楠
展 期:2010年12月18日至2011年1月8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
参展人员:胡建文、黄京哲、金江波、坎勒、刘海舟、刘汉军、蒙志刚、明可、倪靖宸、宋鬼聿、唐浩武、田永华、王铁为、邢鹏、徐弘滨、杨铁军、杨文萍、杨文胜、伊德尔、吴以强、朱捍东
双重语境
新闻通稿
本次展览是想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探寻一种当代艺术新的语言形式,以及这种语言形式背后艺术家有怎么样的思路变化。双重语境在文学范畴早已运用得很是普遍了,其指的是在一种文化现象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其寓意有了双重的内涵,必须是在上下文的阅读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意思。
本次参展9位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有两种内容和形式的呈现,均有一种双重的含义在里面,观者必须通过上下文的阅读以及两者之间对比才能品味其意。他们或多或少借用了汉语传统的对比、衬托和双关修辞方法有意无意地使画面有双重意义,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箭双雕之妙。有时幽默诙谐,饶有风趣;有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双重语境不仅指文学语言运用的多样性,也是中国文化现象中双重性甚至是多重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探寻中国现实社会中为人处世的那种双面甚至多面的“潜规则”性。
展览主题:《双重语境》
展览总监:唐文辉
策展人:张建俊
策展执行:许楠
展 期:2010年12月18日至2011年1月8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
参展人员:曹澍、黄文亚、李大鹏、李放、罗巍、王宝明、王相东、燕子、张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