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51平米14号闫冰展览-现场】
刘鼎《刘鼎的商店》
LIU DING《LIU DING'S STORE》
开幕式:2010年11月13日,下午4:00 - 下午7:00
画展时间:2010年11月13日-2011年1月16日
Opening: 4.00 p.m. - 7.00 p.m., Saturday, November 13, 2010
Exhibition: November 13, 2010 - January 16, 2011
画廊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上午11:00 - 下午6:30
Gallery Opening Hours: Tuesday to Sunday 11 a.m. - 6.30 p.m.
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有关刘鼎个展的更多信息:
Please find herewith the link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Liu Ding's solo exhibition:
刘鼎的商店
LIU DING'S STORE
[size=4]在大部分艺术机构旁边都有一个商店,在里面你可以发现很多所谓大家喜闻乐见的东西,这些东西游离在艺术与普通商品之间,用者的标准去衡量都可以,也都不可以,以致最后对这样的东西放弃了要求。不再有更高的艺术要求也不再有更和谐的商品诉求。空间画廊喜欢开店,艺术家也开始不断开始开店。艺术家的店子也会出现这样的无要求结果?
l刘鼎的商店,是一个一直在发展的中的概念,这看上去很像是一个框,根式各样都能装。一切观念下的产物和残余都能盛在这个店子里。在一定层度上也像维他命空间“这个店”的一个个人版。静静乐道这每个产品背后漂亮的逻辑,似乎已经让人忘却了对艺术的诉求,这里也像个乌托邦,把所有对小白鼠的欲望都灌输里面,不需要检验,不要实践,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概念。对于社会,对于价值的思考讨论,看上去是如此的深刻,却最后有被沦为一件商品被展示在这个店里。那么此时究竟是这个讨论更重要,还是这个商店更重要?还是说一切都只是个借口? 在这个装修整洁处处充满中产情趣的小店你发现了点什么吗?
经常说胸大无脑,同样发达科学面前,再发达的头脑也没法长出一对自然的酥胸。




很完整的展览,祝贺!
@陈劭雄:刘鼎的《对谈》是一个很及时的项目。非社交式、非新闻、无利害性、个别现象、私密交往、双向平行的对话。这种边缘交流与权力中心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并初步形成另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将是对抗话语暴力的重要阵地。我的认识是:宁可看不到作品,也要看到艺术家。所以我喜欢这个展览。
很有意思的展览!
"经常说胸大无脑,同样发达科学面前,再发达的头脑也没法长出一对自然的酥胸。"
@陈劭雄:刘鼎的《对谈》是一个很及时的项目。非社交式、非新闻、无利害性、个别现象、私密交往、双向平行的对话。这种边缘交流与权力中心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并初步形成另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将是对抗话语暴力的重要阵地。我的认识是:宁可看不到作品,也要看到艺术家。所以我喜欢这个展览。
陈老了,陈说的这些单词本身都是很美好的东西,没有问题.不要误导.
陈老了,陈说的这些单词本身都是很美好的东西,没有问题.不要误导.
陈犯得着这么使着劲的拍么?可能真的老了!
任兰Wawa 转发此微博:@没顶公司 遭遇竞争对手。 (11月14日 14:28)
没有侯子哪有陈
卢迎华://@刘鼎:公共媒体带不怀好意的评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非要这样做的话,我只能粗鲁地说一声:fuck off
少雄不少 老啦
“刘鼎的商店与价值的政治”出版说明
《刘鼎的商店与价值的政治》是“刘鼎的商店”的第一本出版物,它既说明了“刘鼎的商店”到底包括了什么(我们经常被问起:“刘鼎的商店”到底是卖什么的?),也围绕价值的命题展开一些讨论,这些讨论的文本是更好地理解“刘鼎的商店”这个艺术计划的一些关键的理论背景。
就像“刘鼎的商店”并不完全,也不只是商店(一些商店应有的明显特征,比如价签和现场销售的行为并不总在这个商店里出现,有时这些基本的环节甚至被有意地抽离出)一样,这本出版物也不完全是一本展览的画册,它更像一本杂志和文集,既呈现了“刘鼎的商店”到目前为止的四个计划,也选编了一些近期出现的关于价值命题讨论的批评性文本。可以说,“刘鼎的商店”,包括这个出版物,呈现的是一个对于价值形成的长期思考的过程。
在“刘鼎的商店”中,产品、产品的生产、定价、呈现、推广、销售、循环和围绕着这些环节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既是商店的一些基本组成部分,每个环节也成为艺术家投射其价值观和对于价值的思考和讨论的载体。“刘鼎的商店”开始于提出关于艺术家身份与作品的生产和销售方式的问题,进而转向对于艺术品与其他物品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并拓展至对于艺术系统中各种生产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于精神性和思考性的空间的价值塑造。“刘鼎的商店”的各个计划始终未脱离对于艺术系统的各种机制和规则的影射、讨论和思考。
在构思和编撰这本文集的过程中,我们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之一是为什么我们引用和转载的文章看起来多数来自西方,特别是欧洲。实际上这个无意形成的结果与我们的一个工作的出发点有关:我们从不把自己隔绝起来来看待进入我们视野和参照系统的信息、实践、文本和讨论,也不把西方和东方看成两个互不相干的体系。我们在我们所接触和选编在这本出版物的文章和来自其他地域、实践方式(比如,写作)和观念立场的作者的思考中看到了我们所讨论的话题的共时性和相关性。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个出版物分享和激发人们对于这个构成我们生活重要一部分的课题:什么是价值,价值如何形成及其背后的政治和机制的共同思考和讨论。
art-ba-ba是一个很及时的项目。非社交式、非新闻、无利害性、个别现象、私密交往、双向平行的对话。这种边缘交流与权力中心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并初步形成另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将是对抗话语暴力的重要阵地。我的认识对是:宁可看不到作品,也要看到艺术家。所以我喜欢这个展览。
楼下接着造句
刘顶不怀好意的拒绝评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非要这样做的话,我们只能粗鲁地说一声:fuck u
近期最好的展览!
少有的好展览,祝贺!
真展览,假商店
来自北京的网友,您的言论已被转移
看了,很强的展览,顶
艺术家:刘鼎
在“刘鼎的商店”里 对谈
作品题目:《在“刘鼎的商店”里》
时间:2010年11月13号至2011年1月16号之间
地点:麦勒画廊 北京-卢森,北京
材料:在“刘鼎的商店”展览期间(2010年11月13号至2011年1月16号之间)不定期地与对“刘鼎的商店”以及它所引发的课题和讨论有兴趣的策展人、艺术家、批评家等实践者和思考者展开对谈;对谈的录音记录、沙发、水。
在“刘鼎的商店”里 对谈
作品题目:《在“刘鼎的商店”里》
时间:2010年11月13号至2011年1月16号之间
地点:麦勒画廊 北京-卢森,北京
材料:在“刘鼎的商店”展览期间(2010年11月13号至2011年1月16号之间)不定期地与对“刘鼎的商店”以及它所引发的课题和讨论有兴趣的策展人、艺术家、批评家等实践者和思考者展开对谈;对谈的录音记录、沙发、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