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美术馆--庞博仁(庞日航) 王武 王启至之“痛”!80后之痛?全民“孕动”?
发起人:武王  回复数:70   浏览数:4251   最后更新:2010/10/04 22:19:03 by guest
[楼主] ebear 2010-09-25 09:54:57
































自由宣言

文/熊新君



《自由宣言》是对当今社会拆迁问题的集中批判,是以行为艺术的方式诠释地产开发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摧残。艺术家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表达对于社会、政府、地产、金融、人性、自由、弱势群体等问题的思考。

此次行为艺术包含三个层次。

一是,在新建的房子上写上“拆”字,实施此次行为过程,表示对“新房即拆”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思考。其中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很多新建的房子就被拆掉,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很多为了被拆迁而建很多新房的投机行为。这两个方面形成行为表达的第一个悖论。

第二是,在写有白色“拆”字的墙前,焚烧带有象征性极强的图片(如:失去家园的人们、凶暴的拆迁现场,以及泛政治特征的建筑),既有一份对于此类问题毁灭与祭奠的表达,又表现出整个社会对于这类事件的态度。而由三个赤身的艺术家,分别手执红黄蓝三原色的颜料包,奋力砸向写有“拆”字样的灰色墙壁,在颜色击中墙壁的一瞬间,颜色在墙上形成自由的散落,形成最后的效果,表现出艺术家的创作快意和自由的艺术精神。表达出艺术家与众不同的鲜明的 “非暴力”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批判立场。

第三是,由拆迁问题引起的诸多的社会人权问题、安全问题,最终上升到现如今关于人性的刑事问题(如因暴力拆迁而自焚,安全机构与失去家园人们的暴力对抗,以及在暴力对抗中失去生命的双方个人等)。所以在艺术家用行为艺术的方式表达艺术家对于此类问题的宣泄、抗争与批判的同时;我们在最后的行为录像中,通过艺术的处理手法,加上了这几个艺术家,以犯人的形式,以“破坏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罪”被通缉。用艺术家的自由表达和被通缉作为这次事件的悖论双方同时呈现。表达出艺术家对于社会问题的“非暴力”表达自由和“被暴力”的非自由。

以此行为方式,希望进而能引发社会对于类似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