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其他画廊】奥丽特×阿瑟瑞-愤怒的球展览现场
“别想太多”高小蘭
6月5日 2010 至 7月26日 2010
在一轮符号狂潮一直是否会再来一次中国特色的语言激浪?灯管文字,名单调查等等……在感性的狂欢之后带着失望的理性情节,类抽象的作品也许将蜂拥,灯管文字很难幸免。
这个展览通过一些直接的语言,直接作用于观众,什么禁止思考,三个月工资买不到一平米。当然还有轮盘一样的餐桌,吃吃喝喝之类的组合。一些日常语言是这个展览的主要材料,不知道这是否应该算着对吴山专的敬礼?不过唯独缺少最重要的幽默而显得简单粗暴。
屋顶的灯管写着英文,没有思想,制造自由。墙上的LED显示的内容是关于房价的什么三个月工资买不起一平米之类,然后一个RED飘过,但这个RED黄蓝皆有唯独缺少红色。
虽然这些东西很简单明了,但是却很难经得起推敲,就拿房价来说,普通人民在北京现在是一年的工资不吃不喝还搞不定以平米,比显示屏上猛多了。所有对于日常语言应用缺少转换,很难有什么效果。一些关于时下中国国情的事情使用英语表白也是很值得思考的,这就就是愤怒的表白还是对洋人诉苦?在使用这些语言时候作为一个指直接指向社会的作品在根源上闪烁不定只求形式,直白的挪用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道理或者现象,而未进行深加工,其结果就成拉虎皮。
新的思考对象出现是好事,但是把缺少思考当着态度却未必是好事,所谓别想的太多,究竟是奉劝观众一个超然态度或者依据反语,还是艺术家的确不能想的太多? 曾经的NGO身份增添了艺术家的忧国忧民社会意识,但是真正放进艺术创作又有多大的效果?
-------------------------------------------------------------------
巴黎北京画廊很高兴展出艺术家高小蘭的现场装置和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作品。
高小蘭出生在厦门,成长于香港,大学期间主修社会学,2007年前一直任职于中国非政府组织。自2002年,她开始创作行为艺术、装置、物件及影像作品,曾参加各种国际展览。高小蘭毕业于巴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塞纳河研究生计划,现居住工作于北京。
日常生活语言,口号,标语是她创作过程中使用的重要材料。高小蘭的作品创造出一个可供多层次认知与解读的系统。作品指向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矛盾,根据空间性,偶然性以及观众身体和思维的参与,从观念上开阔了思考的空间,信息与作品中的物体在过程中交流互动,意义也在不断的变动。
例如她在巴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外墙上一件引起争议的公共装置作品。作品包括两个横幅上的4个词语-‘赚钱’‘工作’‘多’‘少’,灵感来自法国总统的标语。根据观众所在的不同空间位置与动作,不同的句子及所传达的信息会程现。
本次展览的作品“不要问我为什么”,由悬挂着的T5灯管支在钢结构上组成文字。浮动的文字如同一个反向逻辑的感知游戏,隐带着悬念的恐惧。文字的形象和语言共存如同碳纸副本,一个对恐惧的优美怀旧。
高小蘭的作品源于翻译的不可能性所创造出的可能性。她玩耍不同文化、语言和社会系统同时存在而产生的误解与矛盾,这些都源自她成长经历中的“中国西方”和“中国东方”的体验 。
由于有行为艺术作为铺垫,高小兰的装置作品通常要观众进行一种亲身的体验。观众的自身参与带来的随机性成为作品传达信息的一部分。在画廊的现场装置作品同时也反思建筑在公共空间的形式与功能。
展览“别想太多”是一个与观众视觉、思维及身体上的互动,一个深度的思考过程,请别想太多。






-----------
这年头做这个不好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