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国传统园林教学与实践成果
发起人:李天笑  回复数:0   浏览数:1921   最后更新:2010/05/22 00:20:17 by 李天笑
[楼主] 李天笑 2010-05-22 00:20:17
刘向华

公孙龙所谓“白马非马”作为一项逻辑的论辨则可,普遍意义的具体应用则有局限。辨证逻辑的常识以为:当下民族艺术设计及其教育亦属于艺术设计及其教育、亦属于文化及其传承发展。

既然是文化,则需具备文化应当必备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继承传统,二是进行思考。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作为文化传承发展的当下民族艺术设计及其教育说到根本上就是能够置身于民族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

首先,就继承传统而言,文字作为记载传统的主要媒介,阅读使我们得以进入这个传统并进行思考。而图像却使我们在丧失传统的同时也停止思考。因为文字区别于图像的根本是文字作为抽象的符号要求阅读必须同时也是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相反,图像直接影响观众,诉诸感官,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的愉悦及感官的快感。

图像本身的价值和作用毋庸置疑,问题是历史和现实中以图像为直接标的起家的美术学院又身处当下这样一个读图时代,这就在事实上成就了一个双重的陷阱,当下美术学院的实际状态就是身陷这样一个双重的陷阱,这个双重的陷阱在事实上已形成了对于文字性阅读的覆盖:翻翻画报杂志拍点数码照盗版点碟网上BT点大片看看视觉冲击力娱乐娱乐可以一晚全宿舍学生连看十几集与美国电视连续剧同步下载《越狱》火暴震撼诸如此类似乎是潮流且是不可自拔的潮流。

文字帮助我们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图像的泛滥却寄生着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的危险。图像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

当下民族艺术设计及其教育要置身于民族精神传统之中,就不可能不以知识性的文字阅读来传承使我们进入这个传统并进行思考。……这是一个前提。福柯所谓存在着一个荒蛮的比思想更厉害的前思想领域大概就是指这些前提性的东西,真正的建设性意见往往是考虑这些几乎不是问题的前提性问题。对既定前提完好无损情况下表面激烈的意见或革命我毫无兴趣。

同样作为问题的前提,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 “进行思考“,进行思考在根本上也就是在学习知识时对于知识是怎样产生的这件事情,一直秉承着一个根本的疑问,这样一个根本的疑问源于一个真实的生活状态,也就是说,以一个真实的生活状态为基础来做创作或设计以及进行教学。画画民族服饰设计中套用些民族元素符号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表层,与一个真实的生活状态没有建立根本关联的创作与教学必然导向一种无根性的活动,这种无根性必然导致创造力的迅速枯竭,学生们学来学去也都不是一个根源性的资源。民族心理和文化作为一种与种族繁衍或灭亡相关联的至关重要的生存体验明显区别于旅游观光客猎奇的结果,这种生存体验作为一个种族适应环境的结果而成为其民族文化的真实根源。富有原动力的民族艺术设计及其教育需要有这样一个扎实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也是置身于民族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以促成民族文化新的生长的起点。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