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那,变动的世界》:中法韩艺术思考的全景画面
发起人:banmihanyan  回复数:0   浏览数:2056   最后更新:2010/05/20 19:34:22 by banmihanyan
[楼主] banmihanyan 2010-05-20 19:34:22
《乌托邦回家记》

邓大非+何海(乌托邦艺术小组)的个人展览《乌托邦回家记》将于2010年5月22日下午5时在北京798艺术区视空间开幕。

由邓大非和何海组成的乌托邦艺术小组是近几年相当活跃的艺术新锐,他们共同执行了一系列出色的艺术计划。其中,他们在美术馆、画廊以外的许多替代空间、私人家庭生活空间成功实施的“家庭美术馆”计划,取得了不小的影响,驻地创作则成为乌托邦小组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

2009年7月至9月,乌托邦小组受英国艺术机构Deveron Art之邀,远赴著名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 - 1897)的故乡苏格兰亨特利镇实施了“记忆迷宫”艺术驻地计划,本次展览正是该艺术计划的回顾。

《乌托邦回家记》这一展览主题暗含几个层面的意义:1、作为在英国的驻地创作在北京的回顾。2、作为产自西方的概念的“乌托邦”回到其西方产地。3、曾一度被认为过时的“乌托邦”概念经过“乌托邦小组”的重新诠释再次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理雅各于1839年作为宣教士被差派到中国,1841年开始翻译多卷的中国经典著作。作为十九世纪最杰出的翻译家和汉学学者,理雅各回到英国后成为牛津大学首任汉学讲座教授。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其中包括中国改良第一人王韬和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他主持过中国最早的报纸之一:《遐迩贯珍》。对于介绍西学,启发民智起到重要作用。他还在香港创办现代教育,担任英华书院院长,被称为“香港教育之父”。

乌托邦小组在3个月的时间中,结合当地资源,实现了3个带有鲜明的文化交互性的艺术项目。他们发动了一次由小镇居民参与的艺术寻宝游戏;在理雅各故居举办了一个以纸上素描为主要媒介的别开生面的艺术个展;最后,策划了一次由当地公众数百人参与的声势浩大的艺术巡游。

理雅各来中国,邓大非和何海去英国,完成了相隔一百多年的一场文化互访。借助理雅各的文化轨迹,“乌托邦小组”在中英文化交流语境上有效地打开了自主创新的一个界面、一个空间。于是,故乡,他乡,对“乌托邦小组”而言,都是“家庭美术馆”的选址。放眼全球,处处是家。

[沙发:1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4:56:58

虚拟的报纸
[板凳:2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05:08


[地板:3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08:42
藏宝图
[4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13:17
把报纸的碎片分别放在不同的公共空间里,把藏宝图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面,发动当地人们寻找,找到的人把报纸带回到图书馆里。
[5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14:18


[6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17:11

[7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22:56


[8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25:42




[9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30:28



 



[10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33:39
当地人参与的各种工作坊活动
[11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41:14


 

 
[12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48:51



























[13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50:04

游行时当地人使用的经幡
[14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54:53











[15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5:59:19

[16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6:21:08





















[17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6:25:23

















[18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6:28:05








[19楼] banmihanyan 2010-06-12 17:13:31





[20楼] guest 2010-06-14 07:10:29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