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造历史”中的所见所闻
有关“温床”的臆想及其它
5月2日是个温暖的日子,一个命名为“温床”的山东当代艺术展在上上国际美术馆开幕,现场虽不及以往艺术节时人山人海的火爆,然而人来人往也络绎不绝,三五成群,交流致意,显然都不是些看热闹的观众。
相信不少人对这个暧昧而又一语中的的名字深感兴趣,同样吸引人的还有玫红色调海报所透露出的情色与浪漫,参展艺术家有:高氏兄弟 韩涛 梁克刚 黎洵 李娃克 刘勃麟 亓文章 田中锋 王志鹏 邢小震 也夫 张同帅 朱艾平 张炀 周伟华 赵庆林,可谓60后、70后、80后皆有,这些艺术家虽然都出自山东,也都处在这个共同时代和社会的“温床”中,然而在有着不同生活环境、生存体验和艺术观念的前提下,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艺术切片”呢?
画面里直接出现床的是高氏兄弟和亓文章的作品。高氏兄弟的“抓小姐”系列,像是“扫黄打非”时期的现场,作品的素材应该来自报纸或视频新闻截图,因为画面中除了床、床上或床边的客人与小姐,还有“大盖帽”,和类似手电筒照亮的聚光区。记得去年到他们工作室取文件时,在办公桌旁挂的正是其中一幅,想必他们为这些描绘细致的作品花去不少时间和精力;而关于小姐的话题,可说和不可说的似乎都有太多。在吴文光的纪录片《操他妈电影》里,作为三个并行事件之一的选女演员,每次都问来试镜的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她们对小姐的看法,然后告诉她们,是需要来演妓女的角色。看过这个有意思的记录让人会猜想:这是在选演员还是在做社会调查问卷?徐童因为在电影节上放映纪录片《麦收》引起争议:先是云之南的讨论,接着是香港的抗议、静坐、示威,原因是他拍摄了“一个阳光开朗的妓女”而在放映时并没有提前告知她并得到她的同意,在新的纪录片《算命》里,他又通过记录一个算命先生引发出一个或者说一小群小姐,在还处于拍摄期的《老唐头》预告片里,是关于那个开店小姐的父亲和家庭,看来这哥们是要和“小姐”进行到底……最近看到朋友的空间,签名就是“两条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口尝”,估计也只能在古代文人那里才会成为传奇佳话。
亓文章画面中的床,是有女人体背对观者面窗外而坐的床,暧昧的成分似乎不多。在2009年的时候见过其作品,那时为一本画册准备资料搜集素材,那些上树的少年,爬山的人体,那种生存的荒诞感和疏离感令我印象颇深,不禁想起有次一哥们感慨,在北京有时候就是在一个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做一件什么也没有的事。这次展出的作品中,看上去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意味。聊天时他也提到,并非美院出身,作为良师益友的王音给于他不少启示,我们也能从画面效果上看到他们之间有某种相通性,甚至有些作品里还有点王兴伟式的幽默,然而除去这些,还是可以看到那些属于他自己的更接近八零后的感觉、思考和气息。
与高氏兄弟一样,李娃克也是创作面较广、参与社会性较强的艺术家,参展作品《80年代的黑匣子》系列、《90年代光盘的故事》系列、《前2010年代主流与地下文本的斗争印象》系列分别利用录像带、毛片光盘、杂志封面等,加上手写的文字、颜料的流动与斑斓,呈现出一部丰富的改革开放后地下性文化发展简史,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主流的性文化,因为正统的主流似乎是从来回避这样的事情;《在宋庄的房顶》系列则与前者较明显的社会性不同,它是向内的,呈现的是一个个体内心的挣扎与搏斗、透视与分析。这一系列更能体现艺术家本人在某一阶段的状态,他还导演、策划、制作并主演过电影《梦游》,单看两个版本的海报,就可以感受到这样激烈而诗意、梦幻而自省的气质。
以前和一个在青海写作的朋友聊天,提到想写篇小说,名为《一个只画天空的人》,故事是关于一个后半生都执著于描绘不同时空天空的艺术家,当时是受卡夫卡《饥饿艺术家》的启发,不同的是那个老人因找不到适合他胃口的食物而在公园里进行饥饿表演直至生命结束,而我们的主角则是一直画千变万化的天空直至消失在天空。这次也夫的作品《空虚的空虚》系列居然与那个写作计划有一点不谋而合:展出的作品画的全是天空,只是他给不同天空加上了一些不同的小玩意儿,输液管、针头、钉子、剪刀、绳子之类;这是些需要治疗的天空,显然,还有天空下的人。也夫曾有个“烟囱计划”行为,准备在798工厂的烟囱上住一个月,据说后来因为物业或保安的原因没有坚持下来,不管怎样,这是一位接近天空的艺术家。
和天空接近的还有海洋,相对于与舒勇合作的《一个亿•泡女郎》和行为作品《房奴》的热闹与轰动,梁克刚的参展作品《一平方米海水》显得冷静而理性。他在大海的不同地点截取一平方米的海水拍摄图片,然后用边长一米的方形画布画出来。出生于包头、7岁移居青岛、建筑设计出身的他指出这是一组探讨“意义”的作品,选择海水因为她是其家乡最主要的象征。而这个作品的观念性在于艺术家用“这个意义被捏造、构建和记载的过程”来质疑“意义”的来源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而张同帅的《现象和思索》系列则呈现出另一种存在与合理的可能性。整幅整幅暗黑画面上分布着一些很小面积的动物,旗帜,树,建筑物,桌凳,灯光,开会,戴皇冠和领带的男人等等,这些形象或灰或亮,在看似混乱的事物中寻找一种内在的逻辑与诗意或非诗意的联系,在这个流量精确到以KB计算、日日夜夜高速运转的时代给我们一丝冷静的惬意和思维的乐趣。
“温床”里还有视觉效果较强,或艳丽丰富的作品,请允许我简单粗暴地描述一下: 黎洵的作品是调侃与戏谑的形象组合,田中锋的瓶子静物与莫兰迪那些默默交流的瓶子相比已经充满主动的表达欲望,王志鹏的《鼓掌》系列是不同身份的人鼓掌的特写,在此为我们所处的“温床”鼓上一掌;刑小震的作品色彩绚丽,形象丰富,一种后现代的视觉拼贴;张炀刻画的知识分子形象透露出尴尬与讽刺的意味,周伟华的作品则是波普中的政治与时尚元素,朱艾平的“标准像”系列表现出人们在“标准”下的变异与痛苦,赵庆林的风景和人体则提供给我们一段段恍惚的时光,艺术家刘勃麟的《隐藏在拆迁中 》和《城市迷彩》曾引起广泛关注,这次展出的《黑板报(标语)》系列和《2007中国报道》系列同样充满社会意义;做为策展人之一的韩涛在强调不该忽略的历史记忆,展出的《切尔诺贝利》系列直观的描绘那段历史的恐怖,揭示人类记忆中的痛处。坚持多年的民间文学刊物《水沫》正在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代艺术,也为此出了一期“温床”特刊,来详细的介绍这个展览。
当被问及展览名称的时候,韩涛称,这是个中性的词,是一种状态,近年来他一直关注这方面,曾策划过名为《呼吸》的山东当代艺术展,与其策展和绘画相平行的另一个艺术活动是他创建的平民电影工作室,及其所举行的活动。
正如策展人王中文在《温床闲谈》中所说,这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年代,你可以在事物的表层去体验快乐,但一旦你要了解某些事情的原由,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温床”用在这个展览很贴切,一切都在不确定中滋生,很混乱,又充满活力。他曾策划过名叫《态度》的展览,从名字或可见其艺术活动上的延续与立场。
阿里卡说过,画画不是画我们所看到的事物,而是使事物被看到。这是一个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在滋滋生长的时代,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国最大的名利场之一的北京,会更突出的拥有这个双生时代的最好和最坏。这些事物中,有些可以看得到,有些看不到,我们的艺术家所体现出的,很可能只是这个大“温床”上的一根体毛。
5月2日是个温暖的日子,一个命名为“温床”的山东当代艺术展在上上国际美术馆开幕,现场虽不及以往艺术节时人山人海的火爆,然而人来人往也络绎不绝,三五成群,交流致意,显然都不是些看热闹的观众。
相信不少人对这个暧昧而又一语中的的名字深感兴趣,同样吸引人的还有玫红色调海报所透露出的情色与浪漫,参展艺术家有:高氏兄弟 韩涛 梁克刚 黎洵 李娃克 刘勃麟 亓文章 田中锋 王志鹏 邢小震 也夫 张同帅 朱艾平 张炀 周伟华 赵庆林,可谓60后、70后、80后皆有,这些艺术家虽然都出自山东,也都处在这个共同时代和社会的“温床”中,然而在有着不同生活环境、生存体验和艺术观念的前提下,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艺术切片”呢?
画面里直接出现床的是高氏兄弟和亓文章的作品。高氏兄弟的“抓小姐”系列,像是“扫黄打非”时期的现场,作品的素材应该来自报纸或视频新闻截图,因为画面中除了床、床上或床边的客人与小姐,还有“大盖帽”,和类似手电筒照亮的聚光区。记得去年到他们工作室取文件时,在办公桌旁挂的正是其中一幅,想必他们为这些描绘细致的作品花去不少时间和精力;而关于小姐的话题,可说和不可说的似乎都有太多。在吴文光的纪录片《操他妈电影》里,作为三个并行事件之一的选女演员,每次都问来试镜的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她们对小姐的看法,然后告诉她们,是需要来演妓女的角色。看过这个有意思的记录让人会猜想:这是在选演员还是在做社会调查问卷?徐童因为在电影节上放映纪录片《麦收》引起争议:先是云之南的讨论,接着是香港的抗议、静坐、示威,原因是他拍摄了“一个阳光开朗的妓女”而在放映时并没有提前告知她并得到她的同意,在新的纪录片《算命》里,他又通过记录一个算命先生引发出一个或者说一小群小姐,在还处于拍摄期的《老唐头》预告片里,是关于那个开店小姐的父亲和家庭,看来这哥们是要和“小姐”进行到底……最近看到朋友的空间,签名就是“两条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口尝”,估计也只能在古代文人那里才会成为传奇佳话。
亓文章画面中的床,是有女人体背对观者面窗外而坐的床,暧昧的成分似乎不多。在2009年的时候见过其作品,那时为一本画册准备资料搜集素材,那些上树的少年,爬山的人体,那种生存的荒诞感和疏离感令我印象颇深,不禁想起有次一哥们感慨,在北京有时候就是在一个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做一件什么也没有的事。这次展出的作品中,看上去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意味。聊天时他也提到,并非美院出身,作为良师益友的王音给于他不少启示,我们也能从画面效果上看到他们之间有某种相通性,甚至有些作品里还有点王兴伟式的幽默,然而除去这些,还是可以看到那些属于他自己的更接近八零后的感觉、思考和气息。
与高氏兄弟一样,李娃克也是创作面较广、参与社会性较强的艺术家,参展作品《80年代的黑匣子》系列、《90年代光盘的故事》系列、《前2010年代主流与地下文本的斗争印象》系列分别利用录像带、毛片光盘、杂志封面等,加上手写的文字、颜料的流动与斑斓,呈现出一部丰富的改革开放后地下性文化发展简史,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主流的性文化,因为正统的主流似乎是从来回避这样的事情;《在宋庄的房顶》系列则与前者较明显的社会性不同,它是向内的,呈现的是一个个体内心的挣扎与搏斗、透视与分析。这一系列更能体现艺术家本人在某一阶段的状态,他还导演、策划、制作并主演过电影《梦游》,单看两个版本的海报,就可以感受到这样激烈而诗意、梦幻而自省的气质。
以前和一个在青海写作的朋友聊天,提到想写篇小说,名为《一个只画天空的人》,故事是关于一个后半生都执著于描绘不同时空天空的艺术家,当时是受卡夫卡《饥饿艺术家》的启发,不同的是那个老人因找不到适合他胃口的食物而在公园里进行饥饿表演直至生命结束,而我们的主角则是一直画千变万化的天空直至消失在天空。这次也夫的作品《空虚的空虚》系列居然与那个写作计划有一点不谋而合:展出的作品画的全是天空,只是他给不同天空加上了一些不同的小玩意儿,输液管、针头、钉子、剪刀、绳子之类;这是些需要治疗的天空,显然,还有天空下的人。也夫曾有个“烟囱计划”行为,准备在798工厂的烟囱上住一个月,据说后来因为物业或保安的原因没有坚持下来,不管怎样,这是一位接近天空的艺术家。
和天空接近的还有海洋,相对于与舒勇合作的《一个亿•泡女郎》和行为作品《房奴》的热闹与轰动,梁克刚的参展作品《一平方米海水》显得冷静而理性。他在大海的不同地点截取一平方米的海水拍摄图片,然后用边长一米的方形画布画出来。出生于包头、7岁移居青岛、建筑设计出身的他指出这是一组探讨“意义”的作品,选择海水因为她是其家乡最主要的象征。而这个作品的观念性在于艺术家用“这个意义被捏造、构建和记载的过程”来质疑“意义”的来源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而张同帅的《现象和思索》系列则呈现出另一种存在与合理的可能性。整幅整幅暗黑画面上分布着一些很小面积的动物,旗帜,树,建筑物,桌凳,灯光,开会,戴皇冠和领带的男人等等,这些形象或灰或亮,在看似混乱的事物中寻找一种内在的逻辑与诗意或非诗意的联系,在这个流量精确到以KB计算、日日夜夜高速运转的时代给我们一丝冷静的惬意和思维的乐趣。
“温床”里还有视觉效果较强,或艳丽丰富的作品,请允许我简单粗暴地描述一下: 黎洵的作品是调侃与戏谑的形象组合,田中锋的瓶子静物与莫兰迪那些默默交流的瓶子相比已经充满主动的表达欲望,王志鹏的《鼓掌》系列是不同身份的人鼓掌的特写,在此为我们所处的“温床”鼓上一掌;刑小震的作品色彩绚丽,形象丰富,一种后现代的视觉拼贴;张炀刻画的知识分子形象透露出尴尬与讽刺的意味,周伟华的作品则是波普中的政治与时尚元素,朱艾平的“标准像”系列表现出人们在“标准”下的变异与痛苦,赵庆林的风景和人体则提供给我们一段段恍惚的时光,艺术家刘勃麟的《隐藏在拆迁中 》和《城市迷彩》曾引起广泛关注,这次展出的《黑板报(标语)》系列和《2007中国报道》系列同样充满社会意义;做为策展人之一的韩涛在强调不该忽略的历史记忆,展出的《切尔诺贝利》系列直观的描绘那段历史的恐怖,揭示人类记忆中的痛处。坚持多年的民间文学刊物《水沫》正在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代艺术,也为此出了一期“温床”特刊,来详细的介绍这个展览。
当被问及展览名称的时候,韩涛称,这是个中性的词,是一种状态,近年来他一直关注这方面,曾策划过名为《呼吸》的山东当代艺术展,与其策展和绘画相平行的另一个艺术活动是他创建的平民电影工作室,及其所举行的活动。
正如策展人王中文在《温床闲谈》中所说,这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年代,你可以在事物的表层去体验快乐,但一旦你要了解某些事情的原由,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温床”用在这个展览很贴切,一切都在不确定中滋生,很混乱,又充满活力。他曾策划过名叫《态度》的展览,从名字或可见其艺术活动上的延续与立场。
阿里卡说过,画画不是画我们所看到的事物,而是使事物被看到。这是一个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在滋滋生长的时代,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国最大的名利场之一的北京,会更突出的拥有这个双生时代的最好和最坏。这些事物中,有些可以看得到,有些看不到,我们的艺术家所体现出的,很可能只是这个大“温床”上的一根体毛。

图呢?



韩涛:梳理山东当代艺术的野心
时间:2010年5月12日
地点:北京宋庄韩涛工作室
(上上国际美术馆)
(韩涛)
什么样的一种机缘使你在上上国际美术馆策划了这次“温床”山东当代艺术展?
当时本来是要做张炀的个展,后来想了想,与其做一个山东艺术家的个展,不如做一个山东艺术家的群个展。实际这次展览每个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量完全可以达到个展的规模了。(笑)还有就是考虑到山东的艺术家还没有像其他省份一样,有过一次集体的亮相,一个具体的梳理。当然这次亮相的主要是一些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没有邀请老一代的艺术家,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与我此次的策展理念不太相符。
中文(上上国际美术馆执行馆长王中文)刚刚来“上上”,有一次在我这儿聊天,聊到正好有这么一个时间档期,可以合作做一下。
这个展览的策划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王馆长去年就谈过这次展览。
噢,年前说过这件事,不过具体实施是在今年。
这次展览是作为你梳理山东架上绘画的一个开始吗?
这不是开始,07年做过一次“呼吸”展,也是一次很完善的展览。但是那个展览不是以架上绘画为主。
你所做的每一次梳理是否都有明确且不同的策展理念?
那是当然。策展人就像一个导演一样,展览就是表达你要说的东西。
这次展览的策展理念是什么?
当代艺术越来越边缘化,以前提到当代艺术可能就是北京、上海,甚至广州,现在应该让当代艺术往外走,往边缘城市发展。
现在的当代艺术依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甚至成都这些大都市,山东的当代艺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算有一定气候。
八十年代有一个“奉献”展,像现在最活跃的山东籍艺术家都有,比如隋建国、高氏兄弟。“奉献”展之后山东就再没有一个像样的展览了。07年我策划的“呼吸”是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展览,有四十多位山东籍艺术家参展,其他都是一些官方办的展览。
八十年代的青岛应该也算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存在中心。
八十年代的青岛出了很多重要的艺术家。
但是这些艺术家走出山东以后就不再以山东这个地域为团体了。
这些艺术家大部分都来北京了,出来的艺术家太多了,现在都是特别著名的。隋建国、于凡、夏俊娜、高氏兄弟、李娃克、刘大鸿,包括中央美院的吕胜中。
山东当代艺术的现状依然是散的。
需要有人多做几次展览,像四川,也不是整体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他们做了很多四川群体性的展览,
他们更多以团体的面貌出现。
如果山东这样做的话也会出现这样的面貌,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相互走的太近也不太好,艺术家在一块,难免相互影响。
它应该是一个松散的团体。
合起来时一起做展览,分开时各自做自己的艺术。
山东作为一个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位早已不复存在。
山东本身就没有中心过,山东向来以传统为中心,山东的当代艺术只有当时参加89现代艺术大展的几个人,没有像北京一样出现“星星美展”,虽然也有过几个类似团体“鲁西南群体”、“太阳社”,但不重要。不像东北“北方群体”他们做的那样好。那是一个趋势,好多省份都有重要的团体,但山东没有。到现在也是,群体性的展览很少。在北京“呼吸”是第一次。
现在的山东本身也缺乏当代艺术的氛围。山东虽然经济发达,是全国艺术品收藏大省,但收藏的主要是传统艺术。
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庸之道不可能接受一些过激的东西。山东的展览做起来比较难,我做展览每次都会赔钱,上次的“呼吸”投入了几十万,这次的“温床”也投了几万。
这次展览从开幕到现在有将近半个月时间了,虽然社会反响强烈,学术上也大致成功,但是商业上有缺憾,策展上是否没有考虑商业因素?没有邀请一些艺术藏家参加开幕式?
有,邀请了几个澳大利亚藏家,但澳洲机场因为火山爆发停飞,过一段时间应该会来,但是还能不能赶得上这次展览就不知道了。
接下来在策展方面还有比较大的动作吗(策展计划)?
接下来有一个“山东油画三十年”这是明年的计划,主要是梳理山东架上绘画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的发展史。现在已经列了一些邀请艺术家的名单,从最老的到最年轻的,老中青三代。
展览所涉及的主要是当代艺术吗?
嗯,主要以架上绘画为主。
山东学院派也是名家辈出••••••
都有,像杨凤林、张宏祥、阎平、王克举都有。
这个展览也要在北京来做吗?
在山东。“山东油画三十年”,具体位置还没定,大概是美术馆或者博物馆。现在还只是一个前期的运作。
展览的整个策展思路和拟邀艺术家名单都确定了吗?
还没有最后确定,只有一个初步的名单。过几天我还要回一趟山东,还要确定一些参展艺术家。
展览的时间大概是?
2012年。
跨度更大!
跨度非常大,这次还要做艺术家访谈,一百多位艺术家每一位做一个纪录片,访谈中包括他的从艺经历,他的绘画风格,他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对以往艺术时代的回忆,做一个文献出来,整理成文字,剪辑成影片,这样梳理时会非常困难的!我要做一个山东艺术普查式的展览!不在于它有多高的学术性,我只希望它更能具备一个文献功能。
那就是整个山东当代艺术一个比较全面的文献资料。这个展览的策划有一个团队存在吗?
需要一个团队来做,一个做文字整理的,一个拍图片的,一个摄像的,还需要一个联络人员,然后再在济南成立一个办公室,整个下来可能需要六、七个人,但是具体人员我还没有找。资金上也需求很大,至少需要几十万。
现在应该没有人在做这种地域性的当代艺术梳理。
没有,我现在把GOV应该做的都做了。
哈哈,还是预祝你的下一次展览能圆满实现。
[cc]flash/player.swf?videoID=0E96C435185709BF_6B74B17B2B964E05&autoStart=false&share=tru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