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老五: 改“糙历史”
发起人:邝老五  回复数:5   浏览数:2841   最后更新:2010/05/08 17:44:36 by guest
[楼主] deathxiatian 2010-05-06 06:30:14


“回收站”艺术小组一周年展
策展人:姚维,李小龙,章林富
参加展览者:陈宇飞,姚维,李小龙,章林富,蒋玮璇,李强,颜志远,熊雄,郭浩原
展览时间:5月8日—22日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展览馆
6月6日—20日 中国科技大学现代艺术学院

展览开幕时间:5月8日下午3时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展览馆
6月6日下午3时 中国科技大学现代艺术中心

展览内容介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美术馆展览的是“回收站”艺术小组一年回顾展。
中国科技大学现代艺术中心展览的是新作展。

我与“回收站”
陈宇飞

五月底,我接到我的学生李小龙的电话,他说同学们有一个想法,想与我谈谈,电话中他只说与艺术有关,必须见面谈。
几天后,我被同学们叫到一教师休息室,里面已坐上七位同学和曹昊老师,同学们面部表情严峻,有种要干大事的前兆,谈话直接切入了主题…… 就是要做艺术。像是憋了很久一样的委屈,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对我来说,此事太突然,本来他们以为肯定能从我这获得掌声和支持,没料到我只世故地扑了几句冷水,第一次见面结局不甚明朗,很快散去,但他们的脸上仍然杀气不散……
一周后,我们第二次见面,我听取了他们的十二个方案的陈述,让我感动……
几天后,“排队”作品诞生,这下,我意识到学生是动真格的了,如火焰爆发,活力四射……
我是一个做教师的“命”,因为我父亲是教师、我上大学又撞入师范大学、我第一份职业是教师,用了将近十年的抗争代价摆脱了教师身份,又一个十年过去,我又重拾了教师的角色。
我由于在体制内供职,常常形容自己像个足球队员,系主任如同教练,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我打什么位置,我得服从,虽然到了场上我就自由发挥了。但有的位置我擅长,有的位置则是为了球队的整体需要推我上场去卖力的。
我一直在琢磨一种新型的师生工作关系,也就是超越多少年来世袭的以教师传授知识、布置任务为前提,学生被迫服从的陈旧教育模式,如何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作为学习研究的原动力,这个问题始终难以解决?而“回收站”小组的建立,恰巧能够提供了一个实现我个人野心的锲机,通过与学生们的实验、交流、合作、碰撞,以及故意模糊外在对身份的界定。希望派生出诸多的新的可能性。
我是“回收站”小组的一员。

回收站小组简历:
2009年5月22日 姚维发起人成立艺术小组的倡议
2009年5月24日 小组成立第一次会议。探讨小组成员和指导老师的问题
2009年5月26日 陈宇飞、曹昊参加小组讨论。决定以自由方式成立一个艺术小组
2009年6月3日 交流第一次活动的方案。一共产生了12个方案,最终确定颜志远的行为——《排队》
2009年6月8日 30余人,在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一食堂完成了集体行为——《排队》
2009年6月16日 最终将小组名称确定为“回收站”。至此我们的艺术小组正式成立。
2009年6月16日 艺术国际网站开设博客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index/recyclebin
2009年8月 参加“女性•影像”国际摄影大展
2009年9月 参与“798第一届双年展”“流动药房”作品
2009月12月1日 集体行为《给艾滋病人一个拥抱》
2010年5月 参加“黄桥幸福计划”-第二届合肥双年展

回收站的含义:我们“人多势众”,想法在这里碰撞,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日久弥新,有的丢弃了又被拾回来,有的只能停留在文字,但是一直活跃的是思维……
[沙发:1楼] guest 2010-05-06 10:16:19
支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