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国强要给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另类的达芬奇,中国农民的达芬奇。他们在自己的空间中扮演了重新发明世界的上已经存在或曾经存在的诸多帮助我们超越自己的限度的机械。他们淳朴单纯,却有着不可思议的豪情壮志。他们的发明也简单粗陋,是一些个体的执著和专注的结果,但却有着不可思议的吸引力。这些农民达芬奇站在一个历史的临界点,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在这里演出他们的话剧,难道不是一个新的奇迹的降临?
张硕武:《反重力:中国想象力的奔涌》

达芬奇·蔡

众达芬奇
艺术家运用它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使用文化现成物”的概念跨领域合作的表现形式,首次将焦点集中在对广大中国农村民众个体创造力的展示。
《农民达芬奇》以探索人类创造力的原点为主轴,集结遍布中国各地的个体农民追寻梦想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发明创造的热情和勇气来体现主题。通过大量的农民创造物以及他们的现场制作,或演示活动,讨论这些看似业余粗糙,甚至无视相关法则。异想天开的手工制成品,其背后的诗意美学和社会人文含义。同事,展览业探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农民的社会转型,包括亿万农民建设现代城市的巨大贡献,提出“农民让城市更美好”的议题,与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呼应,一次体现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开拓未来理想的精神目标。

初到现场,斗大的荧光色字体格外醒目。不免有记者反复朗读“农民,让城市更美好”,那么熟悉的调侃之词在这个世博首个公众开放日显得尤为契合。
蔡国强说:这块临时的墙面如果不拆,“农民”就一直屹立在这儿。
外滩美术馆,主楼面积不大,改造后新建的后半段小门厅和主体非常协调,完全看不出加盖的痕迹。
下午的媒体发布会由馆长赖香玲女士主持
农民们与艺术家同席而坐好不融洽

只有烟火奥运
拼盘令达芬奇很尴尬
刘晓林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他是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对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对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他对许许多多的事物研究。如果称达·芬奇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天才,我认为反对的人应该不会太多! 在21世纪的中国出了些滑稽的事情,比如蔡国强先生举办了《农民达芬奇》的展览。以喜欢制造大动静著称的媒体界不知出于何故竟然美其名曰蔡国强艺术展《农民达芬奇》?难道展出内容真的是艺术家本人的作品吗?显然不是!实际是将若干农民发明家的作品做了荟萃,蔡国强先生是事实的策展人而已!既然不是为什么还如此叫法?写到这里,我大脑中的氧气有些缺乏了——我惊叹为什么我们中国不乏具备乾坤大挪移奇术聪明人!? 进一步讲,称《农民达芬奇》展览就合理吗?达·芬奇的确从农民中来,也是发明家,世界上还有没有既是农民又是发明家的人?也能找到!但为什么就非看中了达·芬奇?我想可能他给世人的“印象”还是世界级的大画家。试问:诸位参加展览的农民兄弟有谁在书画艺术上有精深造诣呢?我们把目光从参展的艺术家身上移开,哦!原来策展的蔡国强先生与艺术联系不算太远!!总之,整个展览出现了双重照顾:农民、蔡国强,达芬奇因为名气太大被以“模糊身份”死死拽了进来:需要你是农民你就是农民,需要你是发明家、艺术家你就立即脱离农民的“身份”。因为聪明的中国人“制造”的滑稽“拼盘”使得智慧的达芬奇很尴尬,他在天堂也非常的无奈:这事整的!? 作为中国人,我非常感谢蔡国强先生利用其在艺术界的影响为中国的农民发明家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向世界展示“底层智慧”的绝好机会!!但谁的展览就是谁的展览,主角就是主角。也许几位中国的农民是幸运的,也许蔡国强先生是更幸运的,无疑达芬奇是尴尬至极的!怨谁?拼盘不会说话。
2010-05-07
异想天开:蔡国强和农民达芬奇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noanswer.blogbus.com/logs/63148474.html
《异想天开:蔡国强和农民达芬奇》 王寅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讲座预告:
《和蔡国强一起寻访农民达芬奇》
主讲:王寅
时间:5月8日 15:00-16:30
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中实大楼一楼大厅(从虎丘路经博物院广场进入)}
《异想天开》后记:今年的油菜花和往年多么不同
一月下旬的一天,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孙瑞岑在网上告诉我,他们要与蔡国强开展一系列的合作,想找一名记者和蔡国强去各地走访一些农民发明家,为5月在上海的“农民达芬奇”展览及出书做准备。问我有没有很合适的人推荐。
我毫不犹豫地毛遂自荐。
后来不断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做这个题目?
我的回答是,我很好奇,一个艺术家的成功自有其必然性,对蔡国强的好奇,促使我接下了这个活儿。
3月3日,我在北京沙滩的一个四合院里见到了蔡国强。说着一口福建口音普通话、每每把“飞机”说成“灰机”的蔡国强热情、爽朗、与人一见如故。
在随后的10天时间里,我随同蔡国强的下乡团队从北到南开始了旋风般的旅行,几乎每天进出航空港,每天换一个城市,不断延误的航班,不断延误的晚餐和睡眠时间,临近子夜才吃上晚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如此高速的运转和紧张的寻访,在我还是第一次。蔡国强也是首次邀请一个记者在旅途中同行。
在寻访过程中,蔡国强体现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出色的运筹能力,灵感的火花时时闪耀。在与农民发明家的交流过程中,蔡国强是一个亲切的提问者,也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他与农民们生动深入的对话,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我和蔡国强也很快达成了默契,用作录音机的itouch随时处于待命的状态,在路边、车上、饭桌上、候机厅里,见缝插针的对话随时进行。我更愿意把这样的对话看作朋友之间的聊天,而不是简单的工作采访,一开始聊的话题与当天所寻访的农民发明家及其环境有关,渐渐地超越了“农民达芬奇”这个展览,扩展到蔡国强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扩展到他的家庭和他的生活细节。
回到上海,在复听采访录音时,我一次次被拉回到了旅途之中,耳机里传来各种被放大了的声音──杯盏碰撞的声音,各地的方言,笑声和喧闹声,在崎岖的山路上车轮颠簸的声音。在绵阳的车上,下乡团队成员响亮的鼾声甚至盖过了蔡国强回答采访的声音。
累计的录音长达12小时,这样的对话真是十分奢侈,因为在旅途中与被采访对象进行如此长时间的连续对话,对于任何一个记者来说,都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更何况还可以近距离地观察蔡国强,并且深入他敞开的情感世界。
这是一本在极短的时间里策划完成的书,但是这本书的独到价值在于让人们了解今天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看到一个大型展览像教科书一般从策划、筹备、实施,到最后完成的完整过程,更可以看到一个成熟艺术家对待艺术和人生的真诚态度。很少有当代艺术家如蔡国强这样清醒,这样具有自省能力,这样敢于审视自我的内心世界,丝毫不避讳自己身上的矛盾、痛苦,甚至彷徨,蔡国强作品中的力量也来源于此。
寻访归来,我对蔡国强的好奇有增无减。也许并不能指望一次短暂的旅行就能得到解答。正因为这样,我非常愿意继续做一个提问者和记录者,就像艾克曼之于歌德,雅努施之于卡夫卡,尽管我不及他们的千分之一。
首先感谢广西师大出版社总编辑刘瑞琳和她率领的年轻团队,没有他们的创意,就不会有这本十分特别的书。感谢编辑杨静武,他的耐心和宽容缓释了我身上的压力,让我在有限的时间里从容完成此书。
感谢蔡国强,他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旅途中,他的谦逊和勤勉,他的细心周到,他始终饱满的热情,让我学到很多。
感谢旅途中寻访的每一位农民发明家,他们的倔强、乐观、创造力和对梦想的憧憬让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感谢农民问题专家张鸣和***,在下乡之前,他们对中国农村历史和农民现状的精辟介绍让我受益颇多。
感谢下乡团队的全体成员,这个来自五湖四海、临时组合的集体自始至终为融洽和快乐的气氛所环绕。
感谢摄影师林毅提供了在旅途中拍摄的精彩照片,为本书增色不少。
感谢蔡国强的助理蔡灿煌和李依桦,我与他们之间顺畅及时的沟通确保了本书的质量。
感谢我服务的报社在工作时间和报道版面上给予的慷慨支持。感谢新闻助理阮丹收集整理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并且协助整理了部分采访录音。
感谢曾琼和“艺术场”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感谢龚彦、洪亦非、肖恩明和詹那达等诸多朋友对本书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itouch帮助我记录下诸多珍贵的时刻;感谢我的笔和笔记本,在听到精彩段落忘记按下录音键的时候,让我在纸上完成了记录。
感谢旅途中的风霜雨雪以及每一次停顿(这些停顿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地必要),感谢田野里灿烂耀眼的油菜花(今年的油菜花和往年多么不同),感谢我们经过的每一个村镇和每一条河流。
最后要感谢这十五天被拉长了的分分秒秒,让我完成了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王寅
2010年4月1日
z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