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更像企业家 海归派别再“贩卖中国”
“视角”学术讲座系列第二讲:关于我的纪录片

主讲人:原一男——小川绅介之后,日本纪录片历史的另一座里程碑“私人纪录片”的开创者
时间:2010年4月30日(周五)下午三点
地点: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放映厅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活动查询及预约:+86(0)5978 9530
主办单位: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
草场地工作站
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
讲座简介:
在这次难得的机会上,原一男将与观众面对面地讲述他的纪录片。原一男从1972年开始拍摄关于一些令人反感的人物的电影,因而其电影也“令人反感”。原一男描述他的作品是“超越社会设置的界线,以近距离镜头接近我的拍摄对象。”第一部纪录片《再见 CP 》(1972) ,以其对残疾个体的直接描述震惊了观众。仅在两年之后,他又因《绝对隐私性爱恋歌1974》成为日本电影界的话题人物。这部电影按时间顺序,以一种最为个人的态度,记录了原一男、他的前妻武田美由纪和小林佐智子之间的三角恋爱关系,片中两个婴儿出生的场景异常醒目。13年之后原一男发布了他的下一部电影《前进!神军》,一部有关记忆与战争罪行探究的记录片。最新作品《全身小说家》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著名的左翼作家,片子探讨的重点是这个男人的性关系如何成为了他某些作品的基础。“由来已久的习惯让羞耻感被隐藏起来,我要做的就是彻底撬开这个由来已久的习惯。我把摄影机当作一种武器使用,我想知道我能探究到人们所信赖的羞耻感有多深。我想尝试去了解个人存在的整体。”(原一男语)
主讲人简介:
原一男生于1945年,20世纪日本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年轻时深受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早期标志性的抗议运动影响。原一男曾就学于东京摄影技术学校,不久就放弃学业,因为原一男觉得“摄影只是让我从肤浅表面去认识人”。他决定直接开始他的独立制作生涯,其所创作的纪录片与以往日本纪录片传统形成分野。在日本纪录片历史20世纪的最后30年,两种绝然不同的纪录片同时存在:一个是小川绅介制作的集体纪录片方式;一种是原一男的私人电影方式,并被称为“小川绅介之后,日本纪录片历史的另一座里程碑——‘私人纪录片’的开创者”。
“视角”学术讲座系列
“视角”学术讲座系列是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艺术与投资》与《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从2010年3月开始正式启动的学术讲座和对话系列,定期邀请活跃于艺术、文化和思想界前沿的国内和国际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作家、导演、建筑师、学者、理论家和哲学家举办讲座,从他们的专业、研究领域和所关注的问题出发,发表主题演讲或者进行对话。
“视角”取自西方哲学理论中的“视角主义”,对这一理论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主体的知识不可避免地是片面的,它受到个体据以进行观察的视角的限制;另一种认为,视角主义是相对主义的一种形式,认为只有存在着对某种类型的创造物或某一社会而言的真理,而没有真理本身这类东西,视角主义关注(有局限的)意识、(不公正的)价值判断、关注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它是创造性的、批判性的。两种解释本质上并不矛盾,只是消极与积极之分。显然,在尼采“上帝已死”的宣判之后,每个个体都应该积极而勇敢地担当起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解释。
在此出发点上,“视角”学术系列讲座希冀通过汇集多方面有严肃性的学术态度、立场和深度的演讲、讨论、观念和声音,培养和塑造一个有批判性态度的观众群体。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平台,艺术中心和杂志通过共同举办这些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和论坛担负和实践着持续的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责任。
“视角”学术讲座系列由夏季风担任总策划,左靖、卢迎华和董冰峰任执行策划。
主办方简介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是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首次在中国设立的以当代艺术展示、研究、教育、出版和收藏等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型学术机构。中心在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生产与建构的同时,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及交流中国当代艺术和文化,并积极推介突出的国际艺术家和艺术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鉴于独立影像、尤其是纪录片,已成为当代艺术领域最有力量和活力的部分之一,艺术中心特别设立了影像档案馆,以此为平台,致力于中国独立影像的收藏、研究、展映和交流。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阳区798 艺术区,建筑面积为4000 多平方米,是798 艺术区最具影响力和最大的艺术机构之一,内设展示空间、影院、影像档案馆、多媒体阅览室、影像工作坊、图书资料室、学术报告厅、咖啡馆、艺术商店等。此外,中心还在798 周边地区设有国际驻地艺术家工作室,方便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在北京实施他们的工作计划。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以年轻一代策展人和批评家为工作团队,他们将以新的知识结构与文化理想来传达自己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与认识。
《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
《艺术与投资》创刊于2006年1月,是国内专业高端艺术类月刊。杂志以专业、冷静的态度关注国内和国际的艺术市场动态,理性梳理、分析艺术财经,以独到的嗅觉和眼光推介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艺术门类和艺术作品,并兼顾与艺术投资紧密相关的鉴赏门道,是艺术投资理财公正有素的观察者和导航员。
2007年1月开始,杂志在原有“艺术”、“投资”、“鉴赏”的格局上再辟一册以原创和学术为重心的《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着力于当代艺术的学术性、实验性、跨界性,在中国当代艺术杂志中有着独特的思考和艺术倾向,为一切与当代艺术创作相关的思考、讨论、试验、实践提供开放性平台,是当代艺术媒体中真正独立的思考人和先行者。
2009年1月开始,《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全面改版。将杂志原有的定位“中国当代艺术”扩展至“华人当代艺术”;我们陆续特邀到台湾、香港和澳门,及海外重点城市的特约记者,以及加强和上述地区的重要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策划人、评论家和艺术家的沟通、交流和经验互动,以大华人圈的范畴内紧密聚焦艺术市场和当代艺术创作及展示现场,进行分析、研究和有立场呈现的系列工作。

主讲人:原一男——小川绅介之后,日本纪录片历史的另一座里程碑“私人纪录片”的开创者
时间:2010年4月30日(周五)下午三点
地点: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放映厅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活动查询及预约:+86(0)5978 9530
主办单位: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
草场地工作站
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
讲座简介:
在这次难得的机会上,原一男将与观众面对面地讲述他的纪录片。原一男从1972年开始拍摄关于一些令人反感的人物的电影,因而其电影也“令人反感”。原一男描述他的作品是“超越社会设置的界线,以近距离镜头接近我的拍摄对象。”第一部纪录片《再见 CP 》(1972) ,以其对残疾个体的直接描述震惊了观众。仅在两年之后,他又因《绝对隐私性爱恋歌1974》成为日本电影界的话题人物。这部电影按时间顺序,以一种最为个人的态度,记录了原一男、他的前妻武田美由纪和小林佐智子之间的三角恋爱关系,片中两个婴儿出生的场景异常醒目。13年之后原一男发布了他的下一部电影《前进!神军》,一部有关记忆与战争罪行探究的记录片。最新作品《全身小说家》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著名的左翼作家,片子探讨的重点是这个男人的性关系如何成为了他某些作品的基础。“由来已久的习惯让羞耻感被隐藏起来,我要做的就是彻底撬开这个由来已久的习惯。我把摄影机当作一种武器使用,我想知道我能探究到人们所信赖的羞耻感有多深。我想尝试去了解个人存在的整体。”(原一男语)
主讲人简介:
原一男生于1945年,20世纪日本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年轻时深受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早期标志性的抗议运动影响。原一男曾就学于东京摄影技术学校,不久就放弃学业,因为原一男觉得“摄影只是让我从肤浅表面去认识人”。他决定直接开始他的独立制作生涯,其所创作的纪录片与以往日本纪录片传统形成分野。在日本纪录片历史20世纪的最后30年,两种绝然不同的纪录片同时存在:一个是小川绅介制作的集体纪录片方式;一种是原一男的私人电影方式,并被称为“小川绅介之后,日本纪录片历史的另一座里程碑——‘私人纪录片’的开创者”。
“视角”学术讲座系列
“视角”学术讲座系列是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艺术与投资》与《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从2010年3月开始正式启动的学术讲座和对话系列,定期邀请活跃于艺术、文化和思想界前沿的国内和国际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作家、导演、建筑师、学者、理论家和哲学家举办讲座,从他们的专业、研究领域和所关注的问题出发,发表主题演讲或者进行对话。
“视角”取自西方哲学理论中的“视角主义”,对这一理论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主体的知识不可避免地是片面的,它受到个体据以进行观察的视角的限制;另一种认为,视角主义是相对主义的一种形式,认为只有存在着对某种类型的创造物或某一社会而言的真理,而没有真理本身这类东西,视角主义关注(有局限的)意识、(不公正的)价值判断、关注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它是创造性的、批判性的。两种解释本质上并不矛盾,只是消极与积极之分。显然,在尼采“上帝已死”的宣判之后,每个个体都应该积极而勇敢地担当起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解释。
在此出发点上,“视角”学术系列讲座希冀通过汇集多方面有严肃性的学术态度、立场和深度的演讲、讨论、观念和声音,培养和塑造一个有批判性态度的观众群体。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平台,艺术中心和杂志通过共同举办这些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和论坛担负和实践着持续的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责任。
“视角”学术讲座系列由夏季风担任总策划,左靖、卢迎华和董冰峰任执行策划。
主办方简介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是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首次在中国设立的以当代艺术展示、研究、教育、出版和收藏等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型学术机构。中心在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生产与建构的同时,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及交流中国当代艺术和文化,并积极推介突出的国际艺术家和艺术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鉴于独立影像、尤其是纪录片,已成为当代艺术领域最有力量和活力的部分之一,艺术中心特别设立了影像档案馆,以此为平台,致力于中国独立影像的收藏、研究、展映和交流。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阳区798 艺术区,建筑面积为4000 多平方米,是798 艺术区最具影响力和最大的艺术机构之一,内设展示空间、影院、影像档案馆、多媒体阅览室、影像工作坊、图书资料室、学术报告厅、咖啡馆、艺术商店等。此外,中心还在798 周边地区设有国际驻地艺术家工作室,方便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在北京实施他们的工作计划。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以年轻一代策展人和批评家为工作团队,他们将以新的知识结构与文化理想来传达自己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与认识。
《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
《艺术与投资》创刊于2006年1月,是国内专业高端艺术类月刊。杂志以专业、冷静的态度关注国内和国际的艺术市场动态,理性梳理、分析艺术财经,以独到的嗅觉和眼光推介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艺术门类和艺术作品,并兼顾与艺术投资紧密相关的鉴赏门道,是艺术投资理财公正有素的观察者和导航员。
2007年1月开始,杂志在原有“艺术”、“投资”、“鉴赏”的格局上再辟一册以原创和学术为重心的《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着力于当代艺术的学术性、实验性、跨界性,在中国当代艺术杂志中有着独特的思考和艺术倾向,为一切与当代艺术创作相关的思考、讨论、试验、实践提供开放性平台,是当代艺术媒体中真正独立的思考人和先行者。
2009年1月开始,《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全面改版。将杂志原有的定位“中国当代艺术”扩展至“华人当代艺术”;我们陆续特邀到台湾、香港和澳门,及海外重点城市的特约记者,以及加强和上述地区的重要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策划人、评论家和艺术家的沟通、交流和经验互动,以大华人圈的范畴内紧密聚焦艺术市场和当代艺术创作及展示现场,进行分析、研究和有立场呈现的系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