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零——林天苗个展
发起人:艺术菠菜  回复数:5   浏览数:3017   最后更新:2010/04/20 14:58:57 by guest
[楼主] LEAP 2010-04-14 00:00:00

机构透视学——费城故事

本杰明•富兰克林大道上将多上一位新住户。Barnes这个姓氏对当地人来说不陌生,在费城市郊的Merion,Albert C. Barnes先生在这里创立了Barnes基金会,那已经是一九二二年的事。

他收藏了一百八十一幅雷诺阿,六十九幅塞尚,四十六幅毕加索,五十九幅马蒂斯,此外还有苏丁、卢梭、莫奈、德加、梵高和马奈等人的作品若干。一九二三年时,Barnes先生第一次同意在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展出自己的藏品,虽然印象派在半世纪前就已经出现,但对于费城当地人来说,巴黎的新潮尚未袭来,这还是件新鲜事。本地批评家如同当年的法国批评家一样提出种种刻薄的见解,给作品冠上「垃圾」之称。Barnes先生甚为恼火,据说正是因为这件事,他此后开始拒绝一切自己的藏品在其他场所的展出 。

于是这大批的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等流派的作品便全部留存在了位于Merion的那所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大房子里。它们的陈列位置都是由Barnes先生按照自己独特的趣味亲自安排,线条的呼应,颜色的跳跃……墙上密密麻麻挂满了画,他还在其间装饰上了诸如印第安陶罐、非洲面具、门锁链、勺子等物品,共同协助建立起画作之间的特殊审美关系。有当年见过Barnes先生本人的人回忆说,他就那么坐在自家房子的大厅里,在一九四零年代的日光下,点着一支雪茄,开始审阅自己的收藏。

Barnes先生却是位经营药品买卖的商人,至少最初的身份如此,生意做得甚为得法,很快成了富翁。年轻时代他曾在德国学习医药学,对于欧洲的文化不算陌生,爱好艺术更不用说。一九一二年,应Barnes先生的请求,美国艺术家威廉•格莱肯斯和阿尔弗雷德•亨利•莫勒去巴黎的画廊为他购置了一批现代绘画,其中就包括毕加索的《抽烟的女人》和高更的《邮差》。此后他本人也来往于巴黎和费城购置作品。从此时起,Barnes先生又开始着手发展一项更为伟大的事业,他开始在自己的医药公司内教授工人绘画,美国画家威廉•格莱肯斯和欧内斯特•劳森等人的作品就悬挂在工厂的墙壁上供工人欣赏和学习。他对教育的兴趣也没有停留于此,一九一七年,他去哥伦比亚大学参加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研讨班并和杜威成为朋友。一九二二年Barnes基金会成立后,杜威被任命为基金会的首任教育部门主管 。

紧接着就是那次糟糕的美术学院里的展览,于是Barnes先生半掩起了他的大门——前来欣赏作品绝无问题,只不过需要提前预约而已,一周只有两天时间可供参观,其余时间里,这些画作要供基金会内绘画学校的学生教学使用。这间处于园林中的绘画学校一九四零年开始授课,Barnes先生本人的著作《绘画中的艺术》成为该学校的基本授课材料之一 。而早在一九二九年时,Barnes先生就已经把自己从医药界解放了出来,卖掉了公司,专注于他的收藏和教育活动。一九三一年,他邀请马蒂斯为自己的主要展厅绘制三联壁画《舞蹈》,一九三三年作品完工。这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几年,Barnes先生似乎活得还算舒适。

Barnes先生在自己生命终结之前慎重地考虑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基金会的命运,制定了一份极其苛刻的遗嘱:画绝对不可以移动。这所房子内的一切就是他对艺术的理解最集中的体现,堪称他此生一件不断描画、不断添枝加叶,直到他认为完美的作品,一个辉煌的人生注脚,
一个斑斓的艺术史切片。一九五一年,他在七十九岁时去世。在他离世后的几十年里,Barnes基金会的确保持了原来的构置,而他本人在教学上的心得也得以贯彻。

不过从一九九零年代起,Barnes基金会的迁址问题就已经成为了讨论热点,基金会的经济出现了问题,牵扯到法律事宜,当地法官裁定搬迁,纵然有如「Barnes基金会的朋友们」这样的组织和其他关心基金会的个人的反对和声援,Barnes基金会的命运还是发生了转折——它将迁到费城市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大道,与费城美术馆为邻。那些超过半个世纪没有移动过的画不得不稍微旅行一下,远离田园,进入城市。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