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日本现代艺术:艺术可能吗?
发起人:ba-ba-ba  回复数:0   浏览数:1351   最后更新:2010/04/09 11:26:19 by ba-ba-ba
[楼主] ba-ba-ba 2010-04-07 17:33:00
埃利亚松+马岩松:艺术家和建筑师合作搞大了

方振宁


 
 
马岩松设计“爬不上”的通道
2010年03月31日 13:01 来源:新京报 
艺术家埃利亚松联合中国建筑师推新作
  马岩松设计“爬不上”的通道
  本周六,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和中国建筑师马岩松首度合作的展览“感觉即真实”将为观众们打造一个奇异的蜿蜒通道,带我们探索人类的感知世界。据悉,本次展览将于6月20日结束。
  在欧美,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早已让公众见识到他极简主义的魅力。而对于大多数中国的艺术爱好者来说,却未能亲见其作品。本周六,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的“感觉即真实”展中,埃利亚松将联手中国建筑师马岩松挑战我们的感知世界。这一合作被艺术评论家方振宁称为“顶级合作”。
 
  此次的新作品,两位艺术家将共同“制造”出一个让观者对感觉信任产生迟疑的“另类现实”。其中,马岩松将负责设计一个长近60米的蜿蜒的空间,观众身临其境往通道上走时,却感觉怎么也走不上去。而埃利亚松则延续其对光影、水或雾气的使用。在此次巨大的装置中,他将引入大量的人造雾以大幅度降低天花板的高度,同时增加木地板的倾斜度从而打乱整个展厅的方向感。
  马岩松表示,此次新作品是希望让我们看到在自我欲望无限膨胀中,一切都在被管理着,“闭上眼睛,才会看到自己心中的世界,空间和光会触动你的心灵。” (记者李健亚)
  - 人物解说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被公认为是当代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天才之一。他善于从自然现象中捕捉灵感,利用光、风或水创作雕塑装置,以引起人们感官体验的共鸣。评论家方振宁表示,埃利亚松对场景的强调让观者必须要身处那个环境才能感知。他最著名的作品则是2003年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天气计划》。
----------------------------
3号是展览开幕式,而我要去日本看艺术博览会,无法参加这一展览的开幕式,有点遗憾。在此发点布展的图片,但这不是作品最终呈现的状态,因为还没有喷雾。
 
 
 























[沙发:1楼] ba-ba-ba 2010-04-07 18:24:00
埃利亚松+马岩松:
在身体和物体之间

方振宁




埃利亚松今天第一次来到中国,从机场直奔展览现场,他对布展效果很满意。
人为什么要花300万人民币做这么一件奢侈的装置?
当你走进这彩色的“雾”中,什么最重要?是色彩还是灯光?埃利亚松认为是看不见却能感知到的声音最重要。























[板凳:2楼] ba-ba-ba 2010-04-07 19:04:58

空间游戏2010-04-05 10:25:15

毋庸置疑,这个装置让人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但是并没有觉得这种有多么美好,相反,我感觉有些压抑和令人窒息,花了300万,就更不值了


新浪网友2010-04-05 13:06:30

这是最好的展览!
楼上那位说的“压抑”和“令人窒息”,可能你不喜欢这个展览,或者你也没有领会埃利亚松的目的。

我和朋友,在里面只停留了20几分钟,唯一感染我的不是视觉而是听觉。这是一次连盲人都可以“看”的展览


新浪网友2010-04-06 11:49:24

不用谈最好或不好,每个人都会在其中有自己的感受,不需要用自己的感受去遮盖别人的。
不喜欢也是一种真实的感受。
每次展览最无聊的总是开幕式那帮装B的人,臊味十足而人味太淡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