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力的体验:
心理学中说的压力,是指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为此,我们随时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互不相容的、互相排斥的甚至针锋相对的事物,心理作为现实的反应,便把它们引入我们的脑海,在我们内部世界形成动机的冲突、目的冲突,以致在我们心里,形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择的心态。当一个人处于此种境遇时,便会体验到苦恼和焦躁不安。这时,我们说他正体验着压力。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种相互排斥的事物,接触这些事物的人,便能体验到多少种内心冲突。依照冲突的具体内容,很难对冲突进行归类。如果抽掉冲突的具体内容,单就其形式进行分类,情况就简单明朗多了。
心理学家将内心冲突分为四大类:
1、双趋冲突
当两件有强烈吸引力,但两者又互不相容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比如中国俗话所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人的内心便形成了双趋冲突的局面。这种情况,如若夹带着情感色彩,体验到的压力就越发严重,痛苦就越大。比如:一个男子同时被两个女子看中,她们两个对男子都有吸引力,现行道德只允许选其中之一,这时,男子便陷入双趋冲突之中,体验到痛苦的压力。
2、趋避冲突
当一个人想达到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达到该目标却有极大危险,这时,便进入了趋避冲突的境界。比如,一个人想结婚,但结婚这件事必然承担种种责任,并且失去某些自由,所以,一个人在结婚前总有一番心理冲突。有人想进入股市炒股,因为可以获利,但又必须冒很大风险,所以,进入股市的人经常体验着趋避冲突的压力。
3、双避冲突
当一个人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便体验到双避冲突的压力,比如处在腹背受敌的情景时。人们遇到这种情景,往往长期不能决策,最后“听天由命”,陷入被动境地。
4、双重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由两种可能的选择引起。当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时,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就会处于双重趋避冲突中。比如:一个工作机会工资较高,但工作性质却没有发展前途;另一个工作机会工资不太高,但工作性质却有发展前途。一个人面临这种情况时,不论选择哪个工作,都有利有弊。于是就会出现双重趋避冲突,体验到双重趋避冲突的压力。
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这是当我们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的时候做出的反应。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大脑分泌出包括肾上腺素等的激素。肾上腺素通过血管流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当这些荷尔蒙流到心脏、肺和肌肉的时候,一种特殊的生理反应就发生了。"战备状态"反应的症状:压力出现,心跳开始加快,呼吸开始急促,肌肉紧张并准备行动,视觉变得敏锐起来,胃里打鼓,思维敏锐,开始出汗。多数人常态下身体却保持红色警戒状态,不能放松,放不下这根弦。紧张不安和焦虑保持在身体中并随着遇到的每一件能引起紧张情绪的事情不断积累上升,最终导致了不良结果。
新华网洛杉矶4月15日电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因精神紧张而罹患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
该中心发表的报告说,在接受调查的120万人中,有近10%的人表示,因为生活压力大,他们每月至少有14天生活在高度紧张之中,并因此而患上多种精神疾病,如心情抑郁、情绪焦躁和失眠等。
调查发现,精神疾病发病率与生活贫困有密切关系。生活越贫困,受精神疾病困扰的人就越多,因为生活拮据加大了人们的生活压力,而且这些人获得医疗救助也十分有限。
这项调查是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进行的。调查发现,在这期间因生活紧张而罹患精神疾病的美国人要比1993年至2001年期间增加了1%。
负责这项调查的马修·扎克说,目前的金融危机导致失业率上升,现在美国人的生活压力已明显增加,与2003年至2006年期间相比,目前美国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人也在迅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