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型不明飞行物在俄红场上空盘旋数小时

物•谎言•潜水员——王俊个展
主办:Organhaus Art Space
艺术总监:杨述
策 展 人:倪昆
展览开幕酒会:2009年12月23日 19:30
展 览 时 间:2009年12月23日-29日
展 览 地 点:Organhaus Art Space 1号展厅
(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正街126号)

异质性的再现
倪昆
让我们从作品《卡片》说起:这是一张被摹写的卡片,准确的说,摹写的是一张放有照片的白色卡纸。照片的内容是一张同样的纸片,只是在纸张中间有一个淡淡的印痕—它来自蚊香在其表面燃烧过后所产生的印记。艺术家在处理这个由多重媒介所表现的“卡片”的时候玩了一个伎俩,简单说来,就是焦点的消褪。我并非企图要用一个观点来局限艺术家的作品,但是我确信,在这个画面中被强调的卡纸边缘及出现在照片里偶然露出的黑色边界,和出现在画布中心位置的几乎将隐褪的蚊香印记构成了某种不确定的平衡。艺术家是不会因为追求平衡而制造平衡。重点在于,这样的创作到底企图提出什么是可能性或者不可能性。是记录这样一个偶然的事实瞬间?讨论媒介的功能差异?或者如我所判断的那样,通过这个有伎俩的平衡来讨论观看及存在:存在是真实的,观看之道却值得质疑。
如果我们将观看及真实看作是艺术家创作的出发点,那么这里所涉及的,对于艺术而言将是一个非常本质的问题,这也意味着艺术家讨论的将是存在本身而不是组成外部世界的现实本体。事实上,王俊所使用的绘画语言与他想表达的意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抵触,其作品的重点往往是精心打造的逻辑混乱,不动声色的暧昧不明。按照艺术家自己的话说,是以图像的方式来编织谎言。这是以图像来反对及否定图像,而图像恰恰组成了面向当下的观看主体,或许还是观看的全部。现代人关于观看的质疑自工业社会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它伴随着焦虑,失重,无方向感等现代病共同出现。指出这点是想说明其实它也是千万人的生存经验的一部分,对于艺术家而言,真正有建设性的则是由艺术家所创造的带有独特视角的方式和技巧,及由此方式方法所生发的关于被遮蔽的观看。因为正是它使得艺术的目的得以实现,艺术周旋于渴望和现实之间。
你得去看它们,文字应付不了它们,而复制品则会将它们遣送回它们反对的地方。当你出现在它触手可及的场所时,你将收获实在,因为绘画里的图像只是一个躯壳,一个开端。出现在王俊绘画里的主题有植物,烟花,风景,人物,其原型基本来源于摄影或网络图片。将这些出现在画布的内容称为主题可能有误导之嫌,更为准确的说法,可以称它们为所在。王俊的绘画开始于具体的图像,而结束于图像消逝的场所。消逝的不是图像自身,而是构成图像的笔触和语言在不断反复的擦抹中,渐渐由描绘的笔痕变成了自我质疑的手段。让意义在时间的稀释下消逝是一种本能,唯有不请自来的东西才会有希望。王俊本次展览的作品有三组,其核心及基础就是讨论图像的观看及谎言。既然图像本身就是幻觉,那么描绘图像的划痕是否也该成为另一个质疑的对象?临摹练习no.2 就是这样一件作品,艺术家在画面内部进行自我临摹,最终让笔痕消褪在画布内部。画面中出现了三种具体的绘画语言方式:自由而无意识的表现性涂画;对于局部的涂画痕迹所进行的严格临摹;有序而带有理性的无意义涂绘。这是剥离了现实语境之后的对于构成画面的本体语言所进行的自我追问,它被艺术家谨慎而耐心的描绘着,显露的是艺术家一贯的对于图像怀疑论的坚持。以装置形态出现的彩色物则是临摹练习no.2在物上的延续,不过其关注的重点已经由绘画语言的呈现方式转为构成绘画语言的物质性内容,由绘画颜料浇灌的垃圾桶,小纸箱,被精致鲜亮的制作为一个个小物品,它还是颜料吗?它还是在建构图像吗?或者只是一个以另外面貌出现的无意义的幻觉。
“物 谎言 潜水员”呈现了这两年来王俊关于图像及绘画的思考,艺术家正通过手工的方式在安静而耐心的对图像进行一遍又一遍的书写质疑,他无视出现在外界的流行,时尚及艺术界里惯有的夸张。正如其自我揶揄的那样,做一个潜伏的潜水员。潜水员对于深处的执着及对于深度的向往,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责任,也期待在这个处于潜伏状态中的艺术家的每次露面,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启迪和断想。
2009年12月23日于重庆
倪昆
让我们从作品《卡片》说起:这是一张被摹写的卡片,准确的说,摹写的是一张放有照片的白色卡纸。照片的内容是一张同样的纸片,只是在纸张中间有一个淡淡的印痕—它来自蚊香在其表面燃烧过后所产生的印记。艺术家在处理这个由多重媒介所表现的“卡片”的时候玩了一个伎俩,简单说来,就是焦点的消褪。我并非企图要用一个观点来局限艺术家的作品,但是我确信,在这个画面中被强调的卡纸边缘及出现在照片里偶然露出的黑色边界,和出现在画布中心位置的几乎将隐褪的蚊香印记构成了某种不确定的平衡。艺术家是不会因为追求平衡而制造平衡。重点在于,这样的创作到底企图提出什么是可能性或者不可能性。是记录这样一个偶然的事实瞬间?讨论媒介的功能差异?或者如我所判断的那样,通过这个有伎俩的平衡来讨论观看及存在:存在是真实的,观看之道却值得质疑。
如果我们将观看及真实看作是艺术家创作的出发点,那么这里所涉及的,对于艺术而言将是一个非常本质的问题,这也意味着艺术家讨论的将是存在本身而不是组成外部世界的现实本体。事实上,王俊所使用的绘画语言与他想表达的意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抵触,其作品的重点往往是精心打造的逻辑混乱,不动声色的暧昧不明。按照艺术家自己的话说,是以图像的方式来编织谎言。这是以图像来反对及否定图像,而图像恰恰组成了面向当下的观看主体,或许还是观看的全部。现代人关于观看的质疑自工业社会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它伴随着焦虑,失重,无方向感等现代病共同出现。指出这点是想说明其实它也是千万人的生存经验的一部分,对于艺术家而言,真正有建设性的则是由艺术家所创造的带有独特视角的方式和技巧,及由此方式方法所生发的关于被遮蔽的观看。因为正是它使得艺术的目的得以实现,艺术周旋于渴望和现实之间。
你得去看它们,文字应付不了它们,而复制品则会将它们遣送回它们反对的地方。当你出现在它触手可及的场所时,你将收获实在,因为绘画里的图像只是一个躯壳,一个开端。出现在王俊绘画里的主题有植物,烟花,风景,人物,其原型基本来源于摄影或网络图片。将这些出现在画布的内容称为主题可能有误导之嫌,更为准确的说法,可以称它们为所在。王俊的绘画开始于具体的图像,而结束于图像消逝的场所。消逝的不是图像自身,而是构成图像的笔触和语言在不断反复的擦抹中,渐渐由描绘的笔痕变成了自我质疑的手段。让意义在时间的稀释下消逝是一种本能,唯有不请自来的东西才会有希望。王俊本次展览的作品有三组,其核心及基础就是讨论图像的观看及谎言。既然图像本身就是幻觉,那么描绘图像的划痕是否也该成为另一个质疑的对象?临摹练习no.2 就是这样一件作品,艺术家在画面内部进行自我临摹,最终让笔痕消褪在画布内部。画面中出现了三种具体的绘画语言方式:自由而无意识的表现性涂画;对于局部的涂画痕迹所进行的严格临摹;有序而带有理性的无意义涂绘。这是剥离了现实语境之后的对于构成画面的本体语言所进行的自我追问,它被艺术家谨慎而耐心的描绘着,显露的是艺术家一贯的对于图像怀疑论的坚持。以装置形态出现的彩色物则是临摹练习no.2在物上的延续,不过其关注的重点已经由绘画语言的呈现方式转为构成绘画语言的物质性内容,由绘画颜料浇灌的垃圾桶,小纸箱,被精致鲜亮的制作为一个个小物品,它还是颜料吗?它还是在建构图像吗?或者只是一个以另外面貌出现的无意义的幻觉。
“物 谎言 潜水员”呈现了这两年来王俊关于图像及绘画的思考,艺术家正通过手工的方式在安静而耐心的对图像进行一遍又一遍的书写质疑,他无视出现在外界的流行,时尚及艺术界里惯有的夸张。正如其自我揶揄的那样,做一个潜伏的潜水员。潜水员对于深处的执着及对于深度的向往,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责任,也期待在这个处于潜伏状态中的艺术家的每次露面,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启迪和断想。
2009年12月23日于重庆







卡片no.5 布面炳烯(150x200cm) 2009.jpg

临摹练习no.2 布面炳烯(200x220cm) 2009.jpg

植物 布面炳烯(200x150cm) 2008.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