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金锋先生//刘向华
发起人:李天笑  回复数:4   浏览数:1820   最后更新:2009/12/01 14:50:18 by guest
[楼主] 猜火车咖啡馆 2009-11-30 20:18:23



【活动安排】
时间:2009年12月6日(周日)
13:30 - 16:00 放映 《二冬》 (剧情片 | 片长150分钟)
16:00 - 17:00 导演杨瑾到场交流
地点: 猜火车文化沙龙(方家胡同46号院C1)
电话:64060658

免费 Free Entrance

2008年10月 第13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 13th Pusan IFF
亚洲电影新浪潮特别提名奖 New Currents Special Mentions
2008年11月 第32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 32nd Sao Paulo IFF
2009年1月 第38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38th Rotterdam IFF
2009年1月 第32届哥特堡国际电影节 32nd Goteborg IFF
2009年3月 第3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33th Hongkong IFF

【故事梗概】








在一个偏远的山区,传说中有一个叫“卖儿石”的大石头。一些因家中贫困或其它原因生了孩子却想把孩子卖掉的人常聚在这块石头旁等待买家。
在一个冬季,二月了还下着雪。杨四郎从外地打工回来路径卖儿石时捡回一个男婴,取名叫作“二冬”。杨四郎不久便离开人世,儿子由妻子杨氏抚养成人。长大的二冬生性顽劣,在母亲的娇纵之下更是难以教养。二冬开始不断地给母亲闯祸,玩猎枪、打架、骑摩托车。二冬的母亲杨氏把他送到外地的教会学校,二冬从那里逃了出来,带着一个叫杨嫦娥的女孩子私奔。二冬开始体验生活的不易,在杨嫦娥怀孕之后他不得不回到家乡完成婚事。他开始承担生活,开始寻找生活,但生活在乡镇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变得难以琢磨。

【导演阐述】


二冬所在的乡镇,是我儿时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许多的回忆。但是现在已经面目全非。政府决定在那个边远的山区发展工矿业,在短短的几年之内:铝厂、电厂多了起来;煤矿、煤矿、铝石坑随处可见;原来种地的人们搞起了运输;四川的矿工,东北的妹子挤进镇子。一派繁荣的景象下面是一个混乱的现实。这给一直生活在封闭状态下的二冬们一个巨大的压力。
老人们只能叹息地说:这个社会太乱了!

【导演介绍】
杨瑾,山西平陆人,生于1982年。2000年进入山西电影学校学习摄影,2004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习编导,期间拍摄一些短片。2004年完成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篇《一只花奶牛》,获得第19届瑞士弗里堡电影节 “文化奖”和“唐诘可德奖”,第7届新德里亚洲电影展“亚洲电影网络促进奖”。08年完成第二部影片《二冬》。现在是一名独立电影工作者,经营自己的工作室手工电影作坊。

杨瑾作品:
2004 剧情长篇《一只花奶牛》。97分钟 任编剧,导演,摄影。
第19届瑞士弗里堡电影节 “文化奖”和“唐诘可德”奖
第7届新德里亚洲电影展“亚洲电影网络促进奖” 2005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生长篇剧情单元“最佳导演”奖
2005 剧情长篇《我如花似玉的儿子》中任摄影。 92分钟 导演:崔子恩
2006 剧情长篇《独生子,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中任摄影。70分钟 导演:崔子恩
2008 剧情长篇《二冬》 任编剧,导演 150分钟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哈巴特.巴尔斯基金
第1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新潮流特别提名奖
2009 纪录片《志同志》中任摄影,剪辑 118分钟 导演:崔子恩
第24届意大利都灵同性恋电影节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MSN:caihuoche@live.cn
我们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ihuocheba
我们的豆瓣主办方:http://www.douban.com/host/caihuoche/
好戏网专区:http://www.mask9.com/f/chc

地址详情:
1.雍和宫方向(北二环雍和宫桥)往南,国子监南边的第一条胡同就是方家胡同,进方家胡同步行大约300米左手边的46号大院。
2. 方家胡同位于安定门内大街上,安定门和交道口中间。从这两个地方走的路程差不多。见到方家胡同进来大约200米右手边的46号大院。
地铁:
1.二号线地铁安定门站东北口出,向南走,国子监南的第一个胡同为方家胡同。
2.五号线地铁北新桥站A口出,向北走,大约200米左手边就会看到方家胡同。
开车:
方家胡同为单行道,方向为西向东。需要从交道口方向向北,过了交道口路口之后的第一个红绿灯右边的胡同就是方家胡同。
[沙发:1楼] 猜火车咖啡馆 2009-12-05 14:57:39
ER DONG is very realistic like a documentary. It is about amazing big challenge in modern China. Its purity of the story made us moved. It has an innovative style trying to take the society to making a form of a family.
  --13th Pusan IFF
  The film strictly follows Er Dong’s daily routine excluding any exceptional techniques or mechanism. The director doesn’t focus on the dramatic structure or emotional alteration of the character. He stubbornly follows a form of description like a documentary. In this dry and tastelessness way, the audience can directly experience Er Dong’s dreary life. (KIM Ji-Seok)
  --13th Pusan IFF
  Best narrative Chinese indie of the last year and an almost epic tale on modest low-budget canvas, about the maturing of the uprooted protagonist Er Dong in today''s China. Unpolished and authentic.
  The film Er Dong, is supported by the Hubert Bals Fund is regarded by some as the best narrative ‘indie’ of the year. The film shows how independent directors with little money, simple means and an amateur cast but with a maximum of carefully chosen everyday details and sets can examine life in today''s China. (GT)
   --38th Rotterdam IFF
  杨瑾用了一中一西两个神话传说,去演绎二冬体内的叛逆种子:他是在月亮上不停砍树的吴刚,同时也是被驱逐出伊甸园的亚当。杨瑾以这部写实风貌的作品,崭新演绎经典神话,将宿命与罪咎感扭转过来,从而让二冬无悔地离开人为神祗国度,承受永劫放逐的漂泊人生。
   ——第3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ER DONG is a brawny teenager who lives with his ultra-Christian mother. Prone to fights and troubles, his exasperated parent soon banishes him to a Christian boarding school, where he seemingly begins to reform. A bout of truancy, however, leads to his expulsion, but not before he elopes with a girl. After she becomes pregnant, he takes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becoming a breadwinner but a recurring nightmare about selling his own child unravels a shocking revelation. A realistic and refreshing coming-of-film whereby the protagonist never really grows up...
   2009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板凳:2楼] guest 2009-12-10 20:19:3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