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C瑞士丐碗2009年7月1日在巴黎全图
发起人:楚楚  回复数:0   浏览数:2702   最后更新:2009/11/19 17:02:52 by 楚楚
[楼主] 猴粑粑 2009-11-19 17:02:52






“安慰剂”  
 
艺术家:      六岛, 兵冰, 蔡多宝, 曹原铭, 托马斯, 邓辉, 高海林, 季瑞, 尼克, 孔墨沙, 南燕, 汤姆,  李翎溪, 毛宇, 扎娜, 任宏伟, 皮尔斯, 谭平,罗丝唐,王东马, 吴艳丹, 张德丽, 朱岩 
策展人:      托马斯、扎娜、杨传照 
艺术总监:  扎娜 

展览时间:  2009 年 11 月 21 日——2009 年 12 月 22 日 
开幕时间:  2009 年 11 月 21 日晚上 8 时
 

地点:        中国上海市莫干山路 50 号 6 号楼 2 楼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半人,有时候他是一个人,有时候它是一条虫。透过光可以看见人的部分,虫的部分则隐没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他认为他自己只是一个半人,因为当他看到自己的上半身时却不能看到下半身,而当它看到自己的下半身时又看不到上半身。所以他才时而被认为是人,时而被认为是虫。 
 
时光流逝,他感到盲目与不安,直到一天一只老乌鸦飞过,她只有一只眼睛,形貌苍白,苍白到会让人误以为她是一只海豚。当她停在半人的头上,至少她以为那是一块石头,她一边尖鸣着:“有一天,有一天”,一边开始啄起半人的眼睛。但是半人却听到是:“有蝴蝶,有蝴蝶”。 
 
剧烈的疼痛如同眼球在糖浆中融化一般,他终于明白:蝴蝶!他就是一只蝴蝶!他奋力振翅高空,高得如同茁壮生长的鸢尾花般,广阔无垠的大地让他晕眩,他卷起一阵狂风,创造了山脉,海洋,直升机与巧克力。 
 
扎娜,孟买,2009 年 8 月 1 日 
 
 
安慰剂 
 
安慰剂是一种客观上对于正在进行的诊断不会有任何实际作用的物质或疗法。与医疗领域一样,生活中安慰剂的持续应用已变为 一种常态,成为当下时代精神的一部分。这样的常态不仅存在于广告与现代文化传播的潜意识与神经语言程序中,也融入我们的日常起居饮食里。就像有一种游戏般的物质仅在我们内心世界起作用,透过我们想象力,为我们的既有经验附加标准。 
 
在医药学上,安慰剂是用来治疗生理与心理疾病的一种药品,但其几乎不具备任何实际作用。但在社会的范畴中,安慰剂就很难定义了。越复杂的道德伦理实践,其结果也越难概述。 当安慰剂不再是一种药物,而是一种信息或是一种政治学说时,规则改变,边界游移,希望的窗口与建立的伪装开始出现裂痕。我们建造教堂、清真寺、犹太教堂、寺庙、宝塔与大教堂,我们设立政府、法院与学校,皆是为了获得这种信仰,信仰一切事物皆能循规蹈矩。 
 
有一种模式围绕着一种理想而建立,在这种理想下,它的信徒不是被洗脑后的亦步亦趋者;在这种理想下,凡事皆有章可循,而非感性的,夸大的或扭曲的;在这种理想下,自由源于真正努力与值得称颂的胜利。在这种理想下,它的信徒不是被洗脑后的亦步亦趋者;在这种理想下,凡事皆有章可循,而非感性的,夸大的或扭曲的;在这种理想下,自由源于真正努力与值得称颂的胜利。 
 
通过我们的协作努力,凭借杰出人士的远见卓识以影响整个社会,我们也许能实现这种模式。艺术家们作为远见卓识者之一,尤其是身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六岛艺术家们。但他们并不能独立承担起或有能力改变这一切。最终即便努力,这种理想也难以实现,也许因为总会有更多的药物,品牌,过往的经验与更高的代价来提高安慰剂的效力。 
 
尼克, 上海,2009 年 11 月 2 日 
 
 


 “安慰剂”是六岛系列展览中第二个专注于研究意识激发艺术作品的展览。 
 
南燕是六岛和惠灵顿艺术家实习计划项目合作的一员(后者是新西兰惠灵顿和亚洲基金会大力发展的项目) 
皮尔斯是因为 mooreandmooreart.co.uk 和六岛合作的。  
  
 



六岛艺术中心:中国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6号楼2楼;
邮编:200060  ;电话:+86-21 6227 7856
电子邮件:contact@island6.org
网址: http://www.island6.org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