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地图2009年11月刊封面目录以及杂志征订
发起人:wenyuan203  回复数:13   浏览数:2863   最后更新:2009/11/14 02:01:15 by guest
[楼主] 侯紫册8西 2009-11-04 17:00:46


村上隆 Murakami Takashi

By 黃亞紀Huang Yaji          CANS當代藝術新聞,  2009九月
图片: Segawa Takehiro(AZIO), ©2009 Takashi Murakami/Kaikai Kiki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Courtesy Kaikai Kiki Co., Ltd.

 

 

訪問完村上隆後回到飯店,飯店櫃台擺著日本各報社特別加印的號外:歐巴馬獲諾貝爾和平獎。我不禁想起村上隆提到,當日本不再作為美國文化的翻譯者後,日本應該走向怎樣的未來?當美國和西方國家逐漸放棄核武及戰爭,他們透過戰爭所建構起的經濟強權也在瓦解邊緣,這樣的時代交界點上,村上隆的談話格外發人省思。



開始訪問之際,村上隆散著一頭長髮進來,坐下後立即束起了他招牌的馬尾。因為最近在法國Perrotin、紐約Gagosian個展、之後又前往英國泰德參加群展,一連串海外行程的時差還未調整過來。採訪當天,是村上隆版畫東京個展『我愛版畫,所以我作版畫』的開幕,緊接著又有Geisai13Geisai台灣,以及首度在台灣的版畫個展,完全沒有任何喘息的時間。聽Kaikai Kiki工作人員表示,村上隆為了能夠對應歐美畫廊和紐約Kaikai Kiki辦公室的會議,原本睡眠就是分段式的,也就是工作三四個小時後小睡一小時,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好幾年。

 

黃亞紀:在您的辦公室中看到不少茶和茶具,之前您也請千宗屋先生到Geisai大學講述有關茶具和茶道的課程。其實中國當代藝術家中現在也正興起一陣品茶熱潮,雖然我想其中的意義有些不一樣。

 

村上隆:對我而言,當海外的、西洋的收藏家想要收藏、鑑賞作品時,他們所追求、所想像的東西,是自己的國家所沒有的東西,或是和自己截然不同的東西,所以當他們談到日本、談到亞洲時,他們已經有某種固有的想像。對於他們,我抱持著想要回答他們的心情,在某種程度上帶有娛樂的意義,雖然我的作品中顯示出我並不思考過於深奧的事,但是我卻總是思考著藝術本身。在這樣的脈絡之下,我認為茶道、禪道,是可以回答西方世界的最好解答之一。

 

也有人會認為我在作品中會放進了宗教的東西,這主要是因為我認為宗教深處存在著屬於人類的哲學,就如同我們看《達文西密碼》這部電影一樣,這部電影讓我們理解了基督教世界中一些表面的東西,但是若要更深層地了解基督教文化,說穿了只有西方人本身才能達到完全的理解。

 

人類永遠存在著想要理解自己不了解的文化,所以我現在的工作就是是透過研究,將自己文化的文脈找出,比如說作品中出現的達摩,某種意義上就像是西方人用《達文西密碼》把自己的文化解釋給東方聽一般。

 

黃:也就是對於文化的翻譯。

 

村上:文化翻譯的意義也存在。比如說日本動畫《鋼彈勇士》,西方人很難理解《鋼彈勇士》的故事:國家和國家之間發生戰爭,而發生戰爭的原因是無法避免的獨立問題,眾多機器人不斷登場廝殺,最後完全沒有發生任何快樂的大結局……,這對於西方社會是非常難理解的。我認為這就是所謂日本人的宗教感,或是二次大戰戰敗的巨大挫敗感。某種意義來說,如果我們不把日本解釋到那個地方,其他人就無法體驗到、享受到真實的日本。現在日本非常暢銷的村上春樹《1Q84》也是和我一樣,村上春樹的創作轉向對海外解釋何謂日本,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如果你真要問我為何要這樣做?雖然這種解釋日本的層級和《鋼彈勇士》不同,但是無論如何,如果沒有任何人慎重地向西方解釋日本的話,西方就無法看到所謂「日本」真正的內容,這就好像我們也會看美國的連續劇《24小時》一樣,雖然層級不同,但是透過它就能看到美國現實社會的背景、進入所謂美國的內容當中。所以,如果簡要的說,這的確算是一種翻譯。

 

黃:這和亞洲其他國家興起造成日本對於發言權的危機感有無關係呢?

 

村上:二次大戰日本輸在美國之下,之後日本就在亞洲國家間扮演美國文化翻譯者的角色。我認為日本的這個角色現在已經走到尾聲了。日本接下來要如何創造出屬於自己國家的認同感(identity)?我認為日本現在正佇立在不知所措的路口。

 

我常在作品中談到戰爭。我之所以會固執於戰爭之上,是因為我認為挑起戰爭是不可原諒的事情。多年來,美國都為了振興自己的經濟而興起戰爭,而全世界對於他們居然都選擇原諒,「在這樣的歷史下的未來會如何?」,其實就是我過去十年間作品的主題。另一方面,這二十年來並沒有發生和我們近距離的戰爭,「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類的經濟應該如何繼續運轉?」,現在變成是這個問題愕然地擺在所有人面前。在這兩種問題之間,有沒有什麼類型的藝術,是可以向其他人訴說戰爭和人心間的關係的?其實,這樣的藝術至今還沒有出現。這種藝術必定和電影、電視的層級不同,需要更深層思考的媒材,如小說、繪畫,否則是無法傳達出真正的訊息。

 

現在大家經常談論中國,或多或少是因為經濟的原因,一個國家若把焦點聚集在經濟發展,但它卻不能再重複歷史、藉興起戰爭來發展經濟,那這個國家和人民要如何發展?這將是需要面對的最大命題。雖然說我自己的國家過去戰敗了,這麼多年來日本對於自己的過錯也不斷地重複反省,但是,這樣之後的日本人民真的和平嗎?真的幸福嗎?身為藝術家的我對於這樣的疑問,不斷提問後解答。

 

如何在不造成戰爭的前提下,或是不在資本主義經濟的成長理論下,尋找獲得幸福感的可能性,如果把這個命題,以帶有娛樂性但又嚴肅的方式放到藝術裡,最後產生的不是樂觀主義,就是悲觀主義。而我,則是以悲觀主義的立場思考著這件事情,我認為人類一不小心就會再次掀起戰爭,未來的人類不知是會幸福或是不幸……。但是無論如何,人類花費畢生的精力在尋找一種幸福感,儘管對於會發生的事情,我是抱著悲觀的態度,認為會發生的終究還是會發生。

 

黃:現在日本在雕塑、動畫、電影、版畫的技術都非常成熟,但卻仍難以成為和西方相同的藝術生產中心,對於日本或亞洲當代藝術的生產,您認為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呢?另外對於日本當代藝術市場的現況您認為如何?

 

村上:日本的藝術市場其實還很不成熟,某種程度無法跟隨上我作品的成長,包括價格上的。我的作品在西方市場上的價格已經被底定,所以現階段在日本市場內,如果不是類似版畫這樣的作品,是很難被接受。

 

黃:不過版畫的確能貼切傳達出您對於藝術的一些想法,一種既是物體的,又能把所有元素推到表面的平面性。

 

村上:實際上版畫在日本藝術市場的接受度也不高,因為若是海報的話,價格很便宜,日本會有人因為喜歡就購買。但是版畫,因為製作過程複雜,製作成本也相當高,價格上當然不能徹底地平易近人,在銷售上便顯得困難,但是版畫是我非常喜歡的媒材,大學時代起每年都會製作,現在也突破了各種預算和技術上的問題。這次在Kaikai Kiki的版畫展就是一次我對於版畫作品及版畫思考的整理。

 

關於藝術生產,我自始至終都扮演著一個角色,就是思考如何塑造出一個讓藝術生產得到更多的製作資金,讓這些資金可以充分運用在製作所需,最後讓藝術得到真正有效回報的社會,我一直是這樣一個和費用奮鬥的藝術家。日本在藝術生產的問題點就是,對於藝術生產經費的回報,還未能建立真正有力(dynamic)或有效的方法論。所謂有力(dynamic),雖然這是我藝術生產者的觀點,就是這次所花費的經費,盡可能地變成下一次創作的助力,最後演變成一種理想的循環。日本的電影產業也面對相同的問題,最後獲得回報的是一開始沒有冒什麼風險的演員們,但是真正製作出電影的製作者們,卻沒有得到相對的報酬,這樣的藝術製作的環境和社會,難道不是還很落後嗎?

----------
感謝台灣創新發展公司安排此次採訪

 


[沙发:1楼] guest 2009-11-05 10:53:39
书写得很偏激
[板凳:2楼] guest 2009-11-05 12:15:40

[地板:3楼] guest 2009-11-05 23:11:54

[4楼] guest 2009-11-11 19:52:16
采访者的博客 http://blog.yam.com/perceptionU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