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区藏家发展项目,当代艺术下一步的功课
岳路平:我能控制的只有我自己
文/素人
题记
我们这座城市历史悠久,一提文化就是三千年;三千年的历史文化珠玉在前,益发映衬出21世纪的我们在“现代化”的面前的初级水准。这种初级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我们亲爱的长安拖着伟大而庞大的身躯忙不迭地向现代化转型,生怕在全球化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浪潮中掉队;因为忙不迭,所以有些四不像。
传统与现代,当代的长安永远和这两个词脱不了干系,在它俩之间有总各种连接词:切换、平衡、融合、对立……等等种种。
所幸有人在做,所幸我们在路上。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要走在光明的路上,只要有信仰有敬畏有坚持,就是温暖。
人物简介:
岳路平,1975年生于广西象州。
199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并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部,并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教授“西方美术史”、“当代艺术”等课程。
2003年获邀前往瑞士巴塞尔KASKO艺术机构进行艺术驻地计划,并参加瑞士MOTIER2003艺术大展。
200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三年展。
2005年获英国文化协会及英国艺术委员会邀请前往英国伦敦GASWORKS艺术机构进行驻地计划。
2007年参与创建西安纺织城艺术区,并策划首届西安文献展。
2007年担任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策展顾问。
2008年策划“西安当代艺术十年回顾”。
2009年受密兹凯维奇学院邀请,赴波兰考察波兰当代艺术。
引文:
“70后”岳路平生于广西桂平金田村,就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那个金田村;家谱上记载他们是岳飞的后代。太平天国,岳飞——一个是政权的叛徒,一个是民族的英雄,岳路平把自己成长环境中这两种历史符号共存的戏剧性叫做“矛盾的图腾”。
广西人,在西安,学国画,搞当代艺术,美院教师,去英国,去瑞士,创建纺织城艺术区,集结“西安派对”。这就是关于他的最常见的关键词。
岳路平不高,很瘦,声音温和笑容腼腆,当他出现在你面前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像个中学生。
可是真的交谈起来,脑力体操马上就开始了。
在“当代艺术”、“长安”的命题下,观点、信息量、逻辑、思辨、比喻……成帮结伙,呼啸而来。
●“我也希望摧毁对孔子认知的精确性”
岳路平为我们所熟悉,很重要的一个符号是“吼子”——08年西安“当代艺术十年回顾展”上的一件展品,中国版狮身人面像。代替斯芬克斯脑袋的,是孔子的面孔,逼真到了毛孔。
当与真人真兽几乎等比例的“吼子”四肢着地,“一夫当关”地矗立在纺织城“西安么艺术中心”展厅一进门的位置上的时候,很多参观者先是被吓了一跳,而后开始揣摩。“孔子”与“吼子”字形中的奥妙、狮身与孔子面孔嫁接的隐喻……引发了关注与争议。
长安魅(以下简称“长”):讲讲“吼子”的诞生?
岳:长期铺垫是07年底开始我更关注西方启蒙主义运动,发现历史是人的启蒙的最重要的环节,于是对历史非常关注。
至于“灵光闪现”,就是有一天我正在看书,不知道怎么脑子里出现了“吼”字;然后我就想,吼叫肯定是狮子才有,然后马上在电脑上做,追加一些元素,越追加就越发现它其实符合我的很多“点”。吼子的面孔是硅胶,身体是玻璃钢,身上的毛是在山东一个玩具厂粘的。
最大的挑战是孔子的面部。我们只有几种途径,一种是文献,另一种就是线描稿;但是它们都不一样。最后我决定不遵守这些障碍——既然孔子是个有争议的形象,那么我为什么不来抢夺这个定义权?到目前为止,这是最具象的一个孔子的形象,连毛孔都有,眼球可以转动。因为他如此具象,我没有一个细节可以回避。
当时有一个最大的难度,就是做不好的话他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很平庸的老头。于是我得想怎么来突破。首先,龅牙、金鱼眼,这是文献记载;另外我觉得圣人既然是圣人,他的五官、眉弓、颧骨,这些地方一定要比常人特异,比例一定要比常人膨胀,有了膨胀感就会有冲击力。
最后做出来的时候我还是挺满意的,觉得完全达到了我说的效果。
长:你心中的“吼子”的涵义?
岳:里面可说的很多。首先我的创作有一个自己的要求:至少在两种语言下生效。因为我本人非常感兴趣的是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下的交互作用。
我相信西方人看和中国人看绝对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人看时调动起的所有资源来自五四运动,来自孔夫子、“圣人”;而西方人调用的是唐人街、孔子学院,“中国威胁论”……但我并没有精确地要求观众一定要有什么反应,我希望他是一个复数的孔子——在不同的语境下一定要有不同的效果。
我也希望摧毁对孔子认知的精确性。这种精确性在不同的时期会有矛盾,但背后是携带有政治暴力的;我把它还原到原本的模糊。虽然他很具象,但实际上就是很模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调焦,摧毁清晰性。
在心里我认为这只是我的庞大计划的开头。因为现在虽然叫“吼子”,但是他的嘴巴没有张开。我只是想先把他做一个比较“中性”的形象出来。我还不能太发挥。未来他可能会站起来,或者叫,或者动起来,还可以说话。
现在的吼子已经 “身首异处”:在“吼子学院”的招牌下,身子扎进墙里,脑袋高悬墙上俯视观者,而且毛发由黑色全部变成了金色——岳路平的“庞大计划”继续向前推进,我们又开始“调焦”了。
变化的不仅仅是吼子本身。吼子还有儿子——“旺子”。这个初稿是个方头方脑布娃娃的“旺子”的面孔正是流行文字“囧”。岳路平说,旺子的设计参考了《狮子王》中的辛巴与美国涂鸦艺术家哈林的涂鸦造型;和吼子一样,旺子的形象也是可以延展变化的。
长:为什么是“旺子”?
岳:我为吼子和旺子设计了一个剧情,就是《王子复仇记》:吼子会被谋杀,旺子会去报仇。我觉得孔子在100年前就被“谋杀”过,现在要开始“复仇”,这种复仇的方式是“90后”的。而他们正在运行的文字就是“火星文”——在电脑键盘里打得出的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里的象形性和100多年前鲁迅和瞿秋白要“消灭汉字”时那个逻辑已经不一样了:当时他们觉得西方的科技、文明和中国的东西一定是冲突的;但是现在通过电脑语言,居然可以复活我们曾经被消灭的传统文化,进行一场“复仇”。当老外看到中国人用他们西方人发明的电脑键盘敲出他们自己不认识的象形文字,我觉得这个才是非常意味深长的。
长:为什么旺子有一张“囧”面孔?
岳:哈姆雷特就很忧郁啊,“囧”就是很郁闷,他要复仇,如果他很快乐就不是要复仇了。如今哈姆雷特已经成为一种焦灼不安的隐喻了。
●“如果说北京是‘后娘主义’,我们就是‘亲爹主义’。”
岳路平是个异类。高考时在西安美院和湖北美院之间选择了前者,因为西安“好有文化啊!”;他在美院的专业是国画,大学二年级时因为对美术教学不满,提笔给当时的院长杨晓阳写了一封猛烈批评西安美院教学制度的“万言书”,为了确保院长本人收到,署上“岳路平”大名后,他在吉祥村邮局用快件把信发了出去;这个“异类”99年做装置艺术时引起了大家注意,本科毕业后被杨晓阳收为研究生并且留校,至今一直游走于“艺术实践”和“象牙塔”之间。
岳路平的导师杨晓阳是著名画家刘文西的学生,硕士论文答辩时,导师说:“很多人说我没有‘出来’,就是因为我不敢反对我的导师;而你敢反对你的老师。
对于这种“反对”,岳路平解释为“俄狄浦斯情结”——父亲的“野兽教育法”和母亲的善良温和使他从小就对父亲有很强的对立,以致于曾经好几次离家出走;终于离家来到西安后,“父亲”这个符号无形中进行了“双重转换”,扩大成为“国家”和“导师”——都是“权威”,但都给人压力。所以他的“反叛”是性格使然——“血亲反叛成为文化反叛的重要缘由和铺垫”。
从国画到当代艺术,听来很不靠谱;但是国画在他这里只是“技法”,而不是“宗教”;他最感兴趣的是IT艺术、历史和哲学。“从这个意义上,国画和‘吼子’没有区别”。
长:我们普通人对当代艺术的一大印象就是“看不懂”。
岳:必须有这种效果。第一步是要让他们先看不懂,下来才是“看得通”。“通”就是有互动,有反应,哪怕他看到觉得“好害怕啊”,也是有反应。
第二步我觉得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个是教育问题,一个是生态问题,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不是一时可以改善的。路很漫长。
长:你理解的当代艺术是什么?
岳:有两种回答,一种比较通俗的:就是和当代人的精神可以沟通的艺术。
长:马上举三个例子?
岳:好。第一个例子就是蔡国强的29个脚印,他告诉你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他改造了传统的烟火,所以他是有创造力的,但是老百姓又是能看得懂的。
第二个就是徐冰的“木林森计划”,他在非洲让小朋友画树,因为肯尼亚很缺树。一个小朋友画一棵树,徐冰通过他的影响力把它买到西方去,进入收藏系统;而且为了让它更好卖,他会以小朋友的树为素材,画出一片树林;这些画留在收藏系统,然后用这一笔钱买真正的树,种在肯尼亚。这样的话它就成了一个循环系统——小朋友梦想的树进入收藏系统,成为真正的树,然后改善小朋友的生存环境。和当代人密切相关,而且很博大,不只是关心中国。是“活水”。
长:西安的例子呢?
岳:马清运在蓝田的那两幢房子,“父亲的宅”与“井宇”。
长:另一种比较“专业”回答是什么?
岳:必须很简单地回顾一下一百年的中国美术:以康有为和陈独秀提倡“国画要写实”为肇始,写实主义先是战胜了文人画,后来又战胜了现代艺术;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70年代,中国所有的艺术都被社会写实所笼罩。
中国改革开放后正好面临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后现代艺术后来也被称为当代艺术。90年代以后,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大的循环系统,成为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实验室”,以北京为例是最典型:鸟巢、国家大剧院……如果这样来理解,所谓的“当代艺术”便是“全球化”问题的子话题。
我的第一个解释是希望当代艺术能进入中国人精神生活,是一个愿望;但事实是刚才后面这个回答,你很难判断它是悲剧还是喜剧。但是明白第二个回答的许多人也在朝第一个说法去做。
长:对比一下北京与西安的当代艺术。
岳:北京的当代艺术比较政治性,西安的当代艺术比较文化性。
当我很少来北京的时候,我会很自卑于没有进入“主流”的当代艺术圈;但当我了解的时候,我发现我做得比他们有价值多了。西安做成当代艺术,是进化到某个阶段才会有的结果,它未来是中国艺术的更高层次,因为从政治层面到文化层面,是很大的进步。
长:当代艺术现在在西安的价值?
岳:一种平衡。平衡那种贿赂体系的国画思想,那种国画思想糟透了。
政府所理解的当代艺术是个“政绩工程”。这是个双刃剑,因为它至少比过去只关注书院门那种“艺术经济”要进步;至少是对于那种市场的一个平衡。
岳路平正在拍摄关于西安当代艺术的短片《亲爹主义》,“亲爹主义”是应对现在中国当代艺术被称为“后娘主义”而提出的一个对仗,这个网络视频的解说词很有意思:
“很多人说宋庄、草场地和798离北京市中心太远;但是还有一个艺术区更远,它在纺织城。这里可能是离天安门最远的一个艺术区,但是它是离长安城最近的一个艺术区。
“准确地说这不仅仅是艺术区,而是艺术区群,它是由纺织城艺术区、以及散落在西安美院周边的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有隐藏在秦岭深处的带有世外桃源气息的艺术试验田构成的艺术区群。
“孵化这个艺术区群的城市是西安。他的父亲是长安。
“在过去的30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的艺术不断地因为过度依赖西方而被别人戏称为‘后娘主义’的同时,西安的当代艺术除了也吸吮后娘的乳汁之外,大多数时间都在倾听大山的教诲。
“如果说北京是‘后娘主义’,我们就是‘亲爹主义’。
“我们在这座城市不需要去追求开放,我们只需要继续开放,因为我们在一千多年前就开放了;我们融入在数字的海洋,就像一千多年前玄奘融入经书的海洋;我们的作品悬挂在殿堂之上,也展示在市井之中;我们既然曾经包容过佛教,也曾经包容过共产主义,那么我们也将继续包容当代艺术。”
(西维艺术网链接:http://www.onwest.com/)
●“不能错误地理解我能控制艺术区的走向;我能控制的只有我自己。”
这两年岳路平的名字总是和纺织城艺术区“捆绑”。在媒体的宣传中,这个艺术家聚落是西安的新地标,而岳路平是“始作俑者”。
初衷很单纯,就是聚集“同道者”,“上船”;但随着影响力的渐次扩大,纺织城艺术区遭遇到越来越多的“事与愿违”。
岳路平在博客中这样表达焦灼:“政府介入艺术区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逐步显现:1,利益面前导致道德沦丧程度日益加深;2,艺术区的利好消息没有给艺术家带来房租减免,反而雪上加霜;3,日益“热闹”的状态导致艺术家可以利用的从事艺术思考和创作的时间不断减少。”
长:现在再看自己当年做纺织城的初衷,你怎么评价?
岳:其实我当时也就是为了我说的那一艘“船”。觉得大家能够聚集在一起蛮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甚至体现在在大家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一样相互交心、相互信任,相互取暖的感觉;就像在船上,有布挡着风……没想到,有海盗。(笑)
如果我知道今天纺织城这么快被“宰割”的话,可能两年前我就不会那么卖命了。因为80%的媒体对纺织城的美好憧憬都是我发出来的。不能错误地理解我能控制艺术区的走向;我能控制的只有我自己。
“我是我命运的主人,是我灵魂的船长。”(W.E.Henley)。我最理想的状态是能控制住我自己,而不要被别人控制。
长:如果现在来纠正那种描述呢?
岳:我会让它更慢,不会把它说得太好;很务实地说困难,说现实存在的问题。
不过总的来说,现在只要能关注当代艺术都是好事,因为西安的当代艺术现在太初级阶段了,比起北京的水平还是太低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前瞻性,要为它5年、10年后是什么样做铺垫。如果现在不想,可能以后会后悔。
长:你认为纺织城艺术区的存在对西安的意义是什么?
岳:双重的“替代空间”。纺织城的存在是西安美院、美协、国画院之外的“B选项”、北京当代艺术“A选项”之外的“B选项”;是西安城市的替代空间。只要我每天都在工作,都会对西安当代艺术的多元性作出贡献,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出贡献。
这个夏天岳路平在纺织城的时间不多,主要呆在北京,为9月19号开幕的宋庄艺术节 “群落!群落”展做准备。“群落!群落!”是著名策展人栗宪庭邀请国内不同城市的艺术家们进行关于自己城市的艺术表达的一个全国性展览。在诸多城市中,栗宪庭很看好西安,看好岳路平。分给西安的展厅是宋庄万盛园艺术中心的栗宪庭电影基金会放映厅,岳路平觉得栗宪庭把最好的展厅给了“西安派”。
岳路平在博客中把栗宪庭称作“老栗”,老栗的支持以及人格魅力、宋庄的模式,这些对于他的焦灼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一盏明灯:“我这种离经叛道走下去,必须要找到另一种更大的、支撑我的能量。”
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在北京的“798”,这个在西安被用来解释纺织城艺术区的“同义词”现在已经非常商业化。周围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们缓缓穿行;我能感觉到他声音中的不安、义愤与“找到组织”后的欣喜。这种状态多见于想好好做事的“70后”们;这些声音对侧畔的游客们可能是普通一景,但也是种真切的存在。
长:这几天在宋庄和老栗(栗宪庭)的相处,给你在西安做艺术区有什么样的启示?
岳:启示就是第一要解决生存问题,因为其他已经不是问题了。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我们所说的价值观、判断标准等等才有依托。
长:你认为“没有价值观”是因为没有好的生存保证?
岳:对。说到底,价值观都是由那些有生存能力的人来制定的(笑)。所以如果我们连这点都搞不定的话,你就会寄人篱下,永远听别人摆布。
长:怎么解决生存问题?
岳:低价绘画。
长:这是唯一的办法吗?
岳:是目前我能想到的唯一的。我这样说出来好像很简单化,但我认为以前郑板桥、唐伯虎他们也是这么做的。纺织城之前我也曾经尝试着做低价绘画。
以前我的想法比较模糊,经过和老栗的沟通,我更清楚了。他也正在提倡低价绘画,反对十几万一幅。从基层开始垒起,要从老百姓能够看得懂的艺术开始往上垒出金字塔,而不是从金字塔延伸下来。这是真的在倡导的一个价值体系。宋庄有一个艺术品的“农贸市场”,进去就真的是讨价还价。
我后来发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巧合:我们都很关注人本身,艺术是第二位的。我和他可能面对的同样是艺术家的生存问题。在今天的西安怎么可能卖出几十万的东西?不可能。而且你真正要跟老百姓发生关系——想想看有多少老百姓家里挂的是赵薇的挂历?能不能挂一幅500块、1000块的原作?
长:现在纺织城的画的价格是多少?
岳:08年,2米×1米的画可以卖到五万到九万。卖给美国人、香港人和新加坡人。这个是比较高的;也有一些是一两万。但是08年所有的运作都是金融危机之前的尾声;现在很差,几乎卖不掉。
长:你在博客里写道“今年纺织城艺术区需要考虑到是价值观问题”。
岳:西方人来买还是中国人来买,这就事关价值观了。如果交易本身也是价值观的体现的话,那我必须把这个想清楚。
08年的那些交易不健康,不持久;会给艺术家错误的信息,也给市场错误的信息。现在说低价绘画,2000、5000买出去的,可能以后也会有200万、500万,那是另一回事;但这至少表明我们是如何去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和当代艺术的运行模式的。
长:低价绘画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岳:用老栗的说法,它是“活水”。要盘活这些“活水”,本身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长:如果你的作品低价你会愿意吗?
岳:拿我的作品来说,如果要卖,吼子可能会卖得贵一点,但旺子会卖得很便宜,人人都可能抱一个回家。
●“就像一颗宝珠裹了一层粪便”/ “守灵人”与“盗墓者”的二位一体
言谈中岳路平的理性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当被追问“为什么”时,他分析说自己有“奥德赛情结与经历”:离乡,又重新认识故乡;因为离乡,无所依靠,所以理性思维系统格外强大。
他最认可的地方是国际机场、标准间,喜欢行进式的过程。这种“空间站”式的状态让他对生活了14年的西安的观察有一种“鸟瞰”式的客观;因为客观,也比较直白冷静。“冷静,超级的沉着感,是西安给我的”。
纺织城艺术区门口的空地上有一个粉红色大型充气装置,岳路平和张楚合作的《胃》。这个大“胃”就是理性思考之后的具象表达。他说,西安就是“胃”。
长:为什么是“胃”?
岳:我特别希望用一些大家能听懂的话来把当代艺术“稀释”给大家:西安曾经消化过佛教,也曾经消化过共产主义,那么他也一定能消化今天的全球文化。食物要转化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才算数,不转换就消化,就要“拉肚子”。西安就是防止“拉肚子”的那个胃,因为他有这个“酶”,是慢慢地根据老百姓吸收的能力来的。
长:也许西安以前可以,但现在拥有这个能力吗?
岳:西安只提供信心。因为他曾经做过这样的事。今天的全球文化中的很多部分,包括当代艺术,比起玄奘那个时代来,差得很远,不会消化。
长:原因呢?
岳:现在还是个“租界”时代,文化上的“后殖民地”。比如现在,乌利西克和尤伦斯几乎可以垄断中国当代艺术的全部作品,这让人马上联想到外滩——上海就是个西方驱动的城市,如果没有西方,它只是个小渔村,外滩就是最佳明证。
我觉得现在中国在建设一个更大的精神“外滩”。如果“租界”离开了,它留下来的废墟我们该如何去继承?
长:租界产生的“五方杂处”对创造力也有催化作用。
岳: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是放宽一点来看,现代性发源于西欧,是内生的,有启蒙运动做铺垫的;而中、日、俄都是受到外在打击后,被逼需要提高自己的体能,中央集权推进现代化,这和西欧是不一样的。所以国家的推动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最后还是要由本土人自己的力量来“接管”。
长:你爱西安吗?
岳:本科毕业时我很痛恨西安。这个城市当时给我最强大的阴影就是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后来我发现我是错的,我错误地把他当作了“假想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的视野不够大。
西安是中国文化的信心。我认为西安的所有的文化遗产都一文不值,但只有一个抽象的东西,就是信心。信心就是我们的“家底”。我们曾经的生命,支撑到现在。
我们学西方历史,发现他们言必称希腊;今天希腊也很差,但它就是西方人的信心。
中国文化的类型是无形的。西安拼的就是无形,韵律、5字结构——我们在那个年代曾经创造出如此灿烂的艺术花朵,这就是信心。这里曾经创造一个文明的高峰,未来也一样能行。
长:西安给你什么样的影响?
岳: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太酷了”,没有比它更酷的事。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会给我这种意识。在这里你没法回避,整个活在历史的参照物中。这种历史意识不断给我施加影响,以至于现在历史成为我的一个核心的对象。
我的导师在我论文答辩的时候说过,在西安,稍不留神就会被历史意识压趴下;但你只要能撑得住就很牛;如果你能穿透他,就更厉害。
长:你对“唐”的印象?
岳:我始终很感兴趣。但是来到大唐芙蓉园,看见那些很恶心的复古建筑,大喇叭里飘出80年代的电子音乐,我就觉得很凄凉,太荒诞。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中国的现实。复活尸体是没用的,最重要是今天的有生命力的文化能不能被创造出来。
长:用几个词概括我们现在的“唐”是什么?
岳:赝品主义、PHOTOSHOP、3DMAX——内核是这个,材质是混凝土。混凝土的废墟,看起来不是废墟的废墟,这种“废”跟《废都》的“废”不一样,是精神的“废”。
长:我们的“信心”被遮蔽了?
岳:就像一颗宝珠裹了一层粪便。“信心”是宝珠,但现在所谓的“昔日重现(Yesterday Once More)”的东西就是“粪便”,金黄色的“粪便”——看起来富丽堂皇,裹得宝珠没有光芒。
西安的当代艺术也已经不是简单的像北京那么单纯的专业性讨论了。它涉及到我们文脉的捍卫,文化遗产,文化信心。这个信心绝对不能儿戏,就像美国的独立战争纪念碑不可以做成游乐场,林肯纪念堂不能娱乐化。
长:要怎么做呢?
岳:“Do nothing”。无为就可以了,规规矩矩地做就可以了。世界文化遗产要求你怎么做就怎么做,老百姓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不要去骚扰他,艺术家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就可以了,不要做任何东西。
如果政府要GDP,为什么一定要拿文化来开刀呢?有很多办法啊。就算拿文化来开刀,可以在市郊找一大块空间去搞,就像迪斯尼乐园那样;而不要把真的和假的混杂在一起。你看现在的法门寺的“合十”舍利塔,大家本来离舍利零距离,你现在让他十万八千里,长途跋涉,越过种种赝品,还花了几十亿去做,可怕。
整个中国现在就是“失去灵魂的城市”,特别是有文化遗产的城市,遭遇着无形的“盗墓”——好像保护了我们的文化遗产,但其实是在侵蚀我们的文化自信。现代西安人的思维方式里,有“守灵人”和“盗墓者”的双重角色。“监守自盗”。
此时此刻我最怕去的城市就是西安,他太真实。我的14年都在这里,可能把太多的一厢情愿的理想强加在他身上了,但他又经常会让我失望;我越来越不敢面对他,因为我太在乎他了。
文/素人
题记
我们这座城市历史悠久,一提文化就是三千年;三千年的历史文化珠玉在前,益发映衬出21世纪的我们在“现代化”的面前的初级水准。这种初级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我们亲爱的长安拖着伟大而庞大的身躯忙不迭地向现代化转型,生怕在全球化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浪潮中掉队;因为忙不迭,所以有些四不像。
传统与现代,当代的长安永远和这两个词脱不了干系,在它俩之间有总各种连接词:切换、平衡、融合、对立……等等种种。
所幸有人在做,所幸我们在路上。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要走在光明的路上,只要有信仰有敬畏有坚持,就是温暖。
人物简介:
岳路平,1975年生于广西象州。
199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并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部,并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教授“西方美术史”、“当代艺术”等课程。
2003年获邀前往瑞士巴塞尔KASKO艺术机构进行艺术驻地计划,并参加瑞士MOTIER2003艺术大展。
200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三年展。
2005年获英国文化协会及英国艺术委员会邀请前往英国伦敦GASWORKS艺术机构进行驻地计划。
2007年参与创建西安纺织城艺术区,并策划首届西安文献展。
2007年担任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策展顾问。
2008年策划“西安当代艺术十年回顾”。
2009年受密兹凯维奇学院邀请,赴波兰考察波兰当代艺术。
引文:
“70后”岳路平生于广西桂平金田村,就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那个金田村;家谱上记载他们是岳飞的后代。太平天国,岳飞——一个是政权的叛徒,一个是民族的英雄,岳路平把自己成长环境中这两种历史符号共存的戏剧性叫做“矛盾的图腾”。
广西人,在西安,学国画,搞当代艺术,美院教师,去英国,去瑞士,创建纺织城艺术区,集结“西安派对”。这就是关于他的最常见的关键词。
岳路平不高,很瘦,声音温和笑容腼腆,当他出现在你面前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像个中学生。
可是真的交谈起来,脑力体操马上就开始了。
在“当代艺术”、“长安”的命题下,观点、信息量、逻辑、思辨、比喻……成帮结伙,呼啸而来。
●“我也希望摧毁对孔子认知的精确性”
岳路平为我们所熟悉,很重要的一个符号是“吼子”——08年西安“当代艺术十年回顾展”上的一件展品,中国版狮身人面像。代替斯芬克斯脑袋的,是孔子的面孔,逼真到了毛孔。
当与真人真兽几乎等比例的“吼子”四肢着地,“一夫当关”地矗立在纺织城“西安么艺术中心”展厅一进门的位置上的时候,很多参观者先是被吓了一跳,而后开始揣摩。“孔子”与“吼子”字形中的奥妙、狮身与孔子面孔嫁接的隐喻……引发了关注与争议。
长安魅(以下简称“长”):讲讲“吼子”的诞生?
岳:长期铺垫是07年底开始我更关注西方启蒙主义运动,发现历史是人的启蒙的最重要的环节,于是对历史非常关注。
至于“灵光闪现”,就是有一天我正在看书,不知道怎么脑子里出现了“吼”字;然后我就想,吼叫肯定是狮子才有,然后马上在电脑上做,追加一些元素,越追加就越发现它其实符合我的很多“点”。吼子的面孔是硅胶,身体是玻璃钢,身上的毛是在山东一个玩具厂粘的。
最大的挑战是孔子的面部。我们只有几种途径,一种是文献,另一种就是线描稿;但是它们都不一样。最后我决定不遵守这些障碍——既然孔子是个有争议的形象,那么我为什么不来抢夺这个定义权?到目前为止,这是最具象的一个孔子的形象,连毛孔都有,眼球可以转动。因为他如此具象,我没有一个细节可以回避。
当时有一个最大的难度,就是做不好的话他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很平庸的老头。于是我得想怎么来突破。首先,龅牙、金鱼眼,这是文献记载;另外我觉得圣人既然是圣人,他的五官、眉弓、颧骨,这些地方一定要比常人特异,比例一定要比常人膨胀,有了膨胀感就会有冲击力。
最后做出来的时候我还是挺满意的,觉得完全达到了我说的效果。
长:你心中的“吼子”的涵义?
岳:里面可说的很多。首先我的创作有一个自己的要求:至少在两种语言下生效。因为我本人非常感兴趣的是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下的交互作用。
我相信西方人看和中国人看绝对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人看时调动起的所有资源来自五四运动,来自孔夫子、“圣人”;而西方人调用的是唐人街、孔子学院,“中国威胁论”……但我并没有精确地要求观众一定要有什么反应,我希望他是一个复数的孔子——在不同的语境下一定要有不同的效果。
我也希望摧毁对孔子认知的精确性。这种精确性在不同的时期会有矛盾,但背后是携带有政治暴力的;我把它还原到原本的模糊。虽然他很具象,但实际上就是很模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调焦,摧毁清晰性。
在心里我认为这只是我的庞大计划的开头。因为现在虽然叫“吼子”,但是他的嘴巴没有张开。我只是想先把他做一个比较“中性”的形象出来。我还不能太发挥。未来他可能会站起来,或者叫,或者动起来,还可以说话。
现在的吼子已经 “身首异处”:在“吼子学院”的招牌下,身子扎进墙里,脑袋高悬墙上俯视观者,而且毛发由黑色全部变成了金色——岳路平的“庞大计划”继续向前推进,我们又开始“调焦”了。
变化的不仅仅是吼子本身。吼子还有儿子——“旺子”。这个初稿是个方头方脑布娃娃的“旺子”的面孔正是流行文字“囧”。岳路平说,旺子的设计参考了《狮子王》中的辛巴与美国涂鸦艺术家哈林的涂鸦造型;和吼子一样,旺子的形象也是可以延展变化的。
长:为什么是“旺子”?
岳:我为吼子和旺子设计了一个剧情,就是《王子复仇记》:吼子会被谋杀,旺子会去报仇。我觉得孔子在100年前就被“谋杀”过,现在要开始“复仇”,这种复仇的方式是“90后”的。而他们正在运行的文字就是“火星文”——在电脑键盘里打得出的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里的象形性和100多年前鲁迅和瞿秋白要“消灭汉字”时那个逻辑已经不一样了:当时他们觉得西方的科技、文明和中国的东西一定是冲突的;但是现在通过电脑语言,居然可以复活我们曾经被消灭的传统文化,进行一场“复仇”。当老外看到中国人用他们西方人发明的电脑键盘敲出他们自己不认识的象形文字,我觉得这个才是非常意味深长的。
长:为什么旺子有一张“囧”面孔?
岳:哈姆雷特就很忧郁啊,“囧”就是很郁闷,他要复仇,如果他很快乐就不是要复仇了。如今哈姆雷特已经成为一种焦灼不安的隐喻了。
●“如果说北京是‘后娘主义’,我们就是‘亲爹主义’。”
岳路平是个异类。高考时在西安美院和湖北美院之间选择了前者,因为西安“好有文化啊!”;他在美院的专业是国画,大学二年级时因为对美术教学不满,提笔给当时的院长杨晓阳写了一封猛烈批评西安美院教学制度的“万言书”,为了确保院长本人收到,署上“岳路平”大名后,他在吉祥村邮局用快件把信发了出去;这个“异类”99年做装置艺术时引起了大家注意,本科毕业后被杨晓阳收为研究生并且留校,至今一直游走于“艺术实践”和“象牙塔”之间。
岳路平的导师杨晓阳是著名画家刘文西的学生,硕士论文答辩时,导师说:“很多人说我没有‘出来’,就是因为我不敢反对我的导师;而你敢反对你的老师。
对于这种“反对”,岳路平解释为“俄狄浦斯情结”——父亲的“野兽教育法”和母亲的善良温和使他从小就对父亲有很强的对立,以致于曾经好几次离家出走;终于离家来到西安后,“父亲”这个符号无形中进行了“双重转换”,扩大成为“国家”和“导师”——都是“权威”,但都给人压力。所以他的“反叛”是性格使然——“血亲反叛成为文化反叛的重要缘由和铺垫”。
从国画到当代艺术,听来很不靠谱;但是国画在他这里只是“技法”,而不是“宗教”;他最感兴趣的是IT艺术、历史和哲学。“从这个意义上,国画和‘吼子’没有区别”。
长:我们普通人对当代艺术的一大印象就是“看不懂”。
岳:必须有这种效果。第一步是要让他们先看不懂,下来才是“看得通”。“通”就是有互动,有反应,哪怕他看到觉得“好害怕啊”,也是有反应。
第二步我觉得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个是教育问题,一个是生态问题,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不是一时可以改善的。路很漫长。
长:你理解的当代艺术是什么?
岳:有两种回答,一种比较通俗的:就是和当代人的精神可以沟通的艺术。
长:马上举三个例子?
岳:好。第一个例子就是蔡国强的29个脚印,他告诉你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他改造了传统的烟火,所以他是有创造力的,但是老百姓又是能看得懂的。
第二个就是徐冰的“木林森计划”,他在非洲让小朋友画树,因为肯尼亚很缺树。一个小朋友画一棵树,徐冰通过他的影响力把它买到西方去,进入收藏系统;而且为了让它更好卖,他会以小朋友的树为素材,画出一片树林;这些画留在收藏系统,然后用这一笔钱买真正的树,种在肯尼亚。这样的话它就成了一个循环系统——小朋友梦想的树进入收藏系统,成为真正的树,然后改善小朋友的生存环境。和当代人密切相关,而且很博大,不只是关心中国。是“活水”。
长:西安的例子呢?
岳:马清运在蓝田的那两幢房子,“父亲的宅”与“井宇”。
长:另一种比较“专业”回答是什么?
岳:必须很简单地回顾一下一百年的中国美术:以康有为和陈独秀提倡“国画要写实”为肇始,写实主义先是战胜了文人画,后来又战胜了现代艺术;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70年代,中国所有的艺术都被社会写实所笼罩。
中国改革开放后正好面临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后现代艺术后来也被称为当代艺术。90年代以后,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大的循环系统,成为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实验室”,以北京为例是最典型:鸟巢、国家大剧院……如果这样来理解,所谓的“当代艺术”便是“全球化”问题的子话题。
我的第一个解释是希望当代艺术能进入中国人精神生活,是一个愿望;但事实是刚才后面这个回答,你很难判断它是悲剧还是喜剧。但是明白第二个回答的许多人也在朝第一个说法去做。
长:对比一下北京与西安的当代艺术。
岳:北京的当代艺术比较政治性,西安的当代艺术比较文化性。
当我很少来北京的时候,我会很自卑于没有进入“主流”的当代艺术圈;但当我了解的时候,我发现我做得比他们有价值多了。西安做成当代艺术,是进化到某个阶段才会有的结果,它未来是中国艺术的更高层次,因为从政治层面到文化层面,是很大的进步。
长:当代艺术现在在西安的价值?
岳:一种平衡。平衡那种贿赂体系的国画思想,那种国画思想糟透了。
政府所理解的当代艺术是个“政绩工程”。这是个双刃剑,因为它至少比过去只关注书院门那种“艺术经济”要进步;至少是对于那种市场的一个平衡。
岳路平正在拍摄关于西安当代艺术的短片《亲爹主义》,“亲爹主义”是应对现在中国当代艺术被称为“后娘主义”而提出的一个对仗,这个网络视频的解说词很有意思:
“很多人说宋庄、草场地和798离北京市中心太远;但是还有一个艺术区更远,它在纺织城。这里可能是离天安门最远的一个艺术区,但是它是离长安城最近的一个艺术区。
“准确地说这不仅仅是艺术区,而是艺术区群,它是由纺织城艺术区、以及散落在西安美院周边的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有隐藏在秦岭深处的带有世外桃源气息的艺术试验田构成的艺术区群。
“孵化这个艺术区群的城市是西安。他的父亲是长安。
“在过去的30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的艺术不断地因为过度依赖西方而被别人戏称为‘后娘主义’的同时,西安的当代艺术除了也吸吮后娘的乳汁之外,大多数时间都在倾听大山的教诲。
“如果说北京是‘后娘主义’,我们就是‘亲爹主义’。
“我们在这座城市不需要去追求开放,我们只需要继续开放,因为我们在一千多年前就开放了;我们融入在数字的海洋,就像一千多年前玄奘融入经书的海洋;我们的作品悬挂在殿堂之上,也展示在市井之中;我们既然曾经包容过佛教,也曾经包容过共产主义,那么我们也将继续包容当代艺术。”
(西维艺术网链接:http://www.onwest.com/)
●“不能错误地理解我能控制艺术区的走向;我能控制的只有我自己。”
这两年岳路平的名字总是和纺织城艺术区“捆绑”。在媒体的宣传中,这个艺术家聚落是西安的新地标,而岳路平是“始作俑者”。
初衷很单纯,就是聚集“同道者”,“上船”;但随着影响力的渐次扩大,纺织城艺术区遭遇到越来越多的“事与愿违”。
岳路平在博客中这样表达焦灼:“政府介入艺术区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逐步显现:1,利益面前导致道德沦丧程度日益加深;2,艺术区的利好消息没有给艺术家带来房租减免,反而雪上加霜;3,日益“热闹”的状态导致艺术家可以利用的从事艺术思考和创作的时间不断减少。”
长:现在再看自己当年做纺织城的初衷,你怎么评价?
岳:其实我当时也就是为了我说的那一艘“船”。觉得大家能够聚集在一起蛮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甚至体现在在大家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一样相互交心、相互信任,相互取暖的感觉;就像在船上,有布挡着风……没想到,有海盗。(笑)
如果我知道今天纺织城这么快被“宰割”的话,可能两年前我就不会那么卖命了。因为80%的媒体对纺织城的美好憧憬都是我发出来的。不能错误地理解我能控制艺术区的走向;我能控制的只有我自己。
“我是我命运的主人,是我灵魂的船长。”(W.E.Henley)。我最理想的状态是能控制住我自己,而不要被别人控制。
长:如果现在来纠正那种描述呢?
岳:我会让它更慢,不会把它说得太好;很务实地说困难,说现实存在的问题。
不过总的来说,现在只要能关注当代艺术都是好事,因为西安的当代艺术现在太初级阶段了,比起北京的水平还是太低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前瞻性,要为它5年、10年后是什么样做铺垫。如果现在不想,可能以后会后悔。
长:你认为纺织城艺术区的存在对西安的意义是什么?
岳:双重的“替代空间”。纺织城的存在是西安美院、美协、国画院之外的“B选项”、北京当代艺术“A选项”之外的“B选项”;是西安城市的替代空间。只要我每天都在工作,都会对西安当代艺术的多元性作出贡献,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出贡献。
这个夏天岳路平在纺织城的时间不多,主要呆在北京,为9月19号开幕的宋庄艺术节 “群落!群落”展做准备。“群落!群落!”是著名策展人栗宪庭邀请国内不同城市的艺术家们进行关于自己城市的艺术表达的一个全国性展览。在诸多城市中,栗宪庭很看好西安,看好岳路平。分给西安的展厅是宋庄万盛园艺术中心的栗宪庭电影基金会放映厅,岳路平觉得栗宪庭把最好的展厅给了“西安派”。
岳路平在博客中把栗宪庭称作“老栗”,老栗的支持以及人格魅力、宋庄的模式,这些对于他的焦灼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一盏明灯:“我这种离经叛道走下去,必须要找到另一种更大的、支撑我的能量。”
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在北京的“798”,这个在西安被用来解释纺织城艺术区的“同义词”现在已经非常商业化。周围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们缓缓穿行;我能感觉到他声音中的不安、义愤与“找到组织”后的欣喜。这种状态多见于想好好做事的“70后”们;这些声音对侧畔的游客们可能是普通一景,但也是种真切的存在。
长:这几天在宋庄和老栗(栗宪庭)的相处,给你在西安做艺术区有什么样的启示?
岳:启示就是第一要解决生存问题,因为其他已经不是问题了。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我们所说的价值观、判断标准等等才有依托。
长:你认为“没有价值观”是因为没有好的生存保证?
岳:对。说到底,价值观都是由那些有生存能力的人来制定的(笑)。所以如果我们连这点都搞不定的话,你就会寄人篱下,永远听别人摆布。
长:怎么解决生存问题?
岳:低价绘画。
长:这是唯一的办法吗?
岳:是目前我能想到的唯一的。我这样说出来好像很简单化,但我认为以前郑板桥、唐伯虎他们也是这么做的。纺织城之前我也曾经尝试着做低价绘画。
以前我的想法比较模糊,经过和老栗的沟通,我更清楚了。他也正在提倡低价绘画,反对十几万一幅。从基层开始垒起,要从老百姓能够看得懂的艺术开始往上垒出金字塔,而不是从金字塔延伸下来。这是真的在倡导的一个价值体系。宋庄有一个艺术品的“农贸市场”,进去就真的是讨价还价。
我后来发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巧合:我们都很关注人本身,艺术是第二位的。我和他可能面对的同样是艺术家的生存问题。在今天的西安怎么可能卖出几十万的东西?不可能。而且你真正要跟老百姓发生关系——想想看有多少老百姓家里挂的是赵薇的挂历?能不能挂一幅500块、1000块的原作?
长:现在纺织城的画的价格是多少?
岳:08年,2米×1米的画可以卖到五万到九万。卖给美国人、香港人和新加坡人。这个是比较高的;也有一些是一两万。但是08年所有的运作都是金融危机之前的尾声;现在很差,几乎卖不掉。
长:你在博客里写道“今年纺织城艺术区需要考虑到是价值观问题”。
岳:西方人来买还是中国人来买,这就事关价值观了。如果交易本身也是价值观的体现的话,那我必须把这个想清楚。
08年的那些交易不健康,不持久;会给艺术家错误的信息,也给市场错误的信息。现在说低价绘画,2000、5000买出去的,可能以后也会有200万、500万,那是另一回事;但这至少表明我们是如何去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和当代艺术的运行模式的。
长:低价绘画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岳:用老栗的说法,它是“活水”。要盘活这些“活水”,本身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长:如果你的作品低价你会愿意吗?
岳:拿我的作品来说,如果要卖,吼子可能会卖得贵一点,但旺子会卖得很便宜,人人都可能抱一个回家。
●“就像一颗宝珠裹了一层粪便”/ “守灵人”与“盗墓者”的二位一体
言谈中岳路平的理性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当被追问“为什么”时,他分析说自己有“奥德赛情结与经历”:离乡,又重新认识故乡;因为离乡,无所依靠,所以理性思维系统格外强大。
他最认可的地方是国际机场、标准间,喜欢行进式的过程。这种“空间站”式的状态让他对生活了14年的西安的观察有一种“鸟瞰”式的客观;因为客观,也比较直白冷静。“冷静,超级的沉着感,是西安给我的”。
纺织城艺术区门口的空地上有一个粉红色大型充气装置,岳路平和张楚合作的《胃》。这个大“胃”就是理性思考之后的具象表达。他说,西安就是“胃”。
长:为什么是“胃”?
岳:我特别希望用一些大家能听懂的话来把当代艺术“稀释”给大家:西安曾经消化过佛教,也曾经消化过共产主义,那么他也一定能消化今天的全球文化。食物要转化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才算数,不转换就消化,就要“拉肚子”。西安就是防止“拉肚子”的那个胃,因为他有这个“酶”,是慢慢地根据老百姓吸收的能力来的。
长:也许西安以前可以,但现在拥有这个能力吗?
岳:西安只提供信心。因为他曾经做过这样的事。今天的全球文化中的很多部分,包括当代艺术,比起玄奘那个时代来,差得很远,不会消化。
长:原因呢?
岳:现在还是个“租界”时代,文化上的“后殖民地”。比如现在,乌利西克和尤伦斯几乎可以垄断中国当代艺术的全部作品,这让人马上联想到外滩——上海就是个西方驱动的城市,如果没有西方,它只是个小渔村,外滩就是最佳明证。
我觉得现在中国在建设一个更大的精神“外滩”。如果“租界”离开了,它留下来的废墟我们该如何去继承?
长:租界产生的“五方杂处”对创造力也有催化作用。
岳: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是放宽一点来看,现代性发源于西欧,是内生的,有启蒙运动做铺垫的;而中、日、俄都是受到外在打击后,被逼需要提高自己的体能,中央集权推进现代化,这和西欧是不一样的。所以国家的推动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最后还是要由本土人自己的力量来“接管”。
长:你爱西安吗?
岳:本科毕业时我很痛恨西安。这个城市当时给我最强大的阴影就是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后来我发现我是错的,我错误地把他当作了“假想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的视野不够大。
西安是中国文化的信心。我认为西安的所有的文化遗产都一文不值,但只有一个抽象的东西,就是信心。信心就是我们的“家底”。我们曾经的生命,支撑到现在。
我们学西方历史,发现他们言必称希腊;今天希腊也很差,但它就是西方人的信心。
中国文化的类型是无形的。西安拼的就是无形,韵律、5字结构——我们在那个年代曾经创造出如此灿烂的艺术花朵,这就是信心。这里曾经创造一个文明的高峰,未来也一样能行。
长:西安给你什么样的影响?
岳: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太酷了”,没有比它更酷的事。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会给我这种意识。在这里你没法回避,整个活在历史的参照物中。这种历史意识不断给我施加影响,以至于现在历史成为我的一个核心的对象。
我的导师在我论文答辩的时候说过,在西安,稍不留神就会被历史意识压趴下;但你只要能撑得住就很牛;如果你能穿透他,就更厉害。
长:你对“唐”的印象?
岳:我始终很感兴趣。但是来到大唐芙蓉园,看见那些很恶心的复古建筑,大喇叭里飘出80年代的电子音乐,我就觉得很凄凉,太荒诞。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中国的现实。复活尸体是没用的,最重要是今天的有生命力的文化能不能被创造出来。
长:用几个词概括我们现在的“唐”是什么?
岳:赝品主义、PHOTOSHOP、3DMAX——内核是这个,材质是混凝土。混凝土的废墟,看起来不是废墟的废墟,这种“废”跟《废都》的“废”不一样,是精神的“废”。
长:我们的“信心”被遮蔽了?
岳:就像一颗宝珠裹了一层粪便。“信心”是宝珠,但现在所谓的“昔日重现(Yesterday Once More)”的东西就是“粪便”,金黄色的“粪便”——看起来富丽堂皇,裹得宝珠没有光芒。
西安的当代艺术也已经不是简单的像北京那么单纯的专业性讨论了。它涉及到我们文脉的捍卫,文化遗产,文化信心。这个信心绝对不能儿戏,就像美国的独立战争纪念碑不可以做成游乐场,林肯纪念堂不能娱乐化。
长:要怎么做呢?
岳:“Do nothing”。无为就可以了,规规矩矩地做就可以了。世界文化遗产要求你怎么做就怎么做,老百姓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不要去骚扰他,艺术家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就可以了,不要做任何东西。
如果政府要GDP,为什么一定要拿文化来开刀呢?有很多办法啊。就算拿文化来开刀,可以在市郊找一大块空间去搞,就像迪斯尼乐园那样;而不要把真的和假的混杂在一起。你看现在的法门寺的“合十”舍利塔,大家本来离舍利零距离,你现在让他十万八千里,长途跋涉,越过种种赝品,还花了几十亿去做,可怕。
整个中国现在就是“失去灵魂的城市”,特别是有文化遗产的城市,遭遇着无形的“盗墓”——好像保护了我们的文化遗产,但其实是在侵蚀我们的文化自信。现代西安人的思维方式里,有“守灵人”和“盗墓者”的双重角色。“监守自盗”。
此时此刻我最怕去的城市就是西安,他太真实。我的14年都在这里,可能把太多的一厢情愿的理想强加在他身上了,但他又经常会让我失望;我越来越不敢面对他,因为我太在乎他了。

岳飞的后代又怎样?

伟人的后代也有很多智障儿的。
岳路平就是一个代表
3楼的有道理。现实中的例子还不少呢!!!





原来岳路平这么深刻 啊 ?

帅

岳飞是个奴才
挺有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