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到下有40个“妈的笑死人了”
发起人:何岸  回复数:8   浏览数:3252   最后更新:2006/08/22 17:29:25 by
[楼主] 老大 2006-08-19 16:29:13
记录当代中国的身影“站台·中国”影像联展
作者:杜小娟    文章来源:典藏今艺术   



文/杜小娟

围绕着798艺术区衍生出许多的新兴艺术区,如草场地、环铁、酒厂等和许多还没被命名的如散落的星星般的各种艺术聚点。草场地艺术区“站台·中国”去年因主办“联合现场”与“东经 116°与北纬 40°的聚落”艺术活动而备受关注,今年刚结束的活动则有“上房抽屉”东北油画联展与“边界线”影像展。
说到草场地艺术区,没有不知道孙宁的,这边的许多艺术空间的建立都是经由她的手而成功的租了十年以上的年限,如U空间与最新建立的杭州三尚艺术北京分部等等。最早孙宁的名字曾出现在参与建设早期798艺术区的身影里,如2003年与邱志杰、张离合作策划的《再造798》展览,那时的她在徐勇的时态空间工作。当时的时态空间自身还能做些艺术活动,不似如今几乎完全以靠出租场地的形象出现,虽然现在的时态空间仍可以算798里最漂亮的一个空间,宽敞明亮,毛氏标语保存完整,包豪斯味道十足。孙宁在时态空间一做就是二年多,在此工作的经历为她以后从事艺术空间活动打下良好基础。离开时态空间后她迅速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即靠租赁艺术空间的利润来从事艺术活动。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孙宁在英国呆了5年,去年又参加了英国艺术管理课程的培训,曾经从这个课程出来的有皮力、翁菱、李振华等人。这个课程使孙宁在艺术活动上得到灵活的扩展,如认识了教课老师其中之一的英国独立策展人邵大卫(David Thorp)。
《13个:今日中国影像》影像联展在“站台·中国”已于日前结束,这是孙宁与邵大卫联合策划的展览。提到此展之前能在今年2月至5月于P.S.1纽约当代艺术中心展览,孙宁说完全是机缘巧合,因为这个展览最早是为英国皇家协会(Royal Academy)的一个展览准备,但因各种原因没实现,作为P.S.1的国际策展人之一的邵大卫将它引入P.S.1纽约当代艺术中心展出;此展览还得到纽约现代美术馆的资助。《13个:今日中国影像》的参展艺术家为:8gg 八股歌、曹斐、崔岫闻、董文胜、胡介鸣、黄小鹏、李颂华、梁玥、陆春生、马永峰、孟瑾、徐坦、徐震。展出的作品大部分为艺术家的旧作,且他们许多人并不是专门做录像的艺术家。虽然此次展览无法全面描绘出中国当代录像艺术的面貌,但其中也不乏佳作,如展出作品最多的徐震的三件作品:《彩虹》、《我们马上回来》、《喊》与徐坦的《郑道兴》、孟瑾的《十四间房》;陆春生的《化学史》、胡介鸣的2部片子与梁玥等人的录像作品。其中徐坦的《郑道兴》作品主角为艺术家郑国谷的父亲,他是一位民间歌唱老艺人。徐震的《虹》与《喊》都曾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但《喊》一作在当时是以录像装置的形式出现。
“站台·中国”在《13个:今日中国影像》展览之前,是由段宝玲(Pauline Doutreluingne)与小艾(Els Silvrants)策划的《边界线》影像展,因为三天时间过短与过于分散的展览场地因而没有获得太多关注。孙宁将《边界线》展厅的稍微改造便成了《13个:今日中国影像》的展厅空间,使展览节约了些许成本。
这个展览除了对国内录像创作起到鼓励作用之外,与外界也达成了有效的交流,如在P.S.1的展出便因为得到好评而延期。在民间机构里办影像展览在目前的中国仍需要很大的勇气,除了几乎为零的营利可能性,一个月下来许多投影设备的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看来对当代艺术有热情并且身体力行地在做事的人还不是少数。
 

 

图说:


草场地外景(图/站台·中国)


徐震展出的三件作品,左《我们马上回来》、右《彩虹》(摄影/杜小娟)、中《喊》(图/站台·中国)


《13个:今日中国影像》的展览现场(摄影/杜小娟)

[沙发:1楼] 健逼 2006-10-12 09:09:51
介什么年头?!

沙发没人要啊!! [s:57]
[板凳:2楼] guest 2006-10-12 09:16:33
[quote]引用第1楼健逼2006-10-12 17:09发表的“”:
介什么年头?!

沙发没人要啊!! [s:57][/quote]
我靠,这名字好听 [s:63] [s:63] [s:6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