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空间: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名称:2007武汉第二届美术文献展
展览开幕日期:2007-10-9
展览开始日期:2007-10-9
展览结束日期:007-10-29
展览地址:武汉武昌东湖路156号湖北省艺术馆、中山路368号美术文献及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策划人:皮力
艺术家:
一、主题展:观念的形态:1987-2007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念变革(艺术家按拼音字母排名)
1.媒介拓展与日常经验:黄永砯、阚萱、邱志杰、万曼、王广义、魏光庆、张培力、朱加
2.都市化与新语言实验:曹斐、陈劭雄、林一林、王度、徐坦、郑国谷
3.当代生活与新叙事:仇晓飞、贾樟柯、刘小东、邱黯雄、申玲、宋琨、王玉平、杨福东、喻红、曾梵志
4.体制与体制反思:顾德新、隋建国、汪建伟、王鲁炎、王友身、颜磊、周铁海
5.新一代与坏艺术:储云、龚剑、刘鼎、刘韡、陆春生、宋涛、徐 震、杨振中
二、独立展:继续
朗雪波、刘波+李郁、刘晓峰、吕起宏、彭汉钦、田喜、王衍如、张 旻、张权
三、特展:回望“八五”
1.美术思潮
2.湖北青年美术节:傅中望、黑鬼(吴国全)、江中潮、冷军、刘子建、邵学海、孙汉桥、王心耀、未明、肖丰、谢鸿辉+刘明、燕柳林、杨国辛
3.“部落·部落”:曹丹、陈顺安、董继宁、范汉成、方少华、冯学伟、郭正善、李邦耀、魏光庆
相关链接:
第二届美术文献展·武汉(图!)
2007武汉第二届美术文献展艺
展览前言: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来说,2004年在武汉举办的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无疑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前瞻性的艺术盛会。湖北武汉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策源地之一,先后出现了《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等学术刊物。《美术文献》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介,几乎涵盖了十年来所有的当代艺术现象与潮流。在杂志创立十年之际,由其编辑团队策划了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首届展览的宗旨是“经典性、学术性、前沿性”——旨在回顾历史经验,研究文献性资料,并建立一个为国内外艺术界所关注的学术平台。展览汇集了112位艺术家的200多件代表作品,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国际化潮流中当代中国社会本土化生存的综合场景,是对十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次盘点。作为首次在武汉按照国际惯例举办的美术领域的高规格展览与学术活动,展览受到了各方媒体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上万名观众,同时有十多个外围展开展。
从当年尚处边缘的前卫美术运动,到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崛起和泡沫,当代艺术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它在今天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伴随着全国各地各种当代美术馆、艺术空间、画廊和双年展的崛起,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场合。应该说,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时代正在到来。在从边缘到中心的移动过程中,很多当代艺术原有的试验和探索被遮蔽;伴随着过去几年当代艺术市场的全球崛起,当代艺术也面临着体制化和泡沫化的危机。但是正如保罗·德·曼所说“所谓前卫是从边缘向中心的永恒移动”,前卫,它不是一种风格,也不是一个终极目标,而是一种状态。当二十年前的前卫风格实验成为艺术市场认可的商标的时候,今天艺术的前卫恰恰就体现在那些被市场和主流所遗忘的观念性。
历史的机缘,使湖北武汉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成为中国前卫艺术和文化精英运动的一个策源地。也正是因此,在今天,第二届美术文献展的举办和延续便具有更多的文化象征意义。在当代艺术市场已经白热化的今天,本届美术文献展希望能够从当代艺术史和当下话语的边缘出发,重新寻找那些观念和前卫的片断,从而从当代艺术的前卫性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将那些被体制化和泡沫化所遮蔽的、散乱的历史线索重新组织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文献性的,同时也是面向未来的。
[p_w_upload=76043]
[p_w_upload=76044]
[p_w_upload=76045]
[p_w_upload=76046]
[p_w_upload=76047]
[p_w_upload=76048]
[p_w_upload=76049]
[p_w_upload=76050]
[p_w_upload=76051]
[p_w_upload=76052]
[p_w_upload=76053]
[p_w_upload=76054]
[p_w_upload=76055]
[p_w_upload=76056]













展览名称:2007武汉第二届美术文献展
展览开幕日期:2007-10-9
展览开始日期:2007-10-9
展览结束日期:007-10-29
展览地址:武汉武昌东湖路156号湖北省艺术馆、中山路368号美术文献及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策划人:皮力
艺术家:
一、主题展:观念的形态:1987-2007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念变革(艺术家按拼音字母排名)
1.媒介拓展与日常经验:黄永砯、阚萱、邱志杰、万曼、王广义、魏光庆、张培力、朱加
2.都市化与新语言实验:曹斐、陈劭雄、林一林、王度、徐坦、郑国谷
3.当代生活与新叙事:仇晓飞、贾樟柯、刘小东、邱黯雄、申玲、宋琨、王玉平、杨福东、喻红、曾梵志
4.体制与体制反思:顾德新、隋建国、汪建伟、王鲁炎、王友身、颜磊、周铁海
5.新一代与坏艺术:储云、龚剑、刘鼎、刘韡、陆春生、宋涛、徐 震、杨振中
二、独立展:继续
朗雪波、刘波+李郁、刘晓峰、吕起宏、彭汉钦、田喜、王衍如、张 旻、张权
三、特展:回望“八五”
1.美术思潮
2.湖北青年美术节:傅中望、黑鬼(吴国全)、江中潮、冷军、刘子建、邵学海、孙汉桥、王心耀、未明、肖丰、谢鸿辉+刘明、燕柳林、杨国辛
3.“部落·部落”:曹丹、陈顺安、董继宁、范汉成、方少华、冯学伟、郭正善、李邦耀、魏光庆
相关链接:
第二届美术文献展·武汉(图!)
2007武汉第二届美术文献展艺
展览前言: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来说,2004年在武汉举办的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无疑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前瞻性的艺术盛会。湖北武汉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策源地之一,先后出现了《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等学术刊物。《美术文献》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介,几乎涵盖了十年来所有的当代艺术现象与潮流。在杂志创立十年之际,由其编辑团队策划了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首届展览的宗旨是“经典性、学术性、前沿性”——旨在回顾历史经验,研究文献性资料,并建立一个为国内外艺术界所关注的学术平台。展览汇集了112位艺术家的200多件代表作品,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国际化潮流中当代中国社会本土化生存的综合场景,是对十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次盘点。作为首次在武汉按照国际惯例举办的美术领域的高规格展览与学术活动,展览受到了各方媒体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上万名观众,同时有十多个外围展开展。
从当年尚处边缘的前卫美术运动,到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崛起和泡沫,当代艺术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它在今天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伴随着全国各地各种当代美术馆、艺术空间、画廊和双年展的崛起,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场合。应该说,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时代正在到来。在从边缘到中心的移动过程中,很多当代艺术原有的试验和探索被遮蔽;伴随着过去几年当代艺术市场的全球崛起,当代艺术也面临着体制化和泡沫化的危机。但是正如保罗·德·曼所说“所谓前卫是从边缘向中心的永恒移动”,前卫,它不是一种风格,也不是一个终极目标,而是一种状态。当二十年前的前卫风格实验成为艺术市场认可的商标的时候,今天艺术的前卫恰恰就体现在那些被市场和主流所遗忘的观念性。
历史的机缘,使湖北武汉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成为中国前卫艺术和文化精英运动的一个策源地。也正是因此,在今天,第二届美术文献展的举办和延续便具有更多的文化象征意义。在当代艺术市场已经白热化的今天,本届美术文献展希望能够从当代艺术史和当下话语的边缘出发,重新寻找那些观念和前卫的片断,从而从当代艺术的前卫性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将那些被体制化和泡沫化所遮蔽的、散乱的历史线索重新组织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文献性的,同时也是面向未来的。
[p_w_upload=76043]
[p_w_upload=76044]
[p_w_upload=76045]
[p_w_upload=76046]
[p_w_upload=76047]
[p_w_upload=76048]
[p_w_upload=76049]
[p_w_upload=76050]
[p_w_upload=76051]
[p_w_upload=76052]
[p_w_upload=76053]
[p_w_upload=76054]
[p_w_upload=76055]
[p_w_upload=76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