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与救赎(一)——798【一棹空间】揭幕展
发起人:管一棹  回复数:0   浏览数:2589   最后更新:2009/03/18 20:13:22 by 管一棹
[楼主] hmd2000 2009-03-18 20:13:22
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建筑美学结构鉴赏及鉴赏指数
作者:韩妙第
完稿日期:2009年01月24日

一.审美前理解
1.作者个人简历;
2.作者艺术经历;
3.作品创作动机;
4.作品相关要素;

[沙发:1楼] hmd2000 2009-03-18 20:21:28

二.作者语录
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
安德鲁这样形容他的作品――巨大的半球仿佛一颗生命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1】http://www.aaart.com.cn/cn/critique 2008-4-29 14:55:10  来源: 作者:

三.业主思想

四.外界评论
巨蛋是对它最统一的形象确认;

五.美学结构鉴赏
1.微观美学特征;
1).内部美学特征:
A.内部观看恰是巨大的苍穹,人物显得那么的渺小,延伸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B.三个剧场分别演绎不同的曲目,使人目不暇接,有着浑浑噩噩的感觉;
2).外部美学特征:
A.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钛金属覆盖,一部分为玻璃覆盖。传递了万物复始,混沌初开的美学概念;
B.巨大的水池:巨大方形的水池产生波光淋漓,精彩缤纷的幻觉美感;
3).符号美学特征:钛金属具有太空时代的感觉,鲜明的时代气息;

2.中观美学特征:由两种色彩(一部分为钛金属,一部分为玻璃幕墙)组成的巨蛋外表如同太极图一般,表达了“太极”的古中国世界观思想;
1).体量美学特征:巨大的球形横卧在一片水中;
2).高度美学特征:不超过46米的极限;
3).符号美学特征:“太极生两仪”的美学境界;

3.宏观美学特征:反映了中国易经里所说的人文初始,混沌洞开的概念;
1).与外界关联之处:将大剧院设计成圆形的寓意就是希望孕育新的思想,孕育新的艺术,孕育城市新的面貌,寓意城市新的梦想。
2).与伟大思想的关联之处:
一直以来,球形具有孕育生命的象征。
例如:鸡蛋、鸭蛋、蛇蛋、鳄鱼蛋、恐龙蛋……
同时圆形具有兼容并蓄的特征,国家大剧院圆形场所的含义就是表示容纳各种艺术风格和思潮。
3).与伟大的精神关联之处:同台竟演全球各地文化辉煌灿烂的艺术杰作本身就是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象征。
天、地、人三位一体,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今天仍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4).符号美学特征:中国古代的哲学强调“天圆地方”,天代表时间,地代表空间,这里说明了国家大剧院的场所就是各种艺术同台竟演的空间,具有混沌美学的特征。

4.耗散美学特征:;
1).表象之处:《周易》里的这句话“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可能最贴切。
A.巨蛋的两种色彩相接之处使人不知所以然;
B.地下通道光线随着风吹涟动,光影深浅不一,瞬间耗散。波光淋漓,荡漾胸怀,总有惊艳之美。
2).结构之处:简约主义的体态,无法言喻的内在变化;

5.蜕变美学特征;
1).突变之处:
A.方形的水池和圆形的巨蛋形态形成了突变,表达了古中国哲人“天圆地方”的世界观;
B.水下通道: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宗师巨著老子的《老子章句》曰:“天道与人道间,天人相通,精气相贯”。
C.巨大的蛋壳分裂:破壳而出的形态,寓意新的思想、新的生命、新的空间豁然洞开。
2).渐变之处:由两种元素(一部分为钛金属,一部分为玻璃幕墙)组成的巨蛋外表,渐变之美精髓在于阐述了“太极生两仪”的混沌洞开的美学境界;
3).衍变之处:
A.水池:风吹涟动,波光淋漓,瞬间耗散,总有惊艳之美。
B.玻璃幕墙,在夜色中通透光芒,熠熠生辉;

6.混沌美学特征;
1).思想混沌之处:太极生两仪,哪个两仪?
2).精神混沌之处:不断孕育新思想,如何贯彻?
3).结构混沌之处:水下通道: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共同根源。
4).形态混沌之处:球体与水态体现了《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
5).符号混沌之处:“天”是一个巨大的未知世界范畴,它包括时间、空间等要素,世上万物所仰赖的生存基础,起源于远古人类对无法预测的宇宙的敬畏。

7.拓扑美学特征;
1).思想杂交之处:将简约主义和光亮主义以及古中国的“太极”世界观结合;
2).结构杂交之处:将圆形结构覆盖在三个音乐厅和剧场之上;
3).形态杂交之处:将玻璃幕墙和钛金属圆顶以及巨大的水池相结合;
4).符号杂交之处:“天圆地方”衍生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5).色彩杂交之处:所有色彩均使用了建材的原始色彩,衬托出简约主义的精髓;

8.系统美学特征;
1).思想系统:
A.外观一:“太极”——万物复始的思想;
B.外观二:“天圆地方”的思想;
C.内观一:“天人合一”的思想;
2).造型系统:巨蛋形和大水池,展示了“天圆地方”的理念;
3).肌理系统:流畅的曲线,分割出两种区域,体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
4).符号系统:太极阴阳图、传递了“两仪”的发展趋势;

9.全息美学特征;
1).思想意境:表达了“太极生两仪”混沌美学的“太极”思想境界;
2).精神意境:圆形具有兼容并蓄的特征,国家大剧院圆形场所的含义就是表示容纳、孕育各种艺术风格和思潮;
[板凳:2楼] hmd2000 2009-03-18 20:23:09

【2】图片来源:国家大剧院图片摘自新华社林铭述;摄影
六.作品美学特征
1.作品显性美学特征:表达了“生命和开放”的美学境界;

2.作品隐性美学特征:表达了万物复始的混沌美学特征。《周易·系辞传》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是我们祖先对宇宙万物的高度概括和认识。

编辑本段释义
  混沌: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道教称为“元气状态”《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为物,谓之太一”。王充《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后用以形容模糊隐约的样子:在这浑沌的灯火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也形容幼稚糊涂:跟那种浑沌无知的人,真是有理也说不清。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
1).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2).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这个解释没有包括国外的用法,也没有概括全现代汉语中混沌的用法。

编辑本段数学中的“混沌”
  混沌是指发生在确定性系统中的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一个确定性理论描述的系统,其行为却表现为不确定性--不可重复、不可预测,这就是混沌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混沌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固有特性,是非线性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牛顿确定性理论能够充分处理的多为线性系统,而线性系统大多是由非线性系统简化来的。因此,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中,混沌是无处不在的。
  1972年12月29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蝴蝶效应》的论文,提出一个貌似荒谬的论断:在巴西一只蝴蝶翅膀的拍打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产生一个龙卷风,并由此提出了天气的不可准确预报性。时至今日,这一论断仍为人津津乐道,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人们对混沌学的浓厚兴趣。今天,伴随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进步,混沌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影响深远、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
一般地,如果一个接近实际而没有内在随机性的模型仍然具有貌似随机的行为,就可以称这个真实物理系统是混沌的。一个随时间确定性变化或具有微弱随机性的变化系统,称为动力系统,它的状态可由一个或几个变量数值确定。而一些动力系统中,两个几乎完全一致的状态经过充分长时间后会变得毫无一致,恰如从长序列中随机选取的两个状态那样,这种系统被称为敏感地依赖于初始条件。而对初始条件的敏感的依赖性也可作为混沌的一个定义。
与我们通常研究的线性科学不同,混沌学研究的是一种非线性科学,而非线性科学研究似乎总是把人们对“正常”事物“正常”现象的认识转向对“反常”事物“反常”现象的探索。例如,孤波不是周期性振荡的规则传播;“多媒体”技术对信息贮存、压缩、传播、转换和控制过程中遇到大量的“非常规”现象产生所采用的“非常规”的新方法;混沌打破了确定性方程由初始条件严格确定系统未来运动的“常规”,出现所谓各种“奇异吸引子”现象等。
  混沌来自于非线性动力系统,而动力系统又描述的是任意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过程,并且这样的系统产生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举个例子,生态学家对某物种的长期性态感兴趣,给定一些观察到的或实验得到的变量(如捕食者个数、气候的恶劣性、食物的可获性等等),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群体的增减。如果用Pn表示n代后该物种极限数目的百分比,则著名的“罗杰斯蒂映射”:Pn+1=kP(1-Pn)(其中k是依赖于生态条件的常数,“n+1”是脚标)可以用于在给定Po,k条件下,预报群体数的长期性态。如果将常数k处理成可变的参数k,则当k值增大到一定值后,“罗杰斯蒂映射”所构成的动力系统就进入混沌状态。最常见的气象模型是巨型动力系统的一个例子:温度、气压、风向、速度以及降雨量都是这个系统中随时间变化的变量。洛伦兹(E.N.Lorenz)教授于1963年《大气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决定性的非周期流”一文,阐述了在气候不能精确重演与长期天气预报者无能为力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联系,这就是非周期性与不可预见性之间的关系。洛伦兹在计算机上用他所建立的微分方程模拟气候变化的时候,偶然发现输入的初始条件的极细微的差别,可以引起模拟结果的巨大变化。洛伦兹打了个比喻,即我们在文首提到的关于在南半球巴西某地一只蝴蝶的翅膀的偶然扇动所引起的微小气流,几星期后可能变成席卷北半球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天气的“蝴蝶效应”。
  混沌不是偶然的、个别的事件,而是普遍存在于宇宙间各种各样的宏观及微观系统的,万事万物,莫不混沌。混沌也不是独立存在的科学,它与其它各门科学互相促进、互相依靠,由此派生出许多交叉学科,如混沌气象学、混沌经济学、混沌数学等。混沌学不仅极具研究价值,而且有现实应用价值,能直接或间接创造财富。
  混沌(Chaos)也作混沌,指确定性系统产生的一种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依赖性的回复性非周期运动。浑沌与分形(fractal)和孤子(soliton)是非线性科学中最重要的三个概念。浑沌理论隶属于非线性科学,只有非线性系统才能产生浑沌运动。据1991年出版的《浑沌文献总目》统计,已收集到与浑沌研究有直接关系的书269部、论文7157篇。到1996年底,还不断有新的浑沌研究成果发表。科学史上只有量子力学的攻坚热情可与之媲美。
  现代科学所讲的混沌,其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聚散有法,周行而不殆,回复而不闭。意思是说混沌轨道的运动完全受规律支配,但相空间中轨道运动不会中止,在有限空间中永远运动着,不相交也不闭合。浑沌运动表观上是无序的,产生了类随机性,也称内在随机性。浑沌模型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传统科学中的周期模型,用浑沌的观点去看原来被视为周期运动的对象,往往有新的理解。80年代中期开始浑沌理论已被用于社会问题研究,如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研究。
  大自然并不缺少混沌,现代科学重新发现了混沌。以浑沌理论为标志的非线性科学强调自然的自组织机制,强调看待事物的整体性原则,与古代哲人所说的“前现在浑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常常被后现代主义者看好。
  探求浑沌的科学定义,追索浑沌古义,被认为是浑沌语义学、非线性科学史、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研究等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门学问。
  古人面对浩渺陌生的宇宙万物与今人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现象,情景大概是一样的。在古代,为捕捉外部世界,几乎所有民族都构造了自己的浑沌自然哲学;今天,为理解宏观复杂性,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并肩奋战,创立了具有革命性的浑沌新科学。这门新科学展示了一幅恢弘的科学世界图景,也暗示了一种新的自然哲学。
  从更大的范围看,浑沌研究只是复杂性科学中的一支,新的自然哲学必然建立在整个复杂性科学的基础之上。现在就匆忙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概括,为时尚早。
编辑本段非线性科学中的混沌。
  在非线性科学中,“混沌”这个词的含义和本意相似但又不完全一致,非线性科学中的混沌现象指的是一种确定的但不可预测的运动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和纯粹的随机运动很相似,即都不可预测。但和随机运动不同的是,混沌运动在动力学上是确定的,它的不可预测性是来源于运动的不稳定性。或者说混沌系统对无限小的初值变动和微绕也具于敏感性,无论多小的扰动在长时间以后,也会使系统彻底偏离原来的演化方向。混沌现象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天气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混沌运动。混沌现象的一个著名表述就是蝴蝶效应:南美洲一只蝴蝶扇一扇翅膀,就会在佛罗里达引起一场飓风。
  混沌系统具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二是临界水平,这里是非线性事件的发生点;三是分形维,它表明有序和无序的统一。混沌系统经常是自反馈系统,出来的东西会回去经过变换再出来,循环往复,没完没了,任何初始值的微小差别都会按指数放大,因此导致系统内在地不可长期预测。
混沌确定系统是庞加莱在研究三体问题时第一次发现的。
【3】摘自百度百科

七.自说自话
1.时代背景:国家大剧院的建设一直是中国文化部的一块心病,作为国家级的剧院场地一直闲置在那里约有四五十年之久。在当初新中国十大建筑的规划中就已经明确制订了,适逢中国文化大革命,以及以后的改革开放。所以在那个时候建设,原因在于的国家文化建设的已经有对内转到对外,需要向全球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所以,更兼有展示国家文化战略的意义。

2.环境语境:在今天说来并不为过,如果该项目在二十年前建设,相信是不可能达到如此境界的。第一,文化习惯上还有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否定心态和思想;第二,开放了二十多年,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终于愿将如此的项目全球招标,展示了开放的视野和胸襟以及拿来主义的手段;

八.作品评价
1.成功之处:作品用简约主义风格的“巨蛋”外形辅助高新科技的建筑材料,完美的阐述了中国古代伟大的世界观“太极”哲学理念;
2.不足之处:建筑设计师安德鲁他自己却不知道自己下的“巨蛋”如此精彩的诠释了古代中国的世界观,而且,中方所有的合作伙伴也不知道。因此很遗憾,文化在中断,谁来继承?

九.作品美学鉴赏指数
美学结构指数:建立此指数的目的在于强调作品美学现象所定位的状态,以及其所占有的比重在其中占有着相应的影响力。

(一).艺术品的美学结构性:16分
(二).艺术品的知识性:12分
(三).艺术品的逻辑性:10分
总分为42分 ;
实际得分:38分
实际比例:90.4

索引目录
【1】http://www.aaart.com.cn/cn/critique 2008-4-29 14:55:10 来源: 作者:
【2】图片来源:国家大剧院图片摘自新华社林铭述;摄影
【3】摘自百度百科



[地板:3楼] hmd2000 2009-03-29 15:38:14
欢迎加入中国当代艺术联谊会群聊
QQ:73692599
欢迎加入全球地标建筑联盟群聊
QQ:73692894
欢迎加入美学原理群聊
QQ:73692246
欢迎加入地标建筑学群聊
QQ:73692729
[4楼] hmd2000 2009-03-30 12:55:59

[5楼] hmd2000 2009-04-10 10:49:51
欢迎加入中国当代艺术联谊会群聊
QQ:73692599
欢迎加入全球地标建筑联盟群聊
QQ:73692894
欢迎加入美学原理群聊
QQ:73692246
欢迎加入地标建筑学群聊
QQ:73692729
[6楼] guest 2009-04-14 20:32:44

[7楼] hmd2000 2009-04-15 14:57:06

[8楼] hmd2000 2009-04-17 19:42:08
欢迎加入中国当代艺术联谊会群聊
QQ:73692599
欢迎加入全球地标建筑联盟群聊
QQ:73692894
欢迎加入美学原理群聊
QQ:73692246
欢迎加入地标建筑学群聊
QQ:73692729
[9楼] hmd2000 2009-05-02 17:42:29
欢迎加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联谊会群聊
QQ:73692599
欢迎加入黄花梨家具收藏联谊会群聊
QQ:73692894
欢迎加入美学原理群聊
QQ:73692246
欢迎加入地标建筑学群聊
QQ:73692729
[10楼] hmd2000 2009-05-10 16:03:23
欢迎加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联谊会群聊
QQ:73692599
欢迎加入黄花梨家具收藏联谊会群聊
QQ:73692894
欢迎加入美学原理群聊
QQ:73692246
欢迎加入地标建筑学群聊
QQ:73692729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