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食—孙芙蓉作品展

学术顾问:张晓凌 主编:朱其
本书的宗旨是为目前中青年学者提供一个纯理论的交流平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前沿的当代艺术理论的译介,二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重新解释和整理。
目录
[卷首语
本期话题 "格林伯格与现代主义艺术批评"专题
001/引言 文/秦兆基
003/前卫与媚俗 文/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译/秦兆基
019/现代主义绘画 文/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译/秦兆基
028/现代主义与前卫的概念 文/保罗·伍德 译/秦兆基
圆桌会议
047/ "当代艺术30年与艺术史评价"研讨会
艺术访谈
068/多元主义是艺术宽容的状况──丹托与王春辰的对话 文/丹托 王春辰
新艺术史方法
071/一个方法的艺术史 文/艾略克·菲涅 译/孙晓霞
088/理论之轻──理论的意义 文/约翰·莱赫曼 译/庄稼昀
海外视野 "传统绘画的重新解读"
097/印象派之前的马奈 文/米切尔·弗雷德 译/常旭阳
112/帝国的风景 文/W.J.T.米切尔 译/刘海平 高萌萌
中国艺术
139/从民国到"文革":赵兽的超现实主义之旅 文/蔡涛
159/遮蔽的形式──从徐悲鸿研究谈及方法问题 文/华天雪
171/民族化:"17年"油画研究
──建国17年油画民族化的两次会议研究 文/李昌菊
电影/摄影和新媒体
189/虚拟空间中的现实注意思想者 文/乔舒亚·默斯利 编译/陈早
文化研究
197/现代中国的建筑存在和形式
文/彼得·G·洛威(Peter G.Rowe) 沈宽(译音) 译/方荣根
图书评论
236/性感的自然 文/杨小彦
主编后记
附:本编译着者简介